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可分离可转债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方式,正被我国越来越多上市公司采用,但由于可分离可转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尚短,所以迄今为止人们对可分离可转债的认识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因此,文章主要探讨了我国可分离可转债发行的优缺点及其后果,可以为上市公司选择可分离可转债这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有关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可转债的监管,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分离可转债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可转债兼具债权和期权的特性.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创新型工具。研究表明,企业采用可转债融资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可转债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风险,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可转债兼具债权和期权的特性,是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一种创新型工具。研究表明,企业采用可转债融资能够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进而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可转债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风险,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苏杨  盛丹 《现代商业》2011,(23):39+37
当股债陷入两难境地,投资者迫切需要一种攻守兼备的投资品种来控制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可转债面临投资良机。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债具有债权与股权双重特性,既有确定的债券期限以及定期息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和还本保证。可转债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在股市上涨时享有接近于股票的回报率,在股市下跌时显示良好的抗跌性。本文重点分析可转债的投资价值及市场需求,并结合欧美债券基金市场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可转债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现状由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呈逐年递增趋势,上市公司对再融资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融资意愿。尤其是2001年以来,随着《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及《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管理办法》的出台,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与过去相比大为宽松  相似文献   

6.
《商》2016,(5):207-208
我国可转债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通过A公司所发行的A转债融资的案例,从其发行动机、时机选择、投资价值、发行结果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及建议,同时也给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企业可转债融资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证的方式,以2014-2019的上市公司数据为例,选择45个符合要求的样本,在构建经营绩效评价指标和控制变量的前提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回归模型对企业发行可转债后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发行可转债后,企业经营绩效出现下降,且企业的负债越高,自身的经营绩效越低,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相似文献   

8.
《新财富》2009,(1):82-83
对冲汇率风险、对所需原料套期保值、发行可转债进行股本掉期、财务投资“失控”,都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深陷“赌局”。  相似文献   

9.
2006年11月07日,A股上市公司马钢股份发出公告,将于2006年11月13日正式发行总额为55亿元的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自此,这种新的融资方式,新的债券品种正式进入我国。截止2008年5月1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对公司股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分离交易可转债在中国资本市场发行的时间不长,但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融资优势,从2006年推出以来,深受上市公司的青睐,但因为权证市场的不完善,制度建设的不健全,宏观经济不景气,股票市场的下行等原因,证监会暂停审批。但市场期待其重新被审批,所以只有建立健全的权证市场、股票市场,加强分离交易可转债的制度建设,加强公司的经营管理等才有可能被再次推出。  相似文献   

11.
可转换债券兼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两种效用,通常会促使投资者对转股时机与转股数量有不同的决策,这些决策对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价值有不同影响。文章通过建立影响公司价值的分析模型,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1998年至2014年期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进行可转换债券融资后,公司价值会因其偿债能力变化而下降;国有股权比例之于公司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公司经理人经营行为来实现的;成长性不同的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的公司价值变化,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基于委托代理角度对可转换债券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展开研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拓宽了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空间。  相似文献   

12.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是介于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债券。可转换债券具有期权的性质,企业采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原因主要包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税收优惠与条款设计。通过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的文献进行简单的梳理,得出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可转换债券的研究结论,重点从可转换债券的条款设计入手,来防止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使可转换债券市场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袁显平  陈红霞 《商业研究》2006,(15):126-128
在国际学术界,用于解释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的研究成果有资产替代假说、评估风险假说,后门融资假说与阶段性融资假说。同国外比起来,我国在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研究方法的角度还有待改善。全面深入地弄清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无论对发行可转换债券企业,还是对鼓励和扶持可转换债券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龚朴  王菁华 《财贸研究》2007,(1):140-144
本文在对业已存在于会计实务界和会计理论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经济实质所在,指出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兼有债性、股性和转换期权三重特征的复合金融衍生工具。认识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经济实质是对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可转换公司债券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应用长期事件研究法,对2000-2004年间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的长期市场绩效表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发行前后,可转债标的公司的长期股票价格绩效在绝大多数区间上显著优于行业、规模与权益市值对面值比率的对照组,也显著优于等权加权和总市值加权的综合市场收益率;选择兼有债权和股票期权双重属性的可转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持标的公司股票价格长期绩效的优良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可转债发行的股权价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erton(1990)的或有索取权分析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行为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股权价值的不同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中国目前股权分割的情况下,无论可转债是否按照合理价格发行,原有流通股的价值都会减少;(2)在非流通股东占控股地位的情况下,它会选择折价发行并向全体股东配售这一对其最为有利而对流通股东最为不利的可转债发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修改可转债发行法规,规定可转债只能向原有流通股股东配售,不能向社会公众和非流通股股东配售。  相似文献   

17.
股票价格高于转股价格时可转换债券内嵌期权由虚值变成实值状态,可转债持有者可能自愿转为股票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外生的杠杆率下降冲击。文章从可转债预期转股冲击视角,采用断点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预期转股冲击对企业杠杆调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路径,同时分析预期转股冲击对不同来源负债的影响差异,并检验债务累积风险不同的企业杠杆调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增加当期杠杆率以应对预期转股冲击,预期转股冲击通过增加股价信息含量和提高股票流动性的路径影响企业杠杆调整,其显著提高经营杠杆而不影响金融杠杆。进一步分组检验表明,债务累积风险低的企业对预期转股冲击导致的预期杠杆率下降更为敏感,积极调整企业杠杆率,预期转股冲击不会叠加债务累积风险高的企业杠杆率。可转债融资工具有助于企业实现稳杠杆。  相似文献   

18.
胡敏杰  余怒涛 《价格月刊》2012,(3):82-86,94
国内外学者从各种角度对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各类假说.通过综述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详细梳理各类假说提出的原由及内容,便于进一步研究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  相似文献   

19.
We construct a multilayer network to study the interconnectedness between convertible bonds and underlying stocks in China by using the high-frequency data of 43 publicly listed firms. Most of convertible bonds have conspicuous cross-market influence on underlying stocks, especially on their corresponding underlying stocks. Traditional service firms are susceptible to the price fluctuations of other firms, whereas the high-tech firms are likely to cause the fluctuations of others. Global connection density increases after positive events but decreases after negative events. Our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regulators to formulate supervisory policies and help investors to optimize investment portfolio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rives a valuation model of inflation‐indexed convertible bonds that incorporates the firm's stock price, inflation indexing and the firm's credit risk. The pricing of inflation‐indexed convertible bonds traded on the Tel‐Aviv Stock Exchange (TASE) was empirically tested by using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The study is the first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pricing of convertibles in emerging marke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bonds are, on average, 1.94% higher than the observed market prices. Unlike previous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underpricing increases with the moneyness of the convertible. It was found that as the maturity lengthens, the underpricing increases. © 2008 Wiley Periodicals, Inc. Jrl Fut Mark 28:634–655, 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