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明秋 《北方经贸》2013,(7):166-167
特色文化城市的开发已经成为城市旅游开发的新热点,如何开发城市的特色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动力产业,是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之一,在历史的发展中留下了宝贵的工业遗产和工业文明。面对沈阳工业遗产旅游存在的资源保护及资金来源渠道等问题,应创新改造形式,注重整体开发,开拓客源市场,保障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镇旅游方兴未艾,商业古镇如何在保护中特色发展成为市场中的热点.文章指出,当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时,应对作为历史遗产文化承载体的古镇进行合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将休闲作为古镇旅游发展的新动力,探索商业古镇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房芳 《北方经贸》2023,(1):149-151
后疫情时代的工业遗产型文化产业园需要转变经营模式,以缓解过度依赖空间租赁收入的风险。文章结合文旅融合背景,提出以文化艺术为灵魂,传承历史文化、教育大众审美;以休闲旅游为载体,打造体验式休闲游、提高商业文化“浓度”;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满足游客求异心理、提升旅游商品品质及开发特色夜游项目;以空间设计为特色,空间设计新旧融合、科学规划公共空间等系列发展策略,以期为工业遗产型文化产业园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利  乔恩凤 《消费导刊》2013,(12):17-18,1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经济日益开放和发达,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旅游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国内休假制度的完善使得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居民的休闲活动不断增加,城市休闲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功链之一,休闲都市顺应时代成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苏州作为遗产旅游城市,古典园林名气在外,近四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古典园林穿透着丝丝文化的气息,但随着旅游体验的浏览方式逐渐发展对游客心理的影响日益深入,苏州园林的旅游开发模式与游客的满意度矛盾逐渐突出。基于体验视角下的生活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苏州世界遗产的生活化开在营建过程中,应注重遗产建筑的统一性,营造遗产外围休闲街区,在遗产核心区设立文化表演,开发具有参与性的现代化解说系统,同时,辅助性的开发地方文化纪念品,改变传统的旅游线路,设计更有助于旅游生活化体验的最佳线路,从而让游客充分感受苏州历史文化风情,也有助于理解世界遗产文化,动与静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内涵以及工业遗产旅游的价值构成的基础之上,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哈尔滨工业遗产旅游经济的发展模式,得出的结论是哈尔滨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经济时,可采用博物馆、休闲公园、建立创意文化产业园区、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工业博览结合的商务旅游开发、整合区域资源结合多方合作等模式,从而加快哈尔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史瑞应 《商场现代化》2023,(21):107-109
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是文化强国落地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实践。多年来我国在培育建设旅游休闲城市的过程中积累了诸多管理经验和实践基础,系统梳理我国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工作经验,提出我国旅游休闲城市建设的针对性推进路径,对“十四五”时期培育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发布以来,"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人们闲暇时间和休闲需求的增加,公共休闲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已成为城市休闲品质的集中体现。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和不断变化的休闲需求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战略选择。以开封市为例,在对开封市进行综合公共休闲空间和专项公共休闲空间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以建设城市中央休闲区为核心,重点打造沿河旅游休闲带和环城游憩带,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9.
朱丽蕊  田雨露  李金荣 《商》2013,(22):108-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文化旅游无论是在国内旅游市场上,还是在国际旅游市场上都成为了一种时尚,而文化旅游在莱种程度上代表着本地区的文化,甚至成为国家文化的代表。本文在文化旅游开发的背景下,结合长春市文化旅游资源情况,对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市场营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春市文化旅游开发的市场营销建议,希望长春市的文化旅游开发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彭荣 《北方经贸》2014,(7):278-278,280
休闲旅游活动作为现代一种倍为推崇的放松方法,其内容性质也不再是以探亲为目的出游,而是将探访城市文化内涵和休闲娱乐结合到一起的旅游活动,这种形式的改变也为城市找到新的一条经济发展道路,其目的是让城市变得有吸引力。那么城市的旅游主题和旅游推广就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研究休闲旅游活动主题设计与推广,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面对城市居民旺盛的休闲旅游需求,城市周边许多有资源禀赋的非城市化地区,具备了发展休闲旅游产业的现实条件。城市周边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双方都将带来切身的利益。鉴于城市周边的休闲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探讨桂林城郊休闲旅游的合理发展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首先分析了桂林城郊休闲旅游的发展背景及开发类型,然后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针对桂林城郊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重视旅游产品策划、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推广休闲养生项目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身和旅游意识日益增强,体育休闲旅游正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新的旅游方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就体育休闲旅游对邯郸市经济的影响、现有资源、发展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基础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以期为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休闲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以洛阳市为例,在休闲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分析了休闲旅游的特点,指出洛阳市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势,以及发展休闲旅游所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洛阳休闲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程度,提出洛阳今后应重点发展以下六大特色休闲旅游:感受文化休闲游、亲近山水休闲游、运动健身休闲游、节会休闲游、温泉养生休闲游、农家乐。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餐饮需求的不断个性化、特色化追求,文化美食旅游成为人们追求的新趋势,文化美食旅游市场开发逐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首先对沈阳美食旅游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还对满族美食旅游在沈阳美食旅游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针对沈阳满族美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沈阳满族美食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多彩的景观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乐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仅依靠大自然和先人的恩赐,要保持和促进“双遗产”旅游城市的持续发展,是不够的。本文以峨眉山——乐山“双遗产”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规划、综合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和构建多功能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探讨“双遗产”城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休闲旅游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以洛阳市为例,在休闲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分析了休闲旅游的特点,指出洛阳市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势,以及发展休闲旅游所应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洛阳休闲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程度,提出洛阳今后应重点发展以下六大特色休闲旅游:感受文化休闲游、亲近山水休闲游、运动健身休闲游、节会休闲游、温泉养生休闲游、农家乐。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休闲旅游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各大城市抓住这一旅游新方式,正在加紧对其休闲旅游城市的建设。文章从休闲旅游城市兴起和发展出发,分析了哈尔滨建设休闲旅游城市的积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哈尔滨休闲旅游城市的构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1)
本文从沈阳历史遗产基本情况入手,梳理了沈阳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业文化遗产的现状,并以历史文化遗产对城市品牌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建筑文化品牌、工业文化品牌、抗日文化品牌和饮食文化品牌在历史遗产的影响下的不同特色,指出城市文化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不断挖掘其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9.
韩福文  何军  王猛 《商业研究》2014,(4):149-155
目前,我国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模式仍以工业建筑(群)或工业遗产片区保护模式为主。在对中外工业遗产保护模式进行简要回顾和总结,对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进行详细评述的基础上,本文对沈阳老工业城市的物质性工业遗产和非物质性工业遗产进行了分析,提出沈阳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整体保护应选择城市意象保护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沈阳老工业城市实际,对沈阳老工业城市建设工业特色文化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辽宁地区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进行旅游开发可促进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设。论文分析了辽宁工业遗产的形成及其文化价值,阐释了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关系,进而基于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视角提出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以利于促进辽宁工业遗产旅游和城市文化特色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