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关涛  慕威 《辽宁经济》2005,(2):28-29
一、国有资产流失与审计监督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相似文献   

2.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刘晓松 《中国经贸》2011,(16):194-194
现阶段。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会计监督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为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构筑了一道防护网。  相似文献   

5.
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科学的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严重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要讨论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法律界定,考察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根源。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根源主要在于国有产权主体制度、转让制度和救济制度存在缺陷。必须构建单一的国有产权主体制度,完整的国有产权转让制度和国有产权救济制度,以防范和遏制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流失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及其流失的基本涵义 所谓国有资产,简单地说,就是指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产;具体来讲,则是指企业资产中所有权属于国家的那部分资产,是国家对企业的各种投资及其所形成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这已经成为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效果仍很不理想.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以至使部分国有企业丧失了市场竞争的能力,造成国家财源、税源的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8.
王利 《产权导刊》2011,(10):35-37
国有产权转让是依法将国家对企业的出资所形成的权益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产权通过产权市场挂牌转让后,交易双方要签订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如何维护职工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终体现在合同的条款中。因此,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05,(8):63-64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近日说,在改革改制过程中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在: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很难判断国有资产是保值增值还是贬值流失,少数不法分子乘机暗箱操作、收受贿赂、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一些企业在制订改制方案、选择审计和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确定转让价格等重大事项中,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流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各种形式国有资产流失的总称。从时序来看,既包括国有企业注册、投资、生产经营(承包、租赁)、产品交换等环节的流失,也包括国有企业破产、拍卖、变更登记、注销、兼并等终止过程中的流失;从流失的种类来看,既包括因重复建设形成的国有资产闲置、投资失误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又包括因管理不科学造成国有资产低效率使用、人为侵吞造成国有资产灭失、交易中的合谋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从形式上看,既包括国有资产实物形态的损失,也包括国有资产价值形态的损失;从形态上看,既包括有形国有资产的流失,又包括无形国有资产的流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退出过程中国有资产权益损失,特别是在产权变更中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可见,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退出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是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狭义的国有资产流失只是国有资产流失中的一部分,而且只是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等.文章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胡斌 《产权导刊》2004,(11):9-11
早在2001年,中纪委就要求,要严格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提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进场是规范的前提".实践证明,国有产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流动,是解决国有资产从源头流失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有资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并不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灵丹妙药,只有在规范化市场运作和公开接受各方监督条件下进行产权交易,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01年,中纪委就要求,要严格产权交易进入市场制度。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提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进场是规范的前提”。实践证明,国有产权进入产权交易市场流动,是解决国有资产从源头流失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有资产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并不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灵丹妙药,只有在规范化市场运作和公开接受各方监督条件下进行产权交易,才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14.
国资委成立以后,拍卖竞标的方式已经成为国有资产转让的主要形式。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以及事后监督等配套制度,即使采取了拍卖方式,也无法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通过一起国有产权转让案例,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案例和当前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山 《浙江经济》2006,(7):48-49
如何确保产权价格的合理性是国有产权转让的难点,也是人们担心国有产权转让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李正全 《中国招标》2004,(12M):25-27
国资委成立以后,拍卖竞标的方式已经成为国有资产转让的主要形式。但是,如果缺乏相应的资产评估、信息披露以及事后监督等配套制度,即使采取了拍卖方式,也无法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通过一起国有产权转让案例,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案例和当前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情国力》1999,(12):21-22
国有资产每年在流失。据对海南省1445户企业的调查,1996年、1997年和1998年的国有资产净损失分别为6.03亿元、4.11亿元和4.04亿元,分别占当年统计户所有者权益的4.31%、2.45%和2.77%。若加上资金挂帐及其他不良资产,占到统计户所有者权益的近一半。国有资产流失主要集中在国有独资企业。流失的渠道很多,原因复杂,应采取得力措施,遏制国有资产流失。一、国有资产流失渠道1.经营过程流失。这是国有资产最主要的流失方式。主要表现形式如下:其一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具体表现为:企业经营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8.
高山 《科学决策》2006,(5):53-5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和产权交易的日益活跃,国有产权的转让交易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权转让的核心问题是交易价格的确定,转让定价直接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确保产权价格的合理性是国有产权转让的难点,也是人们担心国有产权转让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国有产权转让定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北方经济》2007,(1):61-62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