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展望》1991,(5):15-17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左右。本项研究试图从经济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探索大豆在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力求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物结构模式,以在人均粮食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不断地提高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对豆油和豆粕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大豆压榨量逐年提高。在国内大豆市场一直呈现严重产不足需的情况下,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导致我国大豆进口量持续增加。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也是第一进口国,我国在大豆的定价上已经丧失了话语权.而未来我国大豆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自给率,已经严重关系到我国的食用油供应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70年代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70年代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种植迅速发展起来,其产量逐年提高,占世界总产量的75%,占贸易总量的90%。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我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每年大豆的进口量相当于我国大豆生产总量的70%,可见我国大豆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和进口国,而美国是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研究美国大豆种植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其变化趋势,为我国大豆生产提供重要参考,降低我国对美国转基因大豆的依赖程度,有利于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美国农业部提供的NASS-CDL计划数据和美国大豆生产的农业基础数据,利用ArcGIS ...  相似文献   

5.
大豆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油源。近1 0年来,我国在大豆生产和贸易上经历了从大豆净出口国到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进口的转变,其主要原因除了单产水平较低、生产成本过高等成本、效益因素外,在大豆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图从营销的角度探讨我国大豆生产和贸易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困局     
商务部日前己赴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调研。 接近商务部的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调研是国务院高层领导要求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国大豆产业的情况及其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研究(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3个大区,即北方春作大豆区、黄淮流域夏作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大豆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尤其是东北大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发展我国大豆生产的几点建议雷锡禄(一)大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优质高蛋白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用途广泛,经济价值很高。我国是大豆生产的故乡,早在公元前26世纪初,就生产和食用大豆。抗日战争前的1936年,全国大豆总产量113亿公斤,占世界...  相似文献   

9.
杨坚 《中国农史》2000,19(4):76-81
大豆制作的酱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由于大豆酱味道鲜美又富含营养,调味佐餐皆可,自然而然古代农农必备之物,制酱在农事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大豆制作豆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大多记录在历代农书、通书、类书、本草及各种笔记、方志中。本文通过对资料的爬梳整理,对我国古代大豆酱的起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古代的大豆制酱技术,重点对《齐民要术》中的大豆酱生产工艺进行研析,从一个方面反映我国古代大豆加工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大豆种植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并与茶、丝同为三大出口名产远销世界各地。除青海省外,我国各地均有大豆种植,是世界上大豆品种最全、最完整的国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大豆.大豆养育了中华民族。1995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4年一度达到了出口110万吨的历史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1.
重新认识大豆价值国家科委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研究员吴正铠提出为促使我国大豆生产步入良性循环,要为大豆摘掉“低产作物”的帽子,我国长期反大豆列入粮食作物,一些地方行政部门迫于政绩压力,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压缩大豆种植面积,这是大豆总产量长期滞后于需求的最主...  相似文献   

12.
粮油是农产品中的大宗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其加工技术与设备的开发。稻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是我国五大粮油作物,稻米、小麦、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大豆、油菜籽是世界二大油料作物。不论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都把粮油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有粮则富、无粮则穷,己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要素贡献率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技术将影响大豆产出增长的众多要素浓缩为土地面积、资本投入和政策制度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三大要素在我国大豆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土地面积是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首要制约因素,其次是资本投入和政策制度。1991-2000年,资本投入对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面积,而同期政策制度的综合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豆产业的特点、隐忧和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大豆是我国一项重要民族产业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古称之为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开始种植,在世界大豆史上曾谱写过辉煌的篇章。迄今,大豆产业仍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产业。所谓大豆产业,是包括大豆生产、贸易、加工、物流、研发及其相关服务活动在内的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和行业。在当今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接近968万公顷,总产量高达1700多万吨,为5000多家油脂加工企业提供大豆原料,大豆油年产量在590余万吨以上;在大豆油的消费中,食用消费量超过760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量约为80万吨,预计进口大豆油230万吨。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量…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我国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考虑到大豆产业链长、价格波动波及面广,本文从大豆的生产空间、使用空间、市场空间和技术提升空间四个维度,全面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扩、稳、控、调"的大豆产业境内、外布局思路。一方面,积极谋划大豆生产力的国际布局,建立稳定、多元的大豆供给渠道;另一方面,加快调整国内饲料和食用油消费结构,抑制国内大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入世以来大豆生产、市场和政策回顾及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三年来,随着国内豆油和豆粕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上国内压榨企业迅速扩张所带来的中间需求,我国进口大豆急剧增加。但由于国际供求形势的变化及基金炒作,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国产大豆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生产相对平稳,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为了应对入世竞争,我国在2002年实施了大豆发展计划,推广高油大豆,对大豆和豆粕运输免收铁路建设基金,以增强国产大豆竞争力。同时通过转基因政策和质检政策,加强对进口大豆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未来几年内,随着国际大豆市场供求形势的逆转以及国内压榨企业大型化趋势和布局的改变,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造成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国政策应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扩大对大豆生产支持政策的投入规模,拓宽支持政策内容,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质量;发展和培育大型购销企业,改善国产大豆购销储运;加大转基因标识管理政策的实施力度,宣传和推广转基因大豆,提高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豆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豆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 ,是我国人民非常喜欢的传统食物之一。但建国以来 ,我国大豆生产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逐步下降 ,而大豆及其相关产品在食物消费中的地位却日益突出 ,二者形成明显的反差 ,我国大豆产品正面临国外产品的有力竞争。现在 ,随着全球贸易、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以及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大豆业又面临着加入WTO和转基因大豆等问题的全新挑战。深入研究我国大豆及相关产品的发展问题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我国大豆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一 )大豆产量增长缓慢 ,大豆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粮食知识》2000,14(5):18-22
由于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而使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大豆产品的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大豆及其产品面临国外低价产品的严重冲击。本文着重从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研究了大豆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农业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大豆话语权     
面对着“洋大豆”的滚滚涌入,一些与大豆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始联合起来,成立大豆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保护我国的民族大豆产业。5月19日,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正式成立了大豆协会。而在此前的3月底,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已经在北京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转型升级,中国大豆和油料消费近年来呈增长趋势,但油瓶子里的中国油尚存较大缺口。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兼具生态作物和油饲作物特性,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3~5倍的新兴绿色经济作物——油莎豆蓄势而起,将为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给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