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农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俐  雷岁江 《生产力研究》2005,(6):41-42,90
作为农业产业组织组织形式之一的“公司+农户”模式在国内各地得到迅速发展。其具有极大的自发性,故而在制度组织,运作形式以及实际效果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不足。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论证其制度组织的合理性和不足,最后得出“公司+农户”模式,可能成为一种与“合作社+农户”模式长期并存的竞争性制度安排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一个逻辑一致的角度对“公司+农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回顾,特别是分析“公司+农户”模式类型、演进路径以及稳定性.首先回顾了“公司+农户”模式概念的文献并对运作模式的类型及演进路径进行了梳理;接下来从交易成本理论、契约治理和社会交换理论三个视角层面重点分析了“公司+农户”模式稳定性;同时对文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工具进行简单的统计梳理;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7,(9)
农民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文章以温氏集团为例分析了"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形成和对"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优缺点评价;然后分析了"公司+农户"向"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和"公司+合作社"的四种具体创新模式和国内外"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成功经验;接着分析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特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简要分析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司+农户”契约履约率低是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凸现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业已成为影响“公司+农户”组织稳定,制约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公司+农户”契约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造成履约障碍的重要原因,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契约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贵州省的食用菌产业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发现,大多数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促进了食用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基于三方合作模式下的收益分配并不合理,因此,采取博弈论中沙普利(Shapley)值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食用菌产业中,以期解决该模式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处于该模式下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南海市的“公司+基地+农户”和三水市的“市场+流通大户+基地+农户”两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基本状况,比较分析了它们在发展程度、组织模式、运行机制以及产生的经济绩效等方面的异同,分析了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选择标准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漳浦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早,1984年成立花果、水产、畜牧三个中心时就提出“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生产科技相结合”的思路。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九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了“订单(合同)农业”、“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营销大户+基地+农户”等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发展目的、期望和发展中的问题对"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公司+农户"模式具有模式本身的固有矛盾,其制度设计决定了这个模式是不成功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能够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克服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农业产业化应该选择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9.
"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履约率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温氏集团通过选择恰当的契约治理工具,有效降低农业合作契约风险,获得持续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典型。这证明:合理安排"公司+农户"型契约治理模式,可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进而维持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长汀县是福建省的贫困山区县,近年来在总结发展各产业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公司+农户+政府”产业运作的“长汀模式”,使区域性支柱产业呈现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本文以长汀河田鸡产业为例,就“公司+农户+政府”产业运作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实施的主要依据 产业的运作方式决定着产业经  相似文献   

11.
吕鹏 《经济纵横》2003,(8):21-25
近几年,“公司+农户”模式在吉林省蓬勃发展,为破解“新东北现象”开辟了一条道路。但“公司+农户”模式的推行也遇到了新的“瓶颈”,公司、农户、政府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新要求,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新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农村市场体系”中行动者对自身掌握资源的数量和结构提出了优化的诉求。作为应对这种诉求而采取的策略,政府、企业、农户纷纷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着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转化,转化的效果则因不同行动者固有位置、具体策略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其结果必将在三者之间形成新的力量格局,这将直接影响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必须对此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与市场组织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农业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克服“组织缺陷”这一深层次矛盾,推动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现有“合作组织+农户”、“协会+农户”、“公司+农户”等方式,组织程度不高,利益摩擦较多,对农户生产经营的带动能力不强,亟待形成更有效的市场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超大集团的“公司+基地+农户”和朝阳集团“基地(农户)+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的独特组织结构,是江苏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较为成功的实践模式。加快市场组织创新,协调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有效解决农民扩大经营规模、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互联网+”对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影响,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农业产业化实现路径。根据“互联网+”模式下农业产业化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农业产业化农户实现新模式、政府政策支持实现模式、农业研发与创新实现模式、网络营销管理平台构建模式、农产品产业链延伸模式5个子系统,分析了影响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农业生产中的全要素网络理论模型构建入手,分析全要素网络与技农贸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提出3种技农贸一体化模式,即“公司+农户”模式、家庭农场模式及农业电商模式,并对3种模式下要素整合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整合互联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并结合全要素网络理论,归纳出“互联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4条路径。最后,以“供销e家”为案例,阐述其全要素网络架构和技农贸一体化道路,并说明其对“互联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价值。研究结论对于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关系、规律及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大模式”是对“公司+农户”传统模式的创新。“超大模式”核心是实行“企业与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这种模式解决了传统的“公司+农户”利益合作机制不稳定的问题;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缺少资金、技术、信息的问题;解决了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全程质量控制难的问题;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对于引导国内外工商企业投资农业提供了成功的典范。“超大模式”是值得各级政府扶持鼓励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司+农户"模式下的农业企业可以通过生产物资赊销、预付定金等商业信用与农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不但稳定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而且当存在合作关系的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现象,企业可向农户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料。目前农村普遍面临着信贷约束,而此类商业信用的运用恰能成为缓解农村融资难现象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对广东阳江地区3个农业企业案例及当地关联农户的调研研究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7.
“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下违约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龙头企业+农户”是通过签订合约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于违约现象的存在,阻碍了这种组织模式的顺利发展。“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下违约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收益高于成本,而合约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资产专用性以及风险分担机制的缺乏等,因而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来规避“龙头企业+农户”模式下违约的出现,其有效的途径是规范和完善合约、成立中介组织、进行专用性投资以及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公司+农户”经济模式中的地方政府行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农户"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普遍推行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但其在实际运行中,却日益面临着农户相对利益受损、公司经营风险增大、规模化经济难以形成等困境.地方政府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理应对"公司+农户"经济模式实施积极、合理的干预,构建公司、农户协调运行的一体化利益均衡机制,与公司、农户共同承担经营风险,优化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互联网+”热潮随之兴起,服饰产业作为株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对株洲服饰产业集群“一核三区一基地”的空间布局的调研走访,结合阿里巴巴产业带等电子商务模式,探究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推动株洲服饰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品牌经济”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龙头企业+农户”的演进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不完全性导致的敲竹杠和合同约束的脆弱性,使“龙头企业+农户”这一组织模式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签订“合作生产”合同,二是中介组织的引入,形成新的组织形式———“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这些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有组织的不足,但不能完全消除敲竹杠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引发的合同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以效率为演进目标的组织创新在于实现农户和加工企业的产权一体化,在龙头企业后向一体化和农户前向一体化两种可供选择的组织模式中,后者更具有理论上的优越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