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融合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分析产业融合的路径与条件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以网络经济为导向,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与村级组织等要素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Y村为例,探析其产业融合实现的条件,总结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为其他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与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俊清 《经济论坛》2012,(11):113-115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型业态。本文依据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现有的实践基础,总结出旅游产业融合的四种具体模式,即技术渗透、资源共用、市场共拓和功能附属融合模式,并提出了旅游产业融合可采取的途径及其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3.
刘晓明 《经济地理》2014,(5):187-192
在产业融合视域下,旅游与体育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紧密融合的现实需求,文章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融合的基础条件及其面临的制度、能力、需求以及中介服务等障碍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的推动,使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形成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三种有效路径。最后,文章基于政府管理层面和企业创新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1)
近年来,旅游产业呈井喷式发展表明,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全域旅游和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阶段。旅游需求多样化和旅游要素多元化促使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白酒消费已不仅是一种食品和饮品的消费,更是对某种文化内涵的体验和享受。旅游产业和白酒产业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产业正慢慢地融合在一起发展,并将带动两个产业边界的持续扩展和壮大。产业融合发展不仅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更满足了消费者需求。文章通过对产业融合方式的文献研究和价值链解构和重构的方法,对旅游、白酒产业进行界定,分析了四川旅游产业与白酒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能和融合要素。研究表明,文化要素、区域要素、体验要素、历史传承要素都是旅游产业和白酒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经济机理、发展模式.最后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同样也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界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分析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并构建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最后结合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现状,为贵州省的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房裕 《时代经贸》2020,(10):6-8
探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当中的新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旅游城市旅游业与工商企业融合发展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工商企业强化纵向联合和横向联合的必然选择。通过对东中西部四个旅游城市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发现渗透日益紧密,影响日益增强。旅游+为工商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旅游+为工商企业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旅游+为工商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首先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条件;然后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两个产业融合的过程;最后通过对文化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的接通和延伸,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村养老旅游业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认真研究产业融合视角下乡村养老旅游的创新发展路径和管理对策,做好监管,推动我国产业融合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赵磊  夏鑫  全华 《经济地理》2011,31(5):874-880
旅游产业链延伸主要通过对县域旅游地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以及县域旅游系统开发的整体协调两方面影响县域旅游地的演化发展。因此,在分析旅游产业链延伸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产业链延伸对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县域旅游系统开发与县域旅游产业结构演变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来研究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与县域旅游地演化二者之间相互耦合的内在关系,以期为县域旅游地的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13.
15年来中日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取1992—2007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从两个断面4组指标的对应关系出发,分析了中日出入境旅游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随着中日出入境旅游客流量的增长,双边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出入境客流量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显著推拉关系;从中日两个断面,构建了出入境旅游对进口、出口及进出口贸易的6个推拉模型;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日本占中国入境旅游比逐渐减小,中国对日贸易依存度也随之减小;1992年以来中国占日本入境旅游比和日本对华贸易依存度逐渐上升,且增长趋势与波动周期具有较强的时间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许虹 《经济地理》2000,20(6):121-124
四川省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作者根据一定的统计数据,对四川省旅游的国际客源市场及其外汇收入、国内客源市场状况与全省饭店接待能力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根据一定历史时段的资料对未来若干年的国际国内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进行了预测,并对达到预测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浅析大连城市旅游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春阳  刘仁志 《经济地理》2001,21(3):376-379
本文从城市旅游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城市、旅游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的角度,指出发展城市旅游是解决大连旅游业现实问题与大连城市发展原则和发展战略相协调、同时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可能与必然的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对大连城市旅游的整体形象进行了定位,并具体阐述了大连城市旅游的重点发展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地区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①西部地区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规模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四川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内蒙古自治区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陕西省旅游强省地位式微,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的城市地位不相匹配。最后提出三点启示,对制定"西部大旅游圈"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旅游城市桂林为样本城市,利用本底线法分析其入境旅游成长过程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并运用相关非线性理论探讨其成长模式和演进路径。这些特征规律的探讨无论对桂林旅游发展规划的制订,还是对旅游产业宏观政策的制定都具参考价值。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发现:①桂林自1973年对外开放以来,入境旅游事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呈现了明显的非线性增长趋势与周期波动。②桂林入境旅游发展轨迹呈现出明显的波中有波的周期性波动,长波周期和短波周期表现不同的规律性。③本底线多用于事件的评估和预测,实证案例拓展了其第三功能即旅游成长分析,尤其在周期分析中更能凸现事物发展的波中有波规律特征。④一个地区的旅游业是一个由路径依赖性质主导同时又不断受到外部冲击影响的复杂系统,在"刺激—反应"原理的支配下,其成长过程大体遵循"突变—路径依赖—突变—路径转换与新路径依赖……"的演化轨迹。案例分析表明,这与桂林入境旅游业成长过程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8.
马仪亮 《经济地理》2011,31(5):852-856
近年来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使得国内旅游发展热潮空前高涨,旅游业存在几个误区被忽视,甚至不当利用的风险有所增加。据此,从相应经济学原理内核出发,对三方面的误区进行了论证澄清旅游,认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业GDP内涵上大相径庭,旅游业带动力系数并不十分明显,以及旅游消费的完全经济影响建模不适以乘数效应恒为1的投入产出开发模型来实证测算。  相似文献   

19.
余意峰 《经济地理》2008,28(3):519-522
我国社区主导型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却已经显现出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和公共资源过度利用及破坏等公地悲剧问题。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认为这些问题是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村民与游客之间基于个人理性的相互博弈的结果。从长期来看,集体理性更符合村民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需求,社区村民的博弈具有从个人理性向集体理性转变的机制和驱动力。为了避免和缓解公地悲剧的发生,缩短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转变的时间距离,必须依赖于外部力量的引导以及合理的制度安排,文章提出了相应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治国  苏勤  陆恒芹  潘轼  冯书春 《经济地理》2007,27(6):1046-1050
乡村旅游在国外是一种发展较为成熟的旅游形式,相应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也反映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立足点集中在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的建立;乡村旅游和农业的关系;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乡村旅游影响;乡村旅游运行机制;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乡村旅游的计划、组织和政策等几个方面,具有研究内容丰富性、方法手段先进性、区域尺度二元性、政策引导规范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