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内容丰富,其中的一些观点学界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如果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一般体系框架背后研究,就能够发现,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并不是新问题,马克思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中对其早有分析.对“再生产过程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部类划分理论”以及“再生产过程中的危机必然性”等的分析中,马克思都超越了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数量比例关系,进一步分析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结构比例关系,探究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基于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解读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从新的理论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原因,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共性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我们就能够找准改革切入点,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2.
闫雪梅 《经济师》2003,(1):38-39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诸多启示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过程.同时,马克思在他的再生产理论中,还为我们阐述了社会商品的价值构成,这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社会再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就会发现,在两个部类的生产中,国家在商品的C+V+M分配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提出的许许多多现实问题启示我们,在运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理论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把这一理论置于马克思主义更为深厚的基础之上,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看问题,用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理论结构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给予系统化、充实化,并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具体实际,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按照赵紫阳同志提出的新的经济建设十条方针的要求来看,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如何切实抓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现仅就当前挖、革、改资金使用与管理方面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挖、革、改资金(项目)与基本建设资金(项目)的划分问题基本建设与挖、革、改在当前来说都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途径,这个看法还是比较一致的。问题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其各自性质的理解上。一种看法认为,基本建设与挖、革、改都包括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虽然在理论上它们之间有所区别,但在实质上很难划分,因而主张将二者合一,称为“基本建设”,以“基本建设”这一概念来表示“固定资产再生产”这一理论概念。另一种看法认为,“基本建设”这一概念指的是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挖、革、改”指的是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因而,二者不能合一。因为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 近几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整国民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一个研讨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热潮。其中,对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特别是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讨论得最为热烈。王梦奎同志新著《两大部类对比关系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就是这场讨论的一个重要成果。该书有五章十八节,集中讨论了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更快的规律及其作用。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理论上来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分析和深入考察,关系到我们能否坚持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从实践上来看,认识和掌握了两大部类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引入环境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理论也即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延续.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研究成果中,没有发现:在原有的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引入环境系统去拓展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研究.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用于探讨和解决环境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体系.本文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通过系统拓展、部类拓展、价值拓展等得出引入环境的马克思再生产拓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新的经济增长公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时,根据社会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最终的不同用途,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研究了他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客观条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建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为着实现扩大再生产,首先必须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也离不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深刻阐述了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列宁指出:“生产资料增长最快这个规律的全部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机器劳动的代替手工劳动(一般指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进步)要求加紧发展煤,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时候,总是把生产和流通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来加以研究的。马克思认为,为了加速资本的周转,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还必须努力缩短资本的流通时间,才能以同样的资本获得较多的剩余价值。马克思关于商品流通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无疑也是适用的。可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由于受了“左”的理论的影响,把商品流通视为社会主义的“异己”现象。这种理论上的错误,导致了实际工作中“重生产、轻流通”,“重积累、轻消费”的倾向,从而造成了流通部门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商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资本论》第2卷第3篇中,马克思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阐明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如何为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按价值和按物质形式在市场上找到代替它的另一部分产品的问题。只有当各种产品的生产完全适合于社会对它们的需要时,也就是只有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在各部门分配劳动时,才能解决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因此,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所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而且包含有许多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实践证明,只有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把社会再生产过程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基本形式,这是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从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出发,明确指出,简单再生产是“再生产能够按不变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即生产在原规模上重复进行,是简单再生产;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的这个区分原则,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再生产。所不同的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积累与否是区分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尺度。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指出亚·斯密的错误教条及其在再生产问题上引起的矛盾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曾指出,要阐明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学说,就应从亚·斯密谈起。“因为这个问题的错误理论是他创立的。在马克思以前的政治经济学中,这种错误理论完全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为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实现问题,在《剩余价值学说史》和《资  相似文献   

13.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划分标准”来对基本建设概念进行定义?我们认为:以“所有制”和“限额”两个属性作为“划分标准”对固定资产再生产进行分类,把其中的一个主要部类定义为基本建设。具体说就是:在固定资产再生产范围内,首先运用“所有制”这个属性把其中属于集体所有制的一个部类划分出去,剩下的全民所有制部类再运用“限额”这个量的属性,把“限额”以下的一个小部类又划分出去,余下的一个主要部类就定义为基本建设。这样,基本建设的概念就可以概括为:基本建设就是全民所有制单位的投资(不管资金来源如何)及规模达到或超过规定“限额”的固定资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为创作《资本论》第二卷,于1865年至1881年间先后写了八份手稿。现行的、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资本论》第二卷主要是根据第二稿和第八稿整理成书的。在这里,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的研究集中在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上,而在1865年写的第一稿中,则专门详细地研究了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研究了对物质资料再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社会主义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再生产虽然有着根本性质上的区别,但从物质资料生产这个方面来说,也是一种社会化大生产。马克思考察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所揭示出来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也是存在的。学习这份手稿,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理解,而且对研究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察“平均利润率下降论”、“比例失调论”和“消费不足论”对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误解,指出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是以社会再生产为视角,把收入分配、比例失调、生产过剩三者联系起来的有机整体。文中还尝试用数学公式重新表达了马克思的有效需求理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十二大”所提出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搞好各条战线的最优协调(其中包括时间协调与空间协调及其优化),特别是要搞好发展战略的决策,规划与优化,以提高宏观经济效果。为此,我们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指导宏观经济协调与优化的理论基础,它对发展战略决策与规划,对宏观经济过程的最优控制,对提高宏观经济效果以及对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都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宏观经济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的两大部类分工理论 ,不仅包括总供需均衡思想 ,而且包括结构均衡和价值均衡思想。社会再生产的有序进行 ,必须以总供求均衡 ,结构均衡和价值均衡为基础。违背了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必然使价值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 ,使社会再生产受阻 ,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并遭到实践的无情惩罚。这一点已为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实践所证明。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信息经济条件下 ,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对经济结构进行全面调整。通过以信息技术导入传统产业 ,实现产业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总供求失衡问题 ,而且还要解决结构失衡和价值失衡问题 ,从而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第二卷中的两部类模型没有体现利润率平均化规律,从而存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与利润率平均化理论的衔接问题。《资本论》是用等比例追加资本来阐述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问题,不能证明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如果在马克思框架中允许资本跨部类转移,即允许两部类资本有机构成进行不等比例的调整,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则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9.
王辅民 《经济学家》1991,(4):110-112
关于《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在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形成史上的地位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作者认为,把“资本一般”作单个资本理解,“社会资本”作许多资本理解,是对马克思有关论述的严重误解,并导致了对整个马克再生产理论及其应用范围的误解,决不能根据某些认述认为马克民在《手稿》中还是完全接受了斯密教条,仍然停滞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认识水平上,实际上,在《手稿》中已形成了马克思对以后最终突破斯密教条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因素,但是,从《手稿》中尚不能得出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已处于形成时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不能认为马克思可能不批判“斯密教条” ,因为马克思不可能确认过“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并没有确认劳动 (v m)价值论 ,马克思不是建立劳动价值理论有失误 ,才批判“斯密教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