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与政策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在阐述生态工业园在工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生态工业园的三种发展模式,并对在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园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工业园的兴起是城镇发展区域经济普遍采用的方式,这些工业园有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工业园该如何发展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在对杭州市古荡衔 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园的特点和问题,对其如何向高新特色方向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军用技术的两用化和通用化傅德棣(本所副所长)-、国防科技工业的形成与发展武装力量源于战争,近代产业革命和战争的需求促进了现代国防科技工业的产生。一战前后,国防科技工业和民用工业逐渐分离,直到二战前后,国防科技工业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  相似文献   

4.
2000年 9月,我随以陈为邦为团长的中国城市科学代表团一行 19人赴台湾参加“第七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代表团同台湾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通过考察和交流,对台湾的城市发展现状与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中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及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关于科学工业园   台湾目前设有两个科学工业园,即新竹科学工业园和台南科学工业园。新竹科学工业园成立已有 20年的历史,到 1999年底台湾当局共投入 214亿新台…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国防科技工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富国强军的根本保证。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分析比较俄罗斯、日本两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促进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孙志安(本所客座研究员)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格局和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国防科技工业既能适应国家军事战略和武器装备,特别是高...  相似文献   

7.
关键种理论在宿迁市生态工业园建设中的运用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学的关键种理论论述了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在当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形势下,以自然社会优势资源发展关键企业,带动生态工业园建设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宿迁市生态工业园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的集成效应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丛友 《现代财经》2006,26(3):55-59
生态工业园作为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栽体,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以集成理论为指导,探讨生态工业园的集成特征、效应和发展策略,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大工业园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的7家公司、8000名员工发展到如今的12家公司、27000名员工,位于珠海西部的伟创力斗门工业园逐步成长为伟创力在全球最大的工业园。作为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监和伟创力学院院长的王季丁在这4年中打造出一套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而发展成伟创力斗门工业园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成为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创新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培养在教育教学体系、学科专业体系、产学研用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国防科技创新人才摆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战略位置,构建以国防科工教育教学体系、国防特色学科体系和协同创新科研支撑体系为基础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评估体系及配套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效益,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conditions for successful military to civilian technological spin-offs are in place in Russia. This is important because Russian authorities use the potential for such spin-offs as one of several arguments for justifying large defence expenditure. Six conditions are identified, all of 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from the military to civilian sector. We conclude that despite some government efforts to generate spin-offs by providing technology brokering, and despite some joint military–civilia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aking place within defence industry enterprises, most of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to generate substantial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the military to civilian sector are not present in Russia.  相似文献   

12.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3.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是发达国家国防工业发展的普遍做法。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学界尚未就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依据学界对国际化和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解,界定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将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基本路径区分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揭示军用民用产品跨国贸易、军民品跨国研制生产、军事民用领域跨国投资、军民领域跨国经济合作、军民标准运用跨国对接、军工民用企业跨国联盟等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内涵机理。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发展国际化,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军民两种资源优势、发挥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作用,从而加快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高国防工业发展质量效应。  相似文献   

14.
军民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其影响因素众多繁杂,运用科学方法厘清军民技术融合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为实现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对于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增强国防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将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分为技术转移、技术创新、技术标准3个子系统,通过分析3个子系统间关系,界定军民技术融合系统边界,构建军民技术融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航空航天业为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政府政策、技术标准、发明专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贡献率是影响军民技术融合的重要因素,进而揭示各变量与军民技术融合的内在联系。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军民技术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期间,着眼建设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治军强军战略。这些兴军强军战略,是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进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6.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是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关键环节和先导领域,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未来,我国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在目标定位、规划引领、机制设计、重点领域等方面已逐步清晰。在遵循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从军民用技术特性、产业组织形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出发,深入总结比较分析军工优势技术溢出、民用先进技术转移、军民技术双向循环3种军民科技融合模式,有助于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和协同创新,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19.
军民结合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以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有限理性为基本假设,构建了军民结合技术创新合作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演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预期收益率和双方的技术投入对合作创新有正向影响,信息沟通成本、创新风险和技术转化成本对合作创新有反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一个目标明确、层次清晰、结构优化、统筹推进、协同共振的有机战略系统。从系统论视角出发,分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特征,着眼于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逻辑、运行机理与演化态势,从体系协同、体系集成、体系能力、体系路径、体系推进、体系动员等多个角度阐述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涵意蕴。最后,从统筹优化战略布局、推进战略资源要素集聚与激活、发挥体系集成效应、构建评估体系4个方面提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