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增长理论,缺乏对自然资本要素及其产权的分析,从而使看似完美的经济增长理论陷入与生态危机现实相冲突的理论困境。应将自然资本代际产权纳入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张岑遥 《经济师》2005,(11):42-42,44
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增长思想史的始终。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因素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重要因素或中性因素到关键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拓展的过程。文章主要分析这一进程、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趋势,并比较了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制度分析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古典经济学视制度不变来讨论经济增长的源泉,与经济增长的实际不符,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要素,制度变迁,制度创新,能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制度存在缺陷,通过市场改革,构建新的制度结构,改变资源配置方式,能够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珍 《经济研究参考》2014,(23):42-45,78
正一、引言经济增长历来就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本、技术进步、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等。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之后,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研究逐渐拓展。各国学者分别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证。20世纪80年代后,卢卡斯、罗默将人力资本作为内生的经济发展要素纳入了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使内生性经济增长理论成为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5.
根据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般理论,一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改写贫困的历史,不仅要有大规模的资本形成,还要围绕资本形成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制度的创新。资本形式、制度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实现战略目标的三大基本要素。资本形成本身和形成后的运营要求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资本形成时伴随着有机构成提高和技术进步也会对劳动力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这一切都需要不断进步、科学、适应的制度框架予以保证。西部地区要根据自己三大要素普遍落后的实际,遵循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完成资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经济学理论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测量不可直接观测的制度变迁隐变量,实证分析我国新世纪以来的经济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物质资本投入的增长在绝大部分程度上归因于制度的改进,制度变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以及南非金砖五国先后进行了一次持续的经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推动了各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增长效果却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改良的内含制度因素影响的柯布-道格拉斯社会生产函数模型,利用金砖国家经济制度变迁以来的相关数据,测算了金砖五国在技术、劳动力、资本以及资本与劳动力协调配置等要素方面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砖五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经济制度变迁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完全不同。该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对中国持续深化生产要素的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文秀 《经济论坛》2004,(22):27-29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人是在由现实的制度赋予的制度约束中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在有了制度时才能发挥功能,因此制度是重要的。诺斯等人认为,发明、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是经济增长本身,而非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一种能够提供有效的个人刺激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始终面临的主要政策难题,而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会增加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以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从技术和制度内生的差异性角度分析安徽省各市(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并分析了技术和制度的冲击对安徽省各市(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探寻实现安徽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的动态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的开发成本与开发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性 人们都知道,经济发展取决于三个投入要素的增长速度,即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而资本投入又包括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个方面。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一般的劳动力数量并不构成经济增长的限制性因素,又由于资本严重不足,资本的投入增长受到现实可能约束。因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变量,在于改善人力资本开发管理和促进技术进步,这两个要素利用状况的优劣好坏,将成为今后经济发展快速或滞迟的最主要因素。 经济学首先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并对经济发展动力作出全新解释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对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认识,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制度决定论的对比,分析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制度要素。并进一步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以及数学模型两个层面,论证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现祥 《经济评论》2004,(5):50-53,62
在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基本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不变硬核 ,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信息和交易成本以及产权的约束 ,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它们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硬核 ,如理性选择模型。同为制度经济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派没有任何理论渊源关系 ,但是他们都关注制度问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对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趋势呈现出模型化、强调历史的作用、注重制度差异的研究及用制度方法解释发展差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台州经济快速增长的分析,提出制度是台州经济迅速增长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定量研究的结果显示,资本而非制度是台州经济快速增长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政策建议认为,资本因素的局限性致使台州近年发展的后劲不足;政府应充分发挥制度因素的作用,促进当地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转型,保证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马克思经济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中的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劳动力在这种关系中是资本赖以存在的前提性生产要素。马克思经济学分析范式中"人力"不是劳动者的资本,劳动力商品化并非是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化,可变资本只是资本所有者的资本,而不是归属于劳动者的资本。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西方的资本理论分属两种不同的理论分析范式。舒尔茨等人将"人力"称为资本,使生产过程中所有投入要素都皈依于资本并通过货币进行计量,技术分析的需要是其主要原因,而且该理论在理论框架、理论进路、方法论与前提假定等方面都有内在缺陷。人力资本理论植入马克思经济理论会导致两种理论间范式冲突。  相似文献   

15.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经济增长:一个初步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地区间长期经济增长绩效的差异,传统经济理论主要从要素、技术和制度等层次去解释,本文则尝试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中寻找国富国穷和地区兴衰的根源。文化并非生产中的直接投入要素,它通过影响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等因素间接影响经济增长绩效。引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条件趋同模型,可以初步构建在理论上连接文化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19世纪和20世纪末儒家文化地区与新教文化地区的经济绩效比较,为文化及其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7.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纳入不同层次教育水平(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重点分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水平、一般劳动力、初等教育人力资本、中等教育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一般劳动力次之,各层次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经济发达地区中等、高等教育形成的人力供给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贡献;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中等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供给匮乏。  相似文献   

18.
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造了纳入不同层次教育水平(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重点分析物质资本、技术进步水平、一般劳动力、初等教育人力资本、中等教育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不平衡性;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从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高,一般劳动力次之,各层次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经济发达地区中等、高等教育形成的人力供给对经济增长发挥重要的贡献;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这种影响并不显著,中等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供给匮乏.  相似文献   

19.
流通速度与经济增长--对索洛经济增长解释框架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费雪方程式的一般化抽象,将经济增长与流通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得到了流通方程式.根据流通方程式,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于各自存量与流通速度的乘积.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一系列数学变换,对索洛经济增长解释框架进行了扩展,得到了新的经济增长决定函数.该决定函数提示了流通速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即,在要素增长率特别是技术进步存量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取决于社会流通速度的增长率.本文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和现代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分析了流通速度增长率的构成,认为制度环境状况、交通基础设施(装备)条件、社会交易总量和信息技术状况是流通速度增长率的最终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知识和技术等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利用任务模型框架刻画了经济增长新要素动能对就业结构变动的理论机制,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新要素动能指数,从整体和地区层面实证分析了新要素动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新要素动能发展水平提高使得中国就业结构变动整体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并通过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传导。其中,知识要素的发展加剧了就业两极化趋势,技术要素和数据要素对就业两极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地区层面的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就业结构变动趋势不同,东部地区呈现出就业两极化趋势,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就业结构两极化趋势不显著。基于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新要素动能发展使得常规任务的减少和非常规任务的增加是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立针对中技能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促使其向高技能岗位进行转岗;扩大服务业就业,提升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数量和质量,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