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导致市场失灵的出现,而法律与市场失灵的关系密切.传统市场失灵学说认为对市场失灵的矫正需要政府的干预,而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能够起到矫正市场失灵的作用.新近的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的市场失灵学说提出了挑战,认为对市场失灵所包含的许多情况可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进行矫正.这一挑战并未改变民法和经济法对于市场失灵的不同功能,只是说明了经济法的市场化倾向.经济法的市场化和民法的社会化都仅仅是法律为适应实践而进行的修正,并非异化.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其中经济法的支撑——保障市场主体的基本权利、平衡各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因为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一、经济法是协调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经济法是国家干预、参与、协调经济之法,是规范政府干预之法,是平衡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之法,是促进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经济法的本质是立足于社会整体利  相似文献   

3.
徐强胜 《经济经纬》2004,110(3):150-152
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的经济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经济法是国家经济干预之法 ,其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制度缺陷与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对市场经济而言是一种外在的东西 ,故其干预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干预不当 ,并滋生官僚主义等弊端 ;而且 ,经济法的干预是由相应机构的相机干预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 ,这也必然使经济法暴露出对经济发展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环节。农业的弱质性、市场失灵、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自然条件、原有政策失误等因素导致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不仅依靠市场和农民,还需要政府干预发挥积极作用。为保障政府干预的稳定、适度,作为政府干预之法的经济法应当规范政府干预行为,并确立相应的法律原则和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郑觉华 《发展研究》2008,2(1):77-79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在飞速发展,发展中隐含着失控的隐患.政府如何运用宏观调控干预经济发展成为我们当前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重塑经济法在中国市场经济中主导地位,发挥经济法干预经济之法与规范干预之法的双重作用,努力承担着规范市场秩序与规范国家经济权力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在于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和实现.要发挥市场基础地位,使其更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进、而实现和保护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必须首先医治市场失灵.医治市场失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中枢环节,在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经济法法律关系,下启经济执法和司法。但长期以来,经济法责任的权利主体不够清晰。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经济法责任与民法责任的重要不同是权利主体具有多数人的特征。确定经济法责任权利主体是多数人,对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特点和建立、完善执法为民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的定位与我国经济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定位在我国经济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经济法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是市场机制“失灵”、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 ,是防止政府“失灵”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变化 ,国家经济职能的强化 ,以经济民主与经济集中相互融合为基础、以规范国家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内容、以维护公平竞争经济秩序为己任、以保障社会整体经济的平衡、协调和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经济法 ,无疑应成为一国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过程中 ,由于对经济法定位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致使我国的经济立法轰轰烈烈 ,经济法立法却冷冷清清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 ,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 ,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环境下 ,高度重视经济法立法 ,还其在我国经济法律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中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但是,经济法学界对此探讨并不多.对经济法概念的界定只能使我们抽象、模糊地认识经济法,更进一步探讨经济法律关系则使我们更具体地把握经济法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有助于认识经济法与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王振生 《经济经纬》2001,(4):89-90,94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法不仅是“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而且重要的是“干预政府之法”,政府要成功地干预好经济,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干预,即依法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职责;明确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方式,所以,“适当干预政府”是经济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作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经济法和民法都与一定的经济学理论密切相关,甚至将某一种经济学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石。民法理论主张契约自由和消极政府,而经济法则以凯恩斯主义为依托,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或协调。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勃兴对我国产生着强烈的影响。我国经济法理论正在经受着来自自由主义的挑战。如何看待经济法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我国的经济法理论,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一、经济法面临的问题及其背景对于我国来说,经济法及其理论是“舶来品”。“舶来”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舶来”的源头,是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宪法改革解决政府失灵——宪法经济学的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 ,既存在市场失灵 ,也存在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解决政府失灵的思路是 ,对现行的宪法或宪法制度进行改革 ,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 ,重新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 ;通过对制定经济政策的规则进行重新选择来约束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这个思路构成宪法经济学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法适度干预的基本理念具有共性.政府干预经济的本意在于解决“市场失灵”,但干预是否适度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其本身的规律,政府干预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也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及其矫正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我国农村金融却长期存在着市场与政府的"双失灵"问题.政府对农村金融的不恰当的干预不仅未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相反还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因而政府失灵是农村金融失灵的核心.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才能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失灵问题.并提出了矫正我国农村金融"双失灵"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法,现实经济生活的概念,并指出经济法的作用即经济法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通过对交换主体和交换关系所发生的影响.接着阐明了经济法对现实经济生活作用的路径.经济法的作用与经济法的本质相联,经济法的本质决定了经济法起作用的方式和范围.在经济干预主义和经济协调主义的本质下,经济法一要抑制和预防市场弊端和市场失灵,二要克服和防止政府失灵,三要适时抉择,协调市场与政府的轻重关系.再次,论述经济法对现实经济生活作用的具体表现.经济法的各个体系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再借助具体案例阐述经济法对经济生活生产、交换、分配三个环节的影响.最后,经济法的作用并不总是积极的,在不同的历史维度和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变现形式.对经济法及其作用不同时期历史变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经济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在于“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市场失灵-国家干预”经济法理论模式对于研究中国经济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两大主流法系国家的民法中大都确立了取得时效制度。设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如下功能:确定财产归属以发挥物尽其用;维护社会秩序和便于举证解决纠纷。文章从取得时效的概念、由来及与相近制度进行比较,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确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方莎 《当代经济》2007,(10):94-95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两大主流法系国家的民法中大都确立了取得时效制度.设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如下功能:确定财产归属以发挥物尽其用;维护社会秩序和便于举证解决纠纷.文章从取得时效的概念、由来及与相近制度进行比较,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确立取得时效制度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 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是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理论认识,它的演化过程反映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对于认识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化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论”到西方传统经济学“市场自发论”的确立;第二个阶段由传统经济学“市场自发论”的失效到凯恩斯经济学的革命;第三个阶段由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论”的失灵到新自由主义“市场自发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宋光华  王蕴 《经济师》2000,(6):24-25
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我们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核心问题。总结 90年代宏观调控的基本经验 ,我们提出如下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想。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特殊意义几百年来 ,经济学领域一直在讨论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多数人认为政府有必要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这一认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市场不是万能的 ,是有缺陷的 ,存在“市场失灵”现象。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需要宏观调控 ,不仅在于“市场失灵”这个一般意义 ,还在于保证公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