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捧起书就好,这叫"开卷有益"。书要多读,因为"读书万卷始通神"。书还要精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讲:"读书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大;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但这两者加起来,确实不易。万卷书,三天精读一卷,也要读80年。何况人既要工作,还要生活,一天如能挤出个把小时看书,就已经很奢侈了。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曾两次到北京。第一次他在北大图书馆当助理员。当时社会上无政府主义流行,毛泽东“读了一些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与许多先进分子一样,“赞同许多无政府主义的主张”。第二次他是率驱张(指湖南督军张敬尧)代表团到京的。在北京,他创办了一个平民通讯社,地址在北长街福佑寺内,办公就在香案上。白天他四处奔波,晚上在一盏小油灯下,伏案读书。他读了许多反映俄国情况的书,热心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自己回忆说:“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之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相似文献   

3.
1992年我在清华经管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稍一得闲就趴在学院图书室里搜书看。那时出版行业每年还没有那么多产品,所以,谁要是说"把某一类书给读遍了",也并不像今天说来那  相似文献   

4.
好久没这么感动了,好久没这样一家人聚在一起认认真真看电视、读报纸了。到6月7日晚上止,关于任长霞的电视报道我已看了8遍, 《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读了3遍,网上的新闻和专题不知浏览了多少次。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任长霞的事迹就深深地感染了我,近来反反复复地看,反反复复地读,每看一次,每读一次。都会受到教育,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不已。尽管看了许多,读了许多,以后的电视肯定我还会看,而且还会找来更多的报纸仔仔细细地研读。  相似文献   

5.
能触摸到读书的最初感觉是在少不更事的童年.那时,除了课本之外,几乎无书可读,家中一本<毛主席语录>,能读通的篇目早晚诵读,很多"语录"还谱了曲,如<为人民服务>等,即使读不懂一唱就来神.每到新学期时.我总是以最快的速度便把浸润着墨香的语文课本看了个遍.家里人从商店带回来的包装纸,别人家糊墙壁剩下的旧报纸也不放过.若偶尔求得一本书,不管看不看得懂.只一味地一行一行看下去.有时自已不知不觉变成了书中人物.与之同悲共戚,同忧共乐.我哥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本边角发毛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环画,我一连看了十几遍,画面每个人物的神情动态深入脑海,孙悟空腾云驾雾,白骨洞阴森恐怖,孙悟空痛打妖精的精彩情节紧扣心弦,一连几天夜不成寐.  相似文献   

6.
品书之道     
王新业 《董事会》2014,(10):108-109
正阅读、学习、思考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是一生一世的大工程。书读的多了,眼光远了,胸怀宽了,见识增长了,情操陶冶了,人生境界就提升了"要么学习,要么死亡。"现在有很多人都以"忙"为借口不读书。读不读书不在于"忙不忙",而在于有没有读书的欲望。有了这种欲望,玩着玩着就能把书读了,读着读着还能把钱赚了。中国有很多的企业家都很会读书,很善于读书,而且把读书用于  相似文献   

7.
奢读史铁生     
读史铁生的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铁生的书读不快,快了则趣味全失,于是急性子或是心中有事便读不得。可又不同于“无聊才读书”,无聊时似乎也不适合读铁生,失意或如厕时也同样。总之,你不能抱着什么目的去读它,比如想看一个好故事,或者学一点知识。这样读估计会失望。可事理和感悟,这些铁生的书里又的确都有。这样说便有点玄,但是事实。铁生最有名的作品是《我与地坛》。我有时想,如果现代散文也来个一百“最”什么排名,这篇《我与地坛》应该是排在前面的。文字到这个份上,一定不是技巧了,而是真性情啊!铁生的笔下有一种对人生想…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在1978年的12月。很荣幸,与改革开放同龄。小时候印象最多的,就是坐在门槛上看着大伯家的姐姐们跳皮筋时,我的手里抓着一本翻烂了的小人书,《唐诗三百首》是爸爸给我和妹妹的启蒙书。爸爸是个爱读书的人,他总是告诉我,"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要珍惜有书读的日子。1984年,我哭着拒绝和一群"小孩子"在幼儿园上学。教小学二年级的姑姑把哭到窒息的我领到班级,坐在第一桌,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每天  相似文献   

9.
喝着浓浓的绿茶,读韦其麟老师近日送给我的诗集,舌根渐渐地品出一些苦味来。于是他从书中款款走来,亲切地对我微笑——一副黑边框眼镜后的双眸透着睿智的目光,一张清癯的国字脸上刻着永远在思索的皱纹,一副瘦削的身子迈着沉缓的步子。朴素的衣着,平和的谈吐,你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一位早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读书时就发表了叙事长诗《百鸟衣》,在文坛耕耘了40余年,做过广西作协和文联主席,而今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著名壮族诗人。  相似文献   

10.
城堡内外     
人生在世,恐怕最多的就是遗憾,由于时代的原因,我的遗憾尤多。我曾经是个小说迷,在那个没书可读的年代里反而着实读了几年书,后来虽有书可读了,我却又没有时间读书特别是没有时间读小说。说来也真遗憾,我竟连钱钟书的《围城》也未曾读过。书虽然没读过,但却熟悉钱氏的名言:婚姻好似城堡,里面的人想冲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此论断对错,我从未仔细思考,不过,我觉察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有形和无形的城堡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11.
编辑感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鼓励读书的一句老话。其实即使没有这些诱掖,读书也是快乐的。因为人最终的快乐是文化上的快乐,读本、读研、读博,并不是目的,而是学习过程。只要学习,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多么地有趣,我们不论干什么都是多么地幸福。  相似文献   

12.
今年第三期《党建文汇》刊登了《雷锋当初学的谁》一文。题目使人急切欲知下文,看后答案明确;重要的是雷锋学的他的领导。并有雷锋日记为证。 确实,重读《雷锋日记》,深感上述答案精当。 雷锋是个苦孩子。十几岁进县政府当公务员,经常随县委书记张光玉下乡。张书记下乡常常是鞋一脱、裤腿一绾就下田,一边干活一边和老乡聊天,谁官谁民很难分清。一次,张书记看到一位老农穷得没了下顿饭,就掏出身上仅有的20元钱送给老农,让他解燃眉  相似文献   

13.
电殇     
华斌 《广西电业》2005,(8):81-81
小周是我读高小时的同学.人很机灵,手脚勤快,但就是读书不行,考试成绩总是落后.好在他爸爸是县供电所所长,小周初中毕业后就安排在供电所做临时工.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境界     
古人将读书的境界概括成三种:少年读之,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之,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之,如台上玩月。 以月喻书,从中不难看出古人对书的挚爱;而通过看月环境的逐步改变,我们也不难看出古人对看书要逐步深入体会的深刻。想那懵懂少年,每得一本新书,  相似文献   

15.
前车之鉴,我该谨慎地考虑我是否有将梦想进行到底的资本条件,对车的热切也冷淡了。当现实变成了梦想时,我心安理得地在人生的路上安步当车。车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并成为我梦想的道具完全是因为雷锋叔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那阵全民动员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运动中,我敏锐地觉察出雷锋叔叔的职业是司机,而且,我听说在我们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那里每个人都是什么什么“司机”,当时就对那个地方心驰神往,不知道我去那里,能成为什么“司机”﹖于是,长大后当一名司机的想法就整日折磨着我。那时,老师总是让我们作“假如我是××”这…  相似文献   

16.
一本好的书籍往往是可以读上多遍的,读者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实践经历和心智体验,生发出很多新的理解和感悟。最近,笔者在重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时,就忽然联想起了这样两件事:  相似文献   

17.
会年春节因申奥成功;国足出线;关贸入世,变得更加有意义。但对于我个人来讲,最有意义的事们,还是读了一本受益匪浅的书,真书名为《谁动了我的奶酪》。一得到此书,我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深深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感到它是“一个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处理变化的绝妙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名人传记。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借书,她让我自己去翻她的书柜,我翻到一本书皮发黄的小册子,一看书名是《马克思的女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随手一翻,书中有几张马克思女儿的照片,非常漂亮,我很喜欢,便借回家看,晚上睡觉前看,越看心情越不平静,便一气看完。我既佩服马克思三个女儿为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幸福而不惜牺牲的精神,又为她门的英年早逝和非正常去世而惋惜悲历。 马克思和他的妻子燕妮所生的子女,存活下来的有三个女儿,她们都是马克思主义积极的宣传者,第一批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书趣     
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均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到处也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相似文献   

20.
贼点子     
这篇小说不是我写的。 这是一个贼的杰作。 有这样一个爱读书的贼,星期天活动安排:上午读书,下午“干活”。这天碰巧他读了一本有关爱情的书,写的是一对儿夫妻在大街上反目,男的把女的揍了一顿。贼忽悠间来了“灵感”,于是自己编了一个剧本,剧情如下: 一位时髦女人摆动着有“条儿”的身段,款步走上本城最大室内市场的台阶。贼从星期日的人群中,摆动着野狼觅食一样的目光,目光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