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管加东 《中外管理》2009,(8):119-120
作为本刊200期特辑的热心读者代表,管加东创造了几个“最”:连续参加的官产学恳谈会最多(16届),持续订阅《中外管理》杂志最久(16年)。他说:“我对《中外管理》是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我找到了最适合我的杂志……”  相似文献   

2.
杨绵绵 《中外管理》2011,(12):96-9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晚上好!首先,我代表海尔集团对《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表示衷心地祝贺!我认为,《中外管理》杂志独特的优势就是她坚持服务为本,她是怎么做服务的呢?她搭建了一个服务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官产学恳谈会。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  相似文献   

3.
李靖 《中外管理》2011,(12):14-15
2011年11月5日晚,《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庆典隆重举办。其间,作为20年前中国第一家针对国情提出"官产学"联手办刊的媒体,《中外管理》杂志再次携手官产学各界伙伴,共同发起中国第一个打通"官产学"之间界限的全新共赢互利平台——"中外官产学伙伴智园"!  相似文献   

4.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我很高兴能够应邀出席《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的晚宴。首先,要向《中外管理》的创业者们、员工们、顾问们,以及在各个领域支持《中外管理》的同志们表示热烈地祝贺!我和沛霆先生是1997年在香港开会的时候认识的。因为当时我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  相似文献   

5.
刘玠 《中外管理》2004,(12):85-86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杨总编.认识了《中外管理》。尽管认识时间很短.但《中外管理》的品位、对管理的认识深度,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很多论坛邀请我去演讲我都拒绝了.却亳不犹豫地接受了杨总编的邀请。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和《中外管理》杂志杨沛霆总编见面。他提到马上就是《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0期了,正筹备出一本特刊,想请我撰写这期特刊的卷首语。一本可以说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步创办的杂志,18年来一直关心我们企业的发展,自负盈亏,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如今《中外管理》又作为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连接企业管理实践的一个很好平台,所以我就欣然应允了。  相似文献   

7.
2012年9月,IBM大中华区与国内首个基于官产学三方合作的战略平台——"中外官产学伙伴智园"签约,正式加盟成为智园企业园丁单位。双方约定今后将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为推动和创新社会多赢合作而共同努力。"中外官产学伙伴智园"是由《中外管理》杂志于2011年  相似文献   

8.
叶建荣 《中外管理》2004,(11):84-85
《中外管理》是一本很深刻的杂志,这次让我做点评,我很想借此机会,认真思考、学习一下。  相似文献   

9.
成思危 《中外管理》2011,(12):92-95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我很高兴能够应邀出席《中外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的晚宴。首先,要向《中外管理》的创业者们、员工们、顾问们,以及在各个领域支持《中外管理》的同志们表示热烈地祝贺!  相似文献   

10.
海尔CEO张瑞敏将出席“第14届中外管理官产学峰会”,并作大会主题演讲。这已是张瑞敏第二次在本刊年会上作报告了。只是这次与8年前不同,他作为《中外管理》杂志新任理事长,与本刊已是“一家人”了。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11,(10):24-24
→企业家如何自我保护?这是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经营的核心问胚,也是《中外管理》长期关注的重要命题。从1995年到2001年,每当民营经济面临重要考验的时刻(前者是中国经济开始宏观调控不久,后者则是中国加入WTO),《中外管理》都在“官产学恳谈会”上就此命题进行深入探讨。而“想大事,做实事,不出事!”则是2001年“第10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杨沛霆总编对企业家的重要建议之一。虽然这“三事原则”是《中外管理》长期秉持的核心理念,但此时提出则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12.
《中外管理》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一本杂志,很有特色,而且给人启示。尤其是总编的卷首语,每篇我都看。20年走过来留下了很好的轨迹,希望她随着时代的前进办得更好。原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中外管理》杂志从1991年创刊到今年整整10年了。为了纪念这次十周年庆典,我们回顾总结这十年中外企业管理发展的历程是很有意义的。也许我们不能像学者、专家那样把这十年的管理谈得头头是道,很深很透,但我们每位记者编辑在《中外管理》负责某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我随《中外管理》杂志“中外管理全球行”到日本进行企业考察。其中,未来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未来”)的文化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5.
阳光 《中外管理》2011,(12):3-3
《杨沛霆卷首"千字文"》序言《中外管理》杂志总编、创办者,也是我敬爱的父亲杨沛霆教授20年卷首语合辑,在我们杂志创刊整20年之际,终于面世了。感恩读者,做企业的贴心人这本合辑,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的要害在于细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扬 《中外管理》2004,(5):45-45
1999年,在我们《中外管理》杂志社的一次理事会上,我问麦肯锡(中国)顾问公司的高级顾问程嘉树先生:”麦肯锡来中国工作已近10年,为我们中国公司做了不少咨询,肯定对中国公司有所认识.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说:”有两点很值得中国企业注意。  相似文献   

17.
在4月刊中,我读到了《寻找“丰田原点”》的文章。可以说这是在“丰田召回门”事件中,非常冷静思考的一篇文章。我是通过《中外管理》认识“丰田生产方式”的,作为读者我很高兴地看到仍有一家媒体能不一窝蜂地棒杀—个企业、一种管理思想,而是冷静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中外管理》2009,(11):1-2
坚持18年的谈心 《中外管理》杂志已创办18年了,我们的恳谈会今年也已是第18届。18年,几乎是我人生事业追求时间的一半。另一半,让非业务的“运动”和劳动占用了。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东部时间2013年9月16日,在备受瞩目的纳斯达克,一条关于中国的企业高峰论坛信息不断地在纳斯达克电子展示大屏上循环播放——向全球展示和介绍着由《中外管理》杂志主办的“第22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主题和内容、与会嘉宾、发起背景、历届精华,同时展现了中国企业与 《中外管理》杂志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官产学20年剧变过去的20年,中国社会进入了5000年文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新阶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从未有过的翻天覆地的迅猛发展。期间,中国各级政府、中国各类企业、中国智囊学界也都发生了空前变化,获得了空前发展。而20年前的1991年,《中外管理》杂志在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先生的倡议下甫一诞生,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中心,以学者为后盾的官产学联手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