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印度诗人泰戈尔这样说过:“上帝创造男人时,他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面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上帝在创造女人时,他是一位艺术家,在他的提包里面装着画笔和调色盒,这是大师对男人和女人特质差异的精彩表述。在现实职业生涯中.尽管女性独具的阴柔特性,使女性经理人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进退自如,但由于社会角色特性差异所演绎的职业命运差异更加耐人寻味,那个心照不宣的“玻璃天花板”理论折射出女性职业道路上的尴尬与困境,尤其在男性本位的商业世界中,女职业经理人要想破茧而出却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再见,报关     
《中国海关》2010,(8):24-26
入行像是命运对他开的玩笑,离开却基于“怒其不争”的理性思考。 我一直看跌这行 “报关员这职业对我来说,也许真的到头了。” 联系上绿茵游鱼时,这个以《深圳是纵,东莞是横,一个报关员的黑色记忆》红遍各大外贸论坛的互联网写手正忙着出书。  相似文献   

3.
马拉多纳是宠儿,他敢用“上帝之手”把球搞进球门,劳尔想如法炮制就没门,立马招来一顿罚款跟禁赛。  相似文献   

4.
刘湛 《连锁与特许》2008,(10):51-52
说中国企业从管理到产品都具有“草根性”,主要有两个特性:一是繁殖能力强,二是抗风险能力弱。父带子入行,师傅带徒弟入行,合伙人相继各自独立,经销商转变成生产商等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商界经常流传的一种说法是“顾客就是上帝”。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卖乖的噱头。这种谬论成立的唯一前提就是“商家都是活雷锋。”商家逐利,天经地义;顾客“上帝”,欺人自欺。试想,谁敢跟上帝要钱?你敢跟人家要钱的人怎么可能是你的上帝?你给上帝捐钱可能还来不及呢。  相似文献   

6.
丁越 《商界名家》2003,(4):8-11
2002年岁末,中国股市最大的新闻不是股指的连绵跌势,而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退市入行”,而一个叫尚福林的人“离行入市”。对周小川来讲,他个人退出股市当然不像一只股票退市那样令人沮丧和无可救药,因为他又入行了,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去做行长;而对尚福林而言,离开农业银行行长的位置,来证监会就职主席,倒没什么值得庆幸的。因为谁都知道,证监会主席的位子像个火山口.不小心或不走运的话,是要被烧了屁股的。当然,不管尚,周二位的个人感受如何.对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来说,这个年末的人事变迁当然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2003年1月14目的股市大涨就更使人感到“玩味”的重要性。难道股指也会看人的脸色?周小川真的打压了股市?而尚福林就真的能让中国股市牛起来?  相似文献   

7.
自2001年入行,经历了人民银行、几大基金公司的厚积,对于基金营销,现任鹏华基金副总裁的曹毅可谓是圈内的“元老”了。但是对于营销,曹毅却一直保持着一种诗人般的心态,他曾说,营销更像是一门艺术,看似高深,却贯穿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之中。“只要你有心,有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做营销的有开放的心态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8.
张娅 《商务周刊》2009,(6):66-67
入行20多年,周昭媚的经历就像一曲“圆舞”,她最为外界所熟知的成绩,是2008年安永在大中华区推出的“性别包容计划”。  相似文献   

9.
朱乃肖 《大经贸》2005,(3):44-45
泰戈尔曾经说:上帝创造男人时,他是一位教师,在他的提包里面只有理论课本和讲义;在他创造女人时,他变成了一位艺术家,在他的皮包里面装着画笔和调色盒。这是大师对男人和女人特质差异的精彩表述,而在现实职业生涯中,由角色特性差异所演绎的职业命运差异更加耐人寻味,在社会研究中,那个心照不宣的“玻璃天花板”理论折射出女性  相似文献   

10.
《商界》2006,(5):63-64
杨明是广州一家外贸公司的主管,前不久他遇到这样的问题,他带领一位新入行的下属做了半年多业务。由于对杨明安排的具体事务不满,这位下属频频向杨明的上级发送电子邮件,越级汇报。这位下属声称“认可公司而不认可主管”。尽管杨明将其清理出部门,但双方仍在公司共事,这让杨明处境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11.
他导演了地产营销业一出又一出“大戏”。同时,他自己也变成了“最成功的案例”童渊,在地产界打拼17年,1990年入行香港利达行,第三年就成香港售楼冠军。1993年,被老板邓智达当作“秘密武器”带到北京。从此,地产营销江湖里多  相似文献   

12.
“顾客是上帝”不仅是对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的简要和形象化的表达形式,也是对更加先进的社会营销观念的高度概括。因此,它是现代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准则。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只有以顾客为“上帝”,才可能与顾客建立起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价格与市场》杂志1999年第12期刊载向栋才《几点经营理念的批判》一文(以下简称向文),作者对“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进行了种种指责和批判,并指出“顾客不是上帝,而是伙伴”。向文的这一观点不仅没有理论依据,而且也缺乏事实基础。 1.“顾客是上帝”理念是现代市场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贸导刊》2005,(13):53-53
顾客是“上帝”,这在日本可不是一句口号,在商家心目中顾客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比虚幻的上帝更实在,欺骗和得罪顾客就等于砸自己的饭碗,简直“不想活了”。  相似文献   

14.
张力入行以来,业绩平平。作为一名直销员,困扰他的是:为什么在销售工作中他跟客户的情绪互动不强?为什么他很难让客户尽快作出购买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顾客是上帝”的理念对于提高中国企业营销水平曾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如果不能真正把握“顾客是上帝”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于企业是一件有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也许许多人都有过去新马泰旅游的经历,那么有没有在新马泰古玩市场上淘金的经历呢?目前,在广州和深圳两大古玩集散地就聚集了一批玩家,他们从泰国市场运回古代的“白瓷”,然后通过补色加工,令这些瓷器焕发出昔日的神采,每件瓷器,可以赚2000元--3000元人民币。记者通过朋友,联系了一位买卖古瓷已5年的曾先生,他透露了许多入行“秘技”。  相似文献   

17.
闻毕 《商》2001,(7):20-21
新时代新职业造就了一批商圈新人,而今,令人称羡的职业女性,当推嘴皮乖巧,脸蛋可人,收入丰厚的四大小姐,即售楼小姐,导游小姐、传销小姐、保险业务小姐。但当不绝于耳的“啧啧”艳羡声尚未落音,人们就连珠炮般地开始指斥四大小姐,怒斥她们是“专掘陷阱的白骨精”,“专宰‘上帝’的红粉杀手”。有关部门所收到的投诉表明,这四类小姐简直就成了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宗教文化中的“拯救”精神源自犹太教、基督宗教的信仰传统,是其灵性追求的核心主题之一。在这两大宗教体系中,其“救主”观念的典型表述为希伯来文的“约书亚”(Joshua)、“弥赛亚”(Messiah)和由此演变而来的希腊文“耶稣”(Jesus)、“基督”(Christ)。“弥赛亚”的希伯来文原意指“受膏者”,因古代犹太人封立君王和祭司时敷膏油在受封者额上而得名,意为受上帝派遣者。古代犹太国灭亡后,犹太人相信上帝将派一位“受膏者”来复兴犹太国,故此“弥赛亚”成为犹太教中“复国救主”的专称。基督教诞生后宣称其信奉的耶稣即“弥赛亚”(希腊文译为“基督”),但他不是犹太人的“复国救主”,而是全人类的“救主”。因为基督教相信上帝乃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所以“基督”即楷“上:帝拯救”.乃“救世丰”。  相似文献   

19.
“上帝”莫忘手中“剑”野风顾客是上帝几乎人人皆知。用上帝来比喻消费者,是讲消费者对经营者来说至高无上,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经营者之所以把消费者尊为上帝,这与经营者利益息息相关,没有消费者的光顾,经营者赚谁的钱!得罪了上帝,不就断了经营者的财源吗?许多...  相似文献   

20.
“上帝”知否“李鬼”在向您摇手致谢毕生打假,消费者责无旁贷,然而令人遣憾的是,“上帝”们一边在与“李逵”协力围剿“李鬼”.一边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帮了“李鬼”多少忙,使“李鬼”横行无忌。在这当中,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扮演了粗心、昧心和懦弱“上帝”的角色。宴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