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宗德 《魅力中国》2011,(5):100-100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认为实现乡村的振兴,才能完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现今阶段中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相似问题是农村的塌陷——村落解体,而中国农村保持伦理本位的乡土社会风情,从乡村建设理论寻求新农村建设的智慧是极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刘振辞 《黑河学刊》2009,(8):142-144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是梁先生立足于中国特殊社会建立的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现代化的思考,体现了中国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互动。其思想不仅仅在社会学史上,在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3.
田之秋 《走向世界》2013,(12):33-35
10月18日是著名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梁漱溟诞辰学术活动这一天,梁漱溟的家人一行12人来到位于山东省邹平县的梁漱溟基地,悼念祭拜这位长眠于邹平的亲人.作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验地,邹平连同洲多年前在此进行的乡村建设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农村衰败,在部分农村开展了乡村建设实验.他们注重农业生产、加强农民文化教育、提高乡村思想道德,首开乡村文明建设先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他们或注重农业技术传播,或致力于地方自治和政权建设,或着力于农民文化教育,或强调经济、政治、道德三者并举,目的在于为破败的中国农村寻一条出路,被称为"乡村建设运动".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山东邹平、河北定县、江苏无锡、昆山四地,尤以1931-1937年间梁漱溟主持的邹平实验最具影响.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而是“以道德代宗教”,周孔礼教在中国文化历史中起到道德教化和宗教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本文从梁漱溟先生关于中国“以道德代宗教”的思想维度,来阐释其关于中国文化与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描绘了我国农村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进军号。建设新农村,曾经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从古代历次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战争,到近代梁漱溟、晏阳初等“乡建派”所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无不表达了中国人改造“旧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和站在新的高度上对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7.
马勇 《中国报道》2009,(11):30-31
梁漱溟与毛泽东之间的争论从本质上涉及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涉及中国自从步入现代化道路之后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8.
“只有乡村有办法,中国才有办法。”76年前,中国著名现代思想家梁漱溟一语中的。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以晏阳初、粱漱溟、陶行知、黄炎培等为代表的中国知识精英开始了一场长达10年的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实验,极力为亿万中国农民寻求出路,试图改变千年来中国农村贫病凋敝的面貌。从  相似文献   

9.
论梁漱溟经济思想对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丽琴 《特区经济》2005,(1):212-213
一、农民自觉与中国农村建设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指出救济乡村的关键在“农民自觉”,即:“就是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要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这样子是不成的”。救济乡村之所以要农民自觉,是因为救济乡村要靠乡村自求,要靠本身有生机。他说“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  相似文献   

10.
从毛泽东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出发,着力阐述二者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和差异性;二人的乡村建设理论都值得我们敬畏和借鉴,也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很好的启示意义;发展乡村教育,提升新农村建设软实力;重构群众路线,完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是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逆城市化在某种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而休闲化的乡村经济将会促使"休闲乡村"的产生。本文通过分析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及休闲经济的积极作用、借鉴国外发展乡村经济的成功经验,依据国情,对我国西南地区打造"休闲乡村"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古村落旅游的发展,一些古村落旅游"飞地"现象逐渐凸现。在分析旅游飞地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秀水古村落旅游"飞地"产生的原则措施,旨在为秀水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可行性思路,实现秀水古村落经济、文化和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探析“城中村”改造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青  南灵 《特区经济》2008,(10):234-235
"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颗"毒瘤",严重影响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当前因为"城中村"改造引发的矛盾与冲突几乎已经成为了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不同"城中村"改造模式的优缺点,构建一种能保障政府—开发商—村民等各方利益均衡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4.
拓宏伟 《特区经济》2007,225(10):95-96
"建设新乡村运动"是农民致富政策的基本实践形式,是韩国经济政策的支柱之一。"建设新乡村运动"加速了韩国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全面奠定了韩国经济腾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建友 《乡镇经济》2009,25(4):67-71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各地农村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由此应该因地制宜创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联众模式”是地方政府引进工商企业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全新尝试。这种尝试以市场为手段,推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社会资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而“联众模式”在浙江部分农村的成功运作,可以为现有的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带来借鉴、创新思维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先前的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弊端突出,问题、矛盾突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在诸城市进行"村改社区"过程中将会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置换和复垦,不仅增加了耕地而且还节约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背景的空间发展:村落衰退与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波  张小林 《改革》2012,(1):148-153
在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我国的乡村发展进入加速重构的关键期。应结合乡村发展的特殊性,以村落重构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村落重构的类型、特征及原因,在城乡统筹发展前提下对重构村落进行改造或引导其合理消失。  相似文献   

18.
“空心村”是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典型现象,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农村居民点节约集约利用的最大障碍。文章在江西省石城县以湖下村、珠坑村和耸岗村的“空心村”改造为代表的专题调研之基础上,通过分析“空心村”概况、治理实践及效益,进而归纳总结出有关“空心村”治理与改造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优化农民生活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程 《特区经济》2010,(6):279-280
村镇银行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旨在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农村和农业的金融服务。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以山东村镇银行为例,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剖析。最后,提出了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传初 《乡镇经济》2010,1(3):58-63
大学生"村官"对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文章主要对大学生"村官"出现的背景、现状、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