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令人欣喜的攀比潘其彪今春以来,赣南老区赣县农村出现了一种令人欣喜的“攀比”——比谁家种地时的科技投入和应用科技所带来的效益多!闻之,笔者不禁为之叫好!在我国,农业兴则百业兴。然而,就目前情况看,要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仅仅依靠昔日那种“锄禾日当午,...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是从媒体的报道中,才惊奇地发现在城市之外的群山峻岭中,还有一些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的人群——贫困人口。 在这些贫困人口中,相当多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区人民。 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老区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理应得到党和国家的格外关照。但中国老促会对革命老区百县千村大调查表明,虽然大部分老区在党和国家多年的关心和支持下,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变,仍然有许多贫困老区的状况令人不安,脱贫致富还任重道远! 在2007年“两会”召开之际,本刊推出这一组呼吁国家给予老区特殊政策的报道,是表明我们作为老区刊物的一个基本态度: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向全社会传达老区、特别是那些现在还很贫穷的老区人民的呼声! 同时,我们希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进一步关注老区,共同呼吁、商讨加快老区建设的治本之策,齐心协力,为革命老区创建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编按]  相似文献   

3.
勿将老区当孬区□欧阳太根新时代的好公仆吴成生同志情系老区、献身老区的事迹确实令人肃然起敬。吴成生同志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原在武汉机械热工所工作,他放弃大城市,告别故土,主动携带妻子来到吉安老区工作。他为老区建设呕心沥血,操劳一生,努力实践着“我的职务...  相似文献   

4.
在昔日渺无人烟的北大荒,一批来自革命老区的拓荒者历经千辛万苦,不断创业创新,打造出一个各业兴旺、人民幸福的“黑龙江第一村”。一曲荡气回肠的拓荒人之歌,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5.
将军,心系老区易俭如全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云集百名老将军。这些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之功的元勋,和老区有着鱼水之情。笔者走访这些老将军时,每每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老区人民哺育了我们,我们怎会忘记老区人民。”中顾委委员、原海军副司令员方强中将,就...  相似文献   

6.
从《老区建设》看老区建设朱重权假日,我喜欢静下心来,逛"画海",攀"书山",去欣赏那古今中外的著名之作,去望那缤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老区,便是我经常关注之点,思考之点。由于我生在老区,长在老区,所以对老区的建设、变化和发展非常关注;由于老区底子薄、条件...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各地老区掀起了一个向灾区献爱心的高潮。全国老区人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汶川老区人民身受之痛,是全体老区人民之痛”、“全国老区人民和汶川老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8.
郑会侠 《中国老区建设》2006,(9):I0002-I0002
仲夏的北戴河,和煦的太平洋季风抚弄着碧海金沙,阳光、海浪、沙滩、绿树,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今年6月,我荣幸地出席了在这里召开的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与会同志切磋交流,搭起心桥,增进友谊,获益匪浅。大家认为,《中国老区建设》发展空间巨大,她是弘扬老区精神化的多棱镜;是老区人民心目中的一方乐土、一片绿洲、一座青山;是博览神州老区、雅集古今经典的优秀期刊;是老区干部群众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走进老区基层工作岗位后,笔者已10多年如一日地拜读、收藏100多期"老区国刊"《中国老区建设》。每期令人茅塞顿开的《卷首语》与时势同行,贡献建设老区良谋;《特别策划》有眼光、有发掘,令人醒悟;《老区论坛》《红色经典》有价值、有思想,越办越精;《老区广角》期期有经验,成为弘扬主旋律、指导工作的"老区智库";《编读往来》开辟了编者、作者、读者互动交流的新天地。《中国老区建设》扎根老区,发行数量不断增加,覆盖区域不断扩大,被越来越多的人称赞为"党政领导的参谋,老区建设的顾问,老区人民的向导",充分说明了刊物方向正、  相似文献   

10.
老区要理直气壮为自己争取利益,是不少老区干部群众的心声。但很多时候又顾虑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讨价还价之嫌。但苍溪县的调查充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在人才输出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建立老区人力资源补偿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革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就是革命老区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人民共和国是由革命老区发展而成的,没有千百万老区人民的抛头颅、洒热血、作牺牲、讲奉献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可以说,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是党、军队和人民共和国之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老区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铸造的老区精神之魂,概言之,八个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13.
老区扶贫之管见萧伏生改革开放的大潮,把老区扶贫工作推上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从长远来看,这种新的市场机制,对合理利用老区资源,打破老区封闭意识,搞活老区流通渠道,促进老区经济发展,加快老区治穷致富步伐,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但从近期来看,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老区既是革命圣地,又是风景秀丽区,无论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均有吸引游人的魅力。为此,本刊新辟了《老区旅游》专栏。希望通过这个窗口,让读者游遍老区各地,饱览老区风光。在此,更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踊跃赐稿,共同浇灌《老区旅游》这朵小花,使之开得绚丽多采。  相似文献   

15.
纪念老区改革30年活动的题中之义,是要总结成果、鼓舞人心。因此,在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展示革命老区巨大变化的《老区改革30年》一书的即将出版,是纪念老区改革开放30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它必将唤起更多的人和社会各界对革命老区的关心和支持,而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评刊     
《中国老区建设》2008,(10):62-62
殷殷老区情 拳拳赤子心,大力营造反哺老区的社会氛围,感悟“老促会是共产党的良心”,令人敬佩的慈善义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协助党和政府加快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老促会同各省(区、市)老促会联手,于2006年用半年多时间深入到革命老区中的100个县及所属的1000个行政村,对贫困(欠发达)老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次调查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祥实,成效之显著都是空前的。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和政府机关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老区立法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制定《老区发展促进法》,是解决老区建设和发展问题的根本之策。但现在看来,这部法律的立法进程可能要拖得很长,原因这一是有关各方对老区立法的必要性,紧迫性看法不同。这需要包括各地老促会在内的所有关心老区的人们,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和研讨,尽快消除歧见,达成共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26日,为老区群众奔波了几十年的河南省舞钢市老促会会长聂登城,因脑出血离开了他为之魂牵梦绕的32万老区群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革命老区走向现代化的几个问题韦启光/贵州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多年来,革命老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变化之迅速世人有目共睹。然而,革命老区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远不是轻松的,它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般都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