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问责与政府公信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政府公信力的指标主要有政策公信力、行为公信力和绩效公信力。公共决策失误将弱化政府政策公信力、行政行为失范会损害政府行为公信力、政府绩效低下会降低政府绩效公信力。通过建立健全决策问责、社会问责和绩效问责等行政问责措施,有助于提升政府政策公信力、政府行为公信力和政府绩效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推行行政问责制几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应该从人治型问责向法治型问责转变,而制定《行政问责法》是实现这个转变的最好方式。本文是基于行政法律视角下的研究,即通过制定法律来对行政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方式进行系统的建构,从而实现行政问责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因SARS风暴引起的政府问责事件以来,在政治社会生活中,对政府问责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实践渐趋成形,但由于以造成严重损害后果为导向的、党政系统内的同体问责制度设计不当,从而限制了政府问责制度应有的功能。这种狭义上的政府问责制度,同样规范和制约着乡镇政府问责,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政府层级体系中的最基层组织,与农民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其主要职责是对农村公共事务的管理。探索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乡镇政府问责制度,不仅为乡镇政府职权的规范行使,满足农民的利益诉求,提供切实保障;同时也为与此相关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问责制从"非典"危机中的"非常"举措逐步走向理性建制,从个案整治走向制度规范,极大地推进了建立责任政府的进程。但是,受制于制度的外部困境和内部困境,行政问责制度还不够完善。我们应该从提高问责意识、完善问责制度体系和营造问责行政文化氛围等方面着力提升行政问责效力。  相似文献   

5.
行政问责包含确权、明责和经常化、制度化的"问",问责的内容不仅包括犯错的行为,还包括能力不足及不常见的"合理怀疑"。目前,我国在进行行政问责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问责主体不明、制度的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制建设滞后及问责范围太窄。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就要严格职责划分、明确问责的主体和内容、完善法制及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制的建构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行政效果,但是伴随着公共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总的来说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理顺行政问责制度的管理思路,高效推进行政问责,是人们对服务型政府实施有效行政管理最大的期盼。  相似文献   

7.
彭诚 《全国商情》2013,(10):90-91
在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和公共事件后,行政问责制日益受到了重视。近几年来,虽然我国行政问责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从问责要素的角度分析行政问责制的相关问题,在行政问责制及其要素等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不同问责要素的方面结合我国实际面临的问题,提出完善问责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有不少官员被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其影响之大被媒体形容为中国掀起“问责风暴”。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对公务员行政法律责任完善的思考,问责应当形成常态机制,而不能是运动式的追责效果.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廉政公署”制度,健全公务员行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9.
审计问责制,实际上是对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责任追究体系。审计问责应当有一个系统的制度保障,应当建立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依据以及问责程序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构建行政问责体系是加强我国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体现现代政府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缺乏一整套保证各级行政机关有效正确运转的行政问责体系的现状,提出通过改革和创新行政问责机制来促进我国尽快建立起完备的行政问责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责是行政问责制度与网络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渠道。当前,我国网络问责制度仍面临着一些困境,造成网络民意的局限性,政府缺乏对网络的制度化约束,管制多于引导,一些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更新缓慢,徒有虚名。要确保网络问责的良性运行,首先要提高网民的参与素质,加强责任意识;同时建立健全网络问责的法规制度;加强官民双向互动,实现网络问责与传统问责的无缝对接;完善政务公开制,把网络问责和政务公开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国家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在监督中促进公共责任的履行,审计风暴和问责风暴相结合才能产生完美风暴。从风暴问责向常态问责,从依赖权力问责向依赖制度问责的转型,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回应性、先导性、建构性的有效问责法律保障机制。只有依法明确向谁问责,为什么问责,如何问责,并且跟进相关配套制度、切实执行,实现问责有力、责任有度、权力有序,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审计问责的功能预期。  相似文献   

13.
推行行政问责制度,强化对政府和官员的权力监督,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实行标志着我国政府治理理念的转变,是责任型政府的必走之路。在努力构建责任型政府的今天,分析行政问责这一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实现面临的困境,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防治工业环境污染过程中,对政府监管者的责任履行状况进行问责监督也非常重要,等级问责和公众问责是目前问责政府监管者的两种主要途径。经验研究显示,等级问责虽然具有处理权威与执行效率的优势,但主要是在突发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发挥作用,而在乡镇持续性环境污染事件处理中少有作为,其原因在于市场的外部性、地方利益和权力寻租交织,其改善途径是鼓励公众问责发展,通过公众问责监督发生在地方的、持续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对等级问责功能的局限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5.
问责制度是指一个使有权力的机构对某些特别的公众进行回应的机制。实践中常常出现问责过多和问责不足的困惑。问责制度评估关系到问责制度能否健康发展。要对问责制度进行评估,首先要确立评估的理念。根据问责的目的,可确定民主、宪政和绩效三种评估理念。以三个理念为基础提供了一个对问责制度进行评估的系统框架,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当前,如何创建高校审计问责机制,推行高校审计问责,提高审计效能,是一项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问责目标、问责依据、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内容、问责程序等六个维度,着力于明确问责目标、制定问责依据、明确问责主体、界定问责对象、完善问责内容、规范问责程序等六个领域,对创建高校审计问责机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冯均科 《新智慧》2008,(11):35-36
本文从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目标出发,讨论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目标设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准确理解不同社会环境如何影响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浅析公民参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问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然而,当前公民问责面临着公民文化缺乏导致参与冷漠,政治体制滞后制约参与发展,参与机制缺失阻碍参与渠道和公民素质不高影响参与理性等困境。完善我国的公民参与问责,关键要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完善公民参与问责的制度建设,拓宽公民参与问责渠道以及提高公民参与问责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问责制的常态化,问责官员的复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两大特点就是无序性和隐秘性,严重损害了问责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制的缺位。《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间贲的暂行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但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应构建问责官员复出的科学机制:一是对问责官员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健全问责官员的跟踪、考评机制:三是完善公开、公正的官员复出程序;四是建立违规复出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基于标准的绩效问责制度经历了基于州立课程标准的制度探索、统一绩效问责模式、差异化绩效问责实验、基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改革四个阶段。绩效问责理念由惩罚失败转向奖励进步、由重视外部绩效转向建构基于增值评价方法的内部绩效,设置了多维量化与质性效能评价指标、形成了"七位一体"的绩效问责模式。目前基于共同标准的绩效问责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其规律及问题分析可对我国基础教育绩效问责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