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当今世界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时代。区域合作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我国东北地区恰好处于尚在打造中的东北亚旅游区域合作中的地理中心地区,历史给了东北地区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研究对策使东北地区旅游经济必须超常规快速发展,力争成为该区域旅游经济中心。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与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和促进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提出了严竣挑战。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过程中,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尤其是高新技术发展,必须充分认清差距,迎接挑战,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国际接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的冲击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旅游业全球化的特征、世界旅游业发展态势及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中外高等旅游教育的差距和实现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接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全球化趋势下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湖湘文化如何应对旅游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及提升湖湘文化品住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化是旅游景点的灵魂,在旅游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作用,它不仅能够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实现旅游管理现代化,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论文对旅游文化进行剖析,深入分析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提出措施以加强旅游业的旅游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一种社会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婚俗旅游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在于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提高当地居民素质等方面,以保证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的第三次潮流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西方国家依仗其强大的经济、科技、政治和军事的优势,以普世价值观为其理论基础,大力全面推进经济全球化。对这一潮流的看法,西方秉承其全球化理论,认定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文明发展的、几全其美的大好事。发展中国家则持正负效应说。发展中国家应持唯物辩证观点,正确分析和应对,坚持经济全球化的二重观,从历史发展趋势着眼坚持对外开放;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发展,确保国家主要权力、主要能力和主要权威的前提下顺应其发展;坚持经济全球化中文化的二元观,弘扬本土文化,强化本源文化,汲纳异质文化的积极成分,交融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的发展趋势下.发展旅游合作已成为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盟自由盟易区的建立,为广西发展与东盟旅游合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人就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时广西旅游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策略三个层面进行尝试性论述,试图对广西与东盟旅游发展与合作问题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多维性与动态入手,剖析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与风险,在此基础探求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量的旅游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规划专家们只是注重旅游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因而,在规划中提出了很多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环境的措施,而忽视了旅游对旅游地的文化影响,对如何保护旅游地的文化,很多的规划文本都没有涉及。我们运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涵化和变迁等理论和方法,对旅游地开发后可能出现的文化影响进行评估与分析,进一步提出在旅游规划中对旅游的文化影响进行监督和调控的一般方法,以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但发展层次大多处于低水平的“农家乐”阶段,加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将是破解之道.乡村旅游是城乡文化接触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城市文化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市场化等特征。强势地冲击着乡村文化.城乡文化涵化的结果,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振兴;另一方面是乡村文化的同化、商品化.从涵化理论出发,加强中国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建设,应确立乡村文化的地位,建立“农民主体、政府扶持”的文化创新体制,在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中倡导负责任旅游。  相似文献   

12.
在桂林的传统旅游文化元素中,"刘三姐"这一代表壮乡歌舞艺术的"歌海神女"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华,成为壮乡民族文化意象传递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作为新世纪旅游和地方文化融合的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印象.刘三姐》依靠各种现代电子技术手段和精美的舞美设计,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互动呼应效果,在创造艺术美的同时,使观众得到审美的体验和情感的升华,并且在地方民族文化意象传递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文化特色作为乡村旅游吸引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活起来,不仅符合文旅融合大势,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也能促进乡村旅游地文化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调研地314名乡村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消费价值观和感知价值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者类型和研发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文创产品研发时,外部感知性应作为吸引乡村旅游者消费的基础,行为功能性作为刺激购买行为的助推器,文化承载性可以成为保障旅游消费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者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功能理性型(35.4%)、积极享受型(40.4%)、潜力发展型(11.8%)和面子感知型(12.4%)。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应避免产品同质化,创新民俗乡村特色,在注重实用功能性的基础上保障价格匹配品质,延伸文化传播链,促进文化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化学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发表后,曹诗图先生撰写《略论旅游文化学的主要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与笔者商榷。在各自主要目标或使命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旅游文化研究与旅游研究合流是不合理的,其结果必然是旅游文化学独立性的完全丧失。名存实亡;《新论》与《问题》主张的旅游文化学定义分别以“旅游文化与学”和“旅游与文化学”为逻辑起点,前者较为可取,后者殊属不当;在旅游文化学研究对象的表述上,《新论》并无不妥,而《问题》却游移于旅游与旅游文化之间未有决断。旅游文化学的研究重心还应回到旅游文化上来。  相似文献   

15.
主题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灵魂,它的本质是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独特个性满足了游客多层次的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旅游竞争力和生命力。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开发的历程,较为深入地论述了民族文化旅游主题的文脉选择、主题创意、主题确定等主题的重点内容,并阐述了主题的延伸和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越南河内文庙作为越南古代文化象征,在越南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中国儒家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体现。越南文庙现存的历史文物古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成为中越开展跨境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越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中的核心景区,也是越南开展中越文化旅游的风向标和先导。剖析其在开展中越文化旅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与旅游交往。提升中越旅游市场开发的层次和潜力,以形成独特的中越文化旅游圈,促进中越旅游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旅游已成当下热点。在分析河北文化旅游资源的SWOT的基础上,探讨一下河北省文化旅游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深度挖掘河北文化旅游的潜力,充分发挥河北文化传统的优势,提升河北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继承其中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亦应注重秦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本文在对陕西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秦文化旅游资源的五大策略,包括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旅游资源相结合,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加强秦文化旅游地的区域合作及增强秦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等。  相似文献   

19.
广西西江经济带文化旅游业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西江经济带文化旅游业面临转型创新发展的新任务。这一地区从客源市场来看,国内市场有很大的开拓空间,入境游客对文化因素的感知还有待提升,存在缺乏整体定位和规划、区域发展差异大、两广诉求不同以及文化公共性等现实问题。从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角度,发展战略重点和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四大战略重点、四个重点产业区和四个联动旅游产业区,同时还要考虑建立流域逆梯度发展空间。从机制保障上还应建立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旅游服务质量标准体系、旅游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的旅游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旅游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带来各种社会文化的碰撞和变迁。这一问题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就旅游者及其类别,旅游的目的、动机和方式,旅游给东道国带来的文化影响和社会问题等论题进行研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形成了人类学独特的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旅游人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