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  据几年来的实践,笔者发   现,目前实行的“免、抵、退”税办法可操作性还比较差,存在着业务难度大、工作成本高、操作繁琐、管理复杂等问题,现行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急需进一步简化。现行“免、抵、退”税办法复杂,可操作性差 1 . 使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复杂 化 从“免、抵、退”税办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在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免、抵、退”税具体计算时,需要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与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在出现抵减额大于被抵减额时,未抵减完的税额需要结转下期继续抵减,处理起来特别复杂。2 . 对原材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的规定,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本文从会计税法一体的角度,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的计算方法及会计核算做了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3.
按现行会计制度中有关“免、抵、退”税处理的规定,生产企业货物出口后按规定计算的免抵税额应在“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借方下的“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中予以反映。但笔者认为,这一名称设置并不能涵盖该明细项目反映的内容,即其名称仅包含了“抵”税部分,而忽略了“免”税部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7]8号,以下简称<通知>)下发以来,"免、抵、退"就成为我国在办理出口退税工作中的一个新的热点话题.该<通知>中明确指出,"免、抵、退"中的"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应予以免征或退还的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税款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款;"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货物占本企业当期全部货物销售额50%以上的,在一个季度内,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予以退税.  相似文献   

5.
王勇 《财会学习》2013,(2):60-61
生产企业出品货物的"免、抵、退"税一直是教学及相关考试中的重难点,为了便于理解与在实践中应用,需要对"免、抵、退"税办法进行理论通俗化讲解与计算便捷化处理,以利于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及实践中财税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提高。一、对原"免、抵、退"税方法的回顾解析按照财税[2002]7号文,实行免抵退税  相似文献   

6.
魏宇 《税收征纳》2004,(8):33-34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两年多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出口退税的"免、抵、退"税计算在理论学习和实务中都是难点,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对该计算方法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出口退税体制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大利、希腊两国均属欧盟国家,出口退税制度基本相同,主要实行“免、抵、退”税方式,也有“先征后退”税方式和“免税”收购管理方式。土耳其为争取加入欧盟,正按照欧盟的模式改革其政治和经济制度,其出口退税制度与欧盟国家基本相仿。建议我国坚持实行并进一步完善对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制度;加快金关、金税、金卡以及金财工程和互联网建设进度;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出口产品的零税率政策;加快退税进度;发挥中介机构在出口退税中的作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将“免、抵”税额不再列入税收计划和出口退税指标。  相似文献   

9.
一、固定资产计税方法变化对出口退(免)增值税计算的影响依据财税[2012]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政策的通知》)第五条第(一)项的计算公式,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在计算增值税免抵退税时,应当通过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当期免抵退税额"两者的大小来计算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  相似文献   

10.
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出口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方式逃避税收一直是税收部门征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尽管理论界对该问题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但很少涉及到该问题的定量研究,本文试从定量的角度对实行"免、抵、退"税政策的出口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方式避税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务咨询     
出口退税请讲一下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山东省章立群)在线专家: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以"免、抵、退"税的核算为例) 1.计算公式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  相似文献   

12.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凡实行独立核算,经主管国税机关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并且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把握计算顺序。首先,应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因为是否有留抵税额是确定当期免抵退税的基础,若当期应纳税额大于或等于零,即无留抵税额,企业应正常纳税,也就不存在免抵退税。由于免抵退税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较为复杂,我们可以用分步计算的方法逐步求得。第一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第二步,计算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再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其次,是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的计算也要分步进行,先计算出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再计算免抵退税额。最后,是确定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如前面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即有留抵税额且小于或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生产企业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自产货物,除另有规定外,一律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由于“免、抵、退”税办法涉及面广、计算较为复杂,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政策规定,由于存在出口货物征、退税率的差距,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部分应从进项税额中转入成本,若进项税额不足抵减,“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将会出现贷方余额,造成出口货物不仅不退税而且征税的“倒交税”问题。出现这一  相似文献   

15.
"免、抵、退"税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操作程序复杂的税收管理办法。它主要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代理出口货物免征出口环节增值税;第二环节:对出口货物所含的以前纳税环节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可从其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第三环节:经过上述"免、抵"二个环节计算出当期应纳税额。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则再分二个层面予以计算退税或转作留抵税款。第一层面为出口货物销售额占本企业50%以上的,应抵扣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批准后,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可予退税;第二层面若外销比重不足50%的,则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  相似文献   

16.
出口退税     
《财会学习》2009,(4):42-42
请讲一下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山东省 章立群)在线专家: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以“免、抵、退”税的核算为例)1计算公式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215;外汇人民币牌价&#215;(出口贷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免、抵、调库”政策出台的背景 “免、抵、调库”政策的出台与出口退税“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的实行密切相关。我国自1997年开始在生产企业推行“免、抵、退”税办法,替代了在此之前实行的“先征后退”法。“免、抵、退”方法中“免、抵”的增值税是原来“先征后退”方法下“先征”部分的增值税。按照财税体制,“先征”上来的增值税的25%归地方;地方还可根据这25%来计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另外,如果两税(增值税、消费税)超基数,地方政府可按1:0.3得到返还。由“先征后退”改为实行“免、抵、退”后,地方应得的25%的增值税收入没有了,地方附加相应减少,地方税收增量返还也随之减少。如果不做相应的补偿,势必影响地方推行“免、抵、退”方法的积极性。“免、抵、调库”政策就是在准确核算地方因实行“免、抵、退”税办法而减少的财政收入的基础上,由国库部门办理调增该部分收入。“免、抵、调库”的目的在于准确、规范地统计因免、抵减少的收入,避免该办法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所谓增加应抵扣税额,是指纳税人计算纳税时,通过增加减、免、退、抵税额从而减少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方法.在计税依据和税率既定,从而应纳税额既定的条件下,增加减、免、退、抵税额就意味着减少了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增加应抵扣税款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梅泉 《时代金融》2014,(14):24-25
免抵退法是税法中的疑难问题,本文通过对"免"、"抵"和"退"含义的理解,公式的释疑,以及相关例题的深入解析,逐步破解增值税中免抵退税方法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余采 《理财》2005,(5):66-67
所谓增加应抵扣税额,是指纳税人计算纳税时,通过增加减、免、退、抵税额从而减少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方法。在计税依据和税率既定,从而应纳税额既定的条件下,增加减、免、退、抵税额就意味着减少了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增加应抵扣税款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