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利益驱动是会计造假的内因,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笔者认为要重建会计信誉。需要会计道德进步、会计法制运作、会计监管的加强三者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1.会计信息失真的定义。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会计信息处理失真,它是指各单位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违反规定的会计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既可能是合理合法的,也可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责任在于单位某些领导和会计人员;二是经济业务失真,它是指各单位将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按正常活动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这种会计信息失真从理论上讲是一种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深入开展反腐兼,加强综合治理,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速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会计信息失真有人为的、主观上的因素,也有会计法规、制度的不完善及外部环境影响等客观上的因素。我们往往过多地把会计信息失真归咎到会计作弊——即人为因素上。本文从另一视角——即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的缺陷、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等客观因素上分析了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从提高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订的完美性及改善外部会计环境着手来预防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与业内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5.
“真实与完整”是新《会计法》的核心内容,会计核算资料是企业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如果会计资料不真实,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失真、决策失误。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决策重要基础的会计信息资料,必须严格规范,做到真实、完整。只有加强会计监督,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目前,会计数据失真及会计基础管理工作方面的混乱,让人很难相信一些决策的真实可靠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监督工作严重弱化。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使会…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我国有的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屡屡被批露,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造成极坏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代表着国家、集体和个人切身经济利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从而涉及到种种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能否正确的予以处理。如何使会计“不作假账”,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分为非法会计失真和合法会计失真两种。前者是归咎在会计作弊上,后者是因出现新情况,会计准则对于一些重要业务没有做出具体规定,造成会计信息偏离实际情况。非合理会计失真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合理的会计失真不会…  相似文献   

7.
会计虚假信息防范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会计信息问题自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会计的发展而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其中不乏法规、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而使会计信息难以保证完全真实、公允(制度性失真);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未能对会计规则透彻理解而作出了错误判断(行为性失真);以及为使自身利益膨胀而损害他人利益而编造的虚假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其中普遍认同的当属违规性失真.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触目惊心,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防范虚假会计信息已不仅仅是会计界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了政治界、经济界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失真,一方面是会计信息处理失真,另一方面是经济业务失真。文章就会计信息的表现、危害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目的在于有效扼制财政资金运行秩序混乱、浪费、贪污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要达到高效监管的目的,就需要完善监管体制。本文从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体制出发,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经济和社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会计自身的先天缺陷,也有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还有会计工作环境方面的消极影响。对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当有一个客观全面的分析,兴利除弊。本文拟就会计、会计工作、会计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会计信息失真及对策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包艳萍 《冶金财会》2004,23(9):42-43
会计行业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假造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账外设账;偷逃税收、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国家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了治理,总体较以前有所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障国家、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减少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3.
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保证权益人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会计信息的失真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会计信息的失真严重地干扰了会计工作以及其它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特别对企业经济决策可能造成误导,对权益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本文从会计准则的不完备性、会计的模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利益动因等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深入探讨,这些结论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可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孙晓丽 《冶金财会》2014,(11):46-48
<正>会计信息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信息,其质量的高低反映着企业的管理水平。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存在,会计失真现象时有发生。这个问题如长期存在,不仅会危害投资者决策及企业生产经营,而且还会危及宏观经济的运行。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切实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及时反映会计主体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接连出现的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人们普遍对会计诚信问题产生了深重的忧虑,从而引发了对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虚假会计信息严重扰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防治会计信息失真。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⒈外部原因。⑴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真空地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准则的这种灵活性为个别不同企业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如实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了可能,但也为一些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条件。⑵监督体系引起不完善的失真。目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由政府审计、企业内部审计和…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朱基总理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讲话时要求会计人员不做假帐。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会计人员的要求和期望 ,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笔者作为一名会计工作人员 ,深感此种现象的严重性和尽快治理的必要性。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在此 ,我们着重探讨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  相似文献   

17.
于灿丽 《广西电业》2006,(12):48-49
近年来,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不仅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信心,还严重的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所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迫在眉睫。会计信息的失真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会计本身的原因,而是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乏对管理当局有效的激励与约束,造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8.
按照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应如实地反映会计信息,但是近年来由于有些单位领导及会计人员受利益驱动,编假账、编假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方面的因素(如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人为的因素(如受个人利益驱动),也有技术层面的因素(如会计核算技术性差错)等。因此,要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办理会计业务。  相似文献   

20.
闵捷 《冶金财会》2007,(4):9-10
<正>近年来,人们在讨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大都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归纳为三类:即人为因素造成的故意性失真;会计人员由于过失造成的非故意性失真;由于会计政策或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不同而造成的合法性失真,并把这三类作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象。本文从会计政策的角度来进一步论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