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新型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基础设施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等也是影响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对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实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都处在摸索和探讨阶段。这正是本文选择研究新型城市化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发展中最为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已经在学术界与政府当中引起了热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城市发展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地域空间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变化等.这些内容的变化情况其本质上就是经济发展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存在对城市化发展的进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不难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本课题就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展开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往的研究中很少突出区位条件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影响。文章以浙江省“各县市”为样本,运用单位根检验、OLS等方法从区位条件角度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位条件影响了经济发展过程,但对城市化则无显著影响。最后对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更为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众多区域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并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于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外的学者对此的看法和意见一直不尽统一.因此,本文从现阶段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所出现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了究竟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滞后的还是相适应的,总结出了通过怎样的城市化进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益 《经济师》2001,(8):28-28,31
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决策者,现在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已经把加速城市化进程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事实上,城市化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本来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可逾越的阶段,是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标志。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尽管不同,但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城市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状况可以粗略分为三大类:一类是适度城市化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相当水平,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推动,相得益彰;第二类是过度城市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地区等,这些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病”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三类为低度城市化国家,如中国、朝鲜等,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曾芬钰 《经济纵横》2002,(10):19-22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 ,产业结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 ,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中 ,城市化也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 :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 ,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 ,以城市化为依托 ,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4):116-119
如何正确处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城市化包括有形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和无形城市化(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扩散和幅射)。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协调起来,城市化才能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新农村应当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城市与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轨道,才符合本源意义上的城市化含义,才能推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是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运用协整理论,通过选取人口城市化水平与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表明生活水平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表明经济结构高级化程度的第三产业比重等指标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以揭示我国人口城市化经济学动力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与人均GDP、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最终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说明我国城市化自我修正机制很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对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这种分析与学术界以往的三种主要观点有较大的不同;其次特别强调不同阶段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存在着差异,不同时期的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也不同;最后分析了在我国不均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建国以来全国及各省区的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描述,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 并采用国际上流行的Panel data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全球城市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化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但也会产生一系列不容忽哿粤墨;荔响。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气候变暖反过来又影响着城市化的发展,成为城市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结构转变的高级阶段是现代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引致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提升、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地刺激了服务业的需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转变最终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本文建立多变量的计量模型,使用Johan-son协整、ECM、VAR、IRF和方差分解等现代经济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进行经验研究,从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变的角度考察了服务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肖文 《财经研究》2011,(9):112-122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城市化与环境污染排放的联立非线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EKC的形成机制之一,突出体现为资本要素在工业化和城市扩张过程中通过城市这一载体所形成的空间集聚对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排放产生了非线性的增速效应,最终使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表现出曲线式的非线性趋势,二者的相对变化具有倒U型环境库兹列茨曲线特征,而人口城镇化则没有使得消费与污染排放之间形成这种非线性趋势.笔者基于2000年~2009年省区面板数据,在联立方程体系下考察了环境、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关系.研究表明,实施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战略,特别是人口城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2007年山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山西省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四组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得出与人口城镇化相关的线性关系;再对具有高度相关关系的其他三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结合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计算结果作了简要分析。总结提出山西省应把产业结构优化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以此来促进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海龙  黄明 《技术经济》2011,30(9):52-57
对辽宁省的工业化水平、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的工业化率对城市化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相对偏低。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服务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以提升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