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2P网贷在我国发展了10年,期间存在网贷平台的负面消息多、P2P行业监管匮乏等问题。其中,运营的模式、服务的对象、提供的产品和风险的控制近年来也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是网贷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文章就P2P网络借贷异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比如流动性风险、杠杆风险、关联风险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谷江波  谭强 《企业导报》2014,(23):130-132
我国P2P网贷平台在实际运营中存在法律保障系统不健全、监管执法主体不明确、司法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等法律问题,致使P2P网贷平台存在高度的法律风险。为严格规避网贷平台的法律风险,提出完善我国P2P网贷平台立法、严格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和提高P2P网贷从业人员的风控意识等方面的防控对策,已成为规范我国网贷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平台是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的代表性产物,基于普惠金融的理念,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新型融资渠道,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同时,其风险问题也不容小觑。通过研究小微企业在P2P网贷平台上的融资模式及特点,分析其在P2P网贷平台上融资的风险表现形式,针对互联网融资风险来源于线下审核模式成本较高、P2P网贷平台的资金监管不到位及资金进出口模糊等问题,提出建立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及资金去向跟踪平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网贷平台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月  刘丙泉 《价值工程》2019,38(20):24-27
截止2019年3月,P2P网贷平台数量较2016年增长了1000余家,而行业总成交量却没有相应的提高。为了评估我国P2P网贷平台的运营状况,文章利用DEA模型考察了我国25家P2P网贷平台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水平,并分别测算了P2P网贷平台中个人信贷、企业信贷两类业务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网贷平台间运营效率差异较为明显,且绝大多数平台的规模效率较低;P2P网贷平台的企业信贷业务运营效率水平要高于个人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不断创新,P2P网贷平台发展迅速,给个人及小微企业带来融资便利。P2P网贷平台有别于传统金融模式,其业务流程主要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来完成,在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直接产生借贷关系,其业务在风险评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在分析我国P2P网贷平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搭建大数据共享平台,完善征信体系;通过大数据进行风险评估,防范市场风险;构建大数据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信息化人才和IT审计人才的培养,降低操作风险。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间个体借贷行为的创新产品,P2P网贷在一定程度为个体经营和大众投资带来了便利,也是现有银行借贷的有益补充.[1]但随着其规模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是层出不穷,本文根据当前P2P行业大多数网贷公司的平台运营模式及其平台的风险影响结果,对平台内部风险进行分类,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改善P2P网贷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之一的P2P网络借贷在我国应势而生.然而,P2P网络借贷在活跃互联网金融市场,推动普惠金融业态发展的同时,与网贷平台相关的"跑路"、"欺诈"、"倒闭"等词汇不断为参与网贷的主体敲响警钟.本文通过分析P2P网络借贷的主要参与主体在模式运行中引发的问题和风险,归纳总结P2P网络借贷相关问题,针对风险防治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5,(24):149-151
P2P,英文叫做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网贷或个人对个人网贷。近年来,P2P行业在我国呈爆发式增长,但跑路、自融、诈骗等问题平台迭出,如何完善平台风险控制,是摆在监管层、行业和平台自身的切实问题。本文通过分析P2P发展模式,结合我国P2P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风险现状,将国外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 Club"和国内较知名的P2P公司"人人贷"进行风险控制模式对比,从P2P平台、行业、监管等方面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以促进P2P网贷更有序、更阳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2P网贷是集互联网与金融于一体的创新型融资模式,也是未来金融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P2P网贷金融风险的原生性是由其金融属性决定的,而作为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物又决定P2P网贷风险的衍生性.所以要做好P2P网贷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具体地要从入口、过程和结果三大方面来进行制度完善、市场推动和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对P2P网贷平台风险形成机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63家网贷平台与32名投资者为研究样本,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P2P网贷平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P2P网贷平台面临的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P2P网贷平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排序依次为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市场风险、与机构合作风险、无序竞争风险、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P2 P网络借贷,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将社会闲散的资金聚集起来,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资金借贷的金融模式,这里的个体主要是指个人或中小微企业.我国自2007年拍拍贷成立以来,国内P2P网贷平台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P2P网络借贷交易市场.P2 P网贷在满足了个人对资金的需求、 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问题.当前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管理体制尚未成熟,监管不严,立法不善等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P2P网贷以其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低、操作简便、收益稳定等独特优势一进入中国市场便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P2P网贷平台在我国发展势头虽然强劲,但是发展历程短行业也不成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合规问题,运营模式也改变了P2P网贷的初衷,在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现今有哪些常见的运营模式以及面临的风险如何,是本文将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6,(29):71-72
P2P网贷对金融服务领域的发展和补充,从萌芽开始就备受大众关注。但随之进入中国的近几年,问题平台层出不穷,归根到底是未建立起完整的自上而下全方位的制度规范及风险管控体系。本文试从问题平台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行业上下层面、内外角度多方面探索遏止风险频发的管制模式,希望对未来行业的发展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2013年下半年P2P行业爆发一轮倒闭潮后,2014年又接连曝出某老牌P2P网贷公司涉8亿元坏账、深圳旺旺贷跑路、浙江10家P2P网贷平台涉非法集资遭调查;4月底,百度更是宣布对在百度进行推广的P2P网贷平台“短期内全面下线”.  相似文献   

15.
P2P网贷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型金融借贷形式,在成本、效率、覆盖面等方面凸显其竞争优势,中国P2P网贷平台近年来发展迅猛,具有高增长性、阶段性、平台类型多元化等特点。本文以空间的视角,采用区位熵、集聚指数和全局Morans I指数等方法对中国省域网贷平台的专业化程度、空间集聚性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网贷行业发展具有专业化程度分化严重、空间集聚程度高和区域发展辐射性不强的特征。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收入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对网贷行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政府干预不利于网贷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P2P网贷在我国近几年发展迅猛,但因缺乏规范和监管,其潜在的风险逐渐危及行业发展和市场稳定,探讨P2P网贷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卜亚  王芳 《价值工程》2019,38(9):17-20
近年来,国内P2P网贷行业经历过爆发式增长之后,发展逐渐回归理性。随着监管制度逐渐完善,国内P2P网贷平台更加难实现盈利,盈利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发展较为成熟的两大P2P网贷平台宜人贷和Lending Club的盈利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国内P2P网贷平台盈利模式的改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邓佳丽 《管理学家》2020,(1):113-114
P2P网贷平台是互联网产品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民间借贷方式,也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资金流转匹配的借贷模式.P2P网贷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历了成长期、爆发期、洗牌期,目前已经渐渐走向合规.但是由于一些网贷平台自身的风险管控以及经营能力的不足导致借贷不平衡的现象经常出现,网贷平台破产或圈钱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网贷平台的监管以及信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与突变级数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网贷平台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且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算出网贷平台信用评级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下的P2P网络借贷迅速兴起,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工具平台,其对在当前民营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会有一定的缓解。本文在P2P网贷运营模式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对于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效应,并总结P2P网贷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的风险,对其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思维在传统行业的渗透,P2P网贷平台迅速发展,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渠道。但与此同时,P2P网贷平台自身的风险日益暴露,而小微企业对平台的认知也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这两大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