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虽然主张不同,但并非完全对立。社会风险研究和管理中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各有自己的优劣之处,并且二者具有良好的融通性与互补性。将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整合,可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各自劣势,从而优化社会风险防控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之间出现了合流的趋势。作者认为,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物质主义+结构取向",而建构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观念主义+过程取向"。通过对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梳理,作者发现这些文本中包含大量的相互融通和交叉的内涵,而两大学派相互融合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政治哲学中汲取灵感。现实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而建构主义的哲学思维来源是康德,对康德思想进行了批判性发展的黑格尔处在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之间。对黑格尔思想进行继承的两条路径对两大学派合流后的发展有重要启示。"黑格尔-马克思-哈贝马斯路径"可以对现实建构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而"黑格尔-尼采-福柯路径"则可对建构现实主义的发展有所启发。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规则性文化、社会化和认同,而建构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关系性权力、规训和他者。尽管这两个新发展的理论都基于西方的哲学传统,但是它们与中国外交的一些传统和特征有相似之处,并可能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某种支撑。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实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的权力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建构主义原则上可以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实体理论相融合,建构主义试图在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因此它与现实主义在本体论与认识论上并非截然对立,这就为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建构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而成的现实建构主义有两个核心假设:一是国际政治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二是国际政治无法超越权力政治。因而,现实建构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探讨权力的多种形式及其在建构国际政治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理论至今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最有解释力的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惟一有可能对现实主义构成挑战的理论;而建构主义理论没有任何前途。然而,现实主义发展到今天,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本人只想对进攻性现实主义做一评价。1 .原创性甚少的理论。新理论的成  相似文献   

6.
从单元-结构到行动者-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脉络,郭树勇博士做了全面地分析,这里只从unit-structure和agent-structure的用词选择上来进一步理解新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区别。这里的建构主义是指温特的温和建构主义类型。之所以选择温特的建构主义作为与新现实主义比较的类型,是因为温特确立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产生于美国,并打上了美国政治科学研究的烙印,同时其理论的视角也集中在体系结构层面上。我们只要把华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与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进行比较,就可以明确地发现两者都是围绕结构和行为体之间的关系展开,他们的篇章结…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松认为,“现实主义……的理念已不能解释现实世界中的许多新现象。相形之下,其他理论范式如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则生机勃勃。在与这些理论的交锋中,现实主义显得非常被动。”这反映出国内学界对当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形势的一种普遍误解。许多人以为,现实主义已经式微,新自  相似文献   

8.
以《国际组织》与《国际研究季刊》两家代表性学刊在1997~2006年期间刊发的论文为考察文本,作者将这些文本纳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三个理论范式之中,以其为线索剖析了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展,分别表现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现了改进并得到了一定发展,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领域和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得到了丰富和延展。作者通过分析认为,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的特点表现为:不同知识传统出现彼此深化与融合、国际关系分析层次重新回落、理性选择方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朝核问题的演变牵动着朝鲜半岛局势的安全走向,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两种国际政治理论对朝核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读,积极互动和增加共识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主流范式关于信任问题有不同的论述。现实主义认为 ,信任难以产生 ,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受力量平衡的影响。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制度能够促使信任产生 ,并为合作架设桥梁。但是 ,自由制度主义没有解决信任还不存在的时候制度如何形成的问题 ,特别是在安全领域。建构主义则提出 ,信任与身份相关 ,身份的建构取决于政治文化因素。从这三个理论框架中透视当前的中美关系 ,会发现两国之间在培育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是建构主义的集大成之作.作为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外第三种主流学派范式,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讨论了学界之中从未触及过的研究范畴.本文指出了温特对于无政府状态的三种分类,认为这样的分类正是讨论了之前国际关系理论中不会触及的理论大前提,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2.
张辉 《理论观察》2011,(3):26-27
马克思是西方建构主义思潮的奠基人,其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探讨打破了传统的二元对立观点,对学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现实主义与建构主义分支都从认识论层面借鉴了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对国家与国际体系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与阐释,从而带来了各自理论上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蒙克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1):25-52+151-152
针对争论如何影响国际规范演变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建构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析视角,从中国春秋时期国际战争规范退化的历史中提炼出一个解释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框架: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规范争论的结果会影响规范演变的方向,当国内规范争论的结果违背原有规范下的社会预期时,会经由规范之间的相互嵌入性导致与国内规范相连的国际规范出现退化;同时,这一效应会随着现实主义范式所强调的国家间相对实力差距的缩小而被放大。为此,作者创建了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内规范争论和国际战争正义性的面板和配对数据集,以定量方法检验并支持了该框架推导出的假说。分析揭示,“春秋无义战”的出现未必是由于楚国等异质性修正主义大国对周礼战争规范的挑战,而更多是规范主导者周王室的衰微以及各诸侯国在争霸竞争中实力趋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透过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视角和中国古典国际关系的历史启迪理解当下自由国际秩序所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 80年代 ,各种非主流国际政治思潮汇成一场针对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批判风暴” ,挫伤了新现实主义的锋芒 ,使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为90年代建构主义的兴起准备了必要的前提。在这次“批判风暴”中 ,作为批判阵营内主力军之一的“批判社会理论” ,深受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霍克海姆的“传统理论”启发了考克斯提出“问题解决理论” ;哈贝马斯的“旨趣学说”被阿希利用来批评新现实主义 ;哈贝马斯的“沟通理论”还促成了林克莱特“道德实践理性”革命主义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与外交政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虽然肯尼思·沃尔兹一再阐述国际政治理论不是外交政策理论 ,但就宽泛的意义而言 ,新现实主义还是有自己的外交政策理论。自由主义则从国内行为体在利益上的讨价还价来理解国家的对外政策。不过 ,主流理论的理性主义视角遭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挑战。建构主义从国际体系的观念分配入手 ,把国家和国际体系的互动结合起来 ,用国际和国内体系的规范和认同概念来考察国家的对外政策。外交政策分析的范式转换为我们认识国家的对外政策提供了新的路径 ,也对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具有一定的学理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建构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中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以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反思主义学派的猛烈批评。但这些批评大多显得有些矫枉过正。而 80年代晚期兴起的建构主义则力图取两派之长 ,补双方之短。建构主义相信社会现实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出来的 ,注重人的理念对社会现实的影响或建构 ,但同时强调理念是在人的主体间性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接受社会现实的客观性。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 ,认为建构主义对世界政治中的社会文化结构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理性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演进的理性主义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主义是西方文化的认识论基础。理性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产生了深刻影响。早期的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主要建立在价值理性基础上,而新自由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则张扬了工具理性,当前建构主义体现了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合起来的实践理性。总体上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是和理性主义的丰富与完善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温特的社会建构主义借用量子力学提出了两点回应:其一,社会建构主义所发展的历史情境是一个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都不适用,而由社会建构主义所加以统合的国际关系历史背景;其二,社会建构主义的国家概念涉及了丰富的情感成分,不可能不与思想认知互动而径自抽象且稳定地存在。从这两点,作者推论出社会建构主义与民主和平论的共谋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冯丽娜 《魅力中国》2010,(20):304-30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渗透到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使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发生改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认可和更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认知弹性理论是建构主义主要学派之一,关注的是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的获得。本文在回顾了建构主义和认知弹性理论之后,重点对其给结构不良领域的非农林院校植物造景教学特征和模式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并试图建构用于非农林院校植物造景教学的对策和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