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冰淇淋合格率只有427%,与前两次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相比分别下降137个百分点、213个百分点,但也有一些好的品牌经得起市场考验,产品质量过关,这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第二季度对冰淇淋质量进行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后公布的结果。本次在北京、哈尔滨两个城市的生产和流通领域及天津市的部分生产企业抽查了61家企业的75种冰淇淋产品,合格32种。抽查结果表明,一些知名品牌的生产企业如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大陆食品联合有限公司、天津雀巢牛奶有限公司、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质…  相似文献   

2.
由于大众的消费能力有所衰退,物美价廉的产品当然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冰淇淋市场上,围绕着零售价1.0元~1.5元之间的产品,竞争空前激烈地展开了。 和路雪、雀巢等国际名牌通过不断地拓展分销商队伍,使产品可得性不断加强,消费者几乎随时随地都能买得到这两家的产品。然而,他们显然尚未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占有率,还在力求以更合理的价格定位吸引中低收入消费者,从而提高销售量。倡导“轻松自然、珍爱生活、快乐共享”的和路雪,拿出了“百乐宝”的二款新口味─烤麦/巧克力碎屑和牛奶/巧克力软芯以及新…  相似文献   

3.
冷饮热战     
炎炎烈日“火”了冷饮市场,也烤热了商家为争夺市场的战斗。来自海外的名牌和路雪连续几年以攻城战为主,今年改变战略,开始步步为营,做起了专卖店的生意,前不久和路雪宣布今年将在中国投资1亿元资金做市场。而本上的伊利也进行了策略上的调整,取消了经销商,实行直接配送销售,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势。冷饮市场的新生代蒙牛等企业,以新产品打头阵,在创新上与几家老资格企业较劲儿,也有不少收获。 从今年冷饮热战的热头以及业内人士的分析看,近五六年来频繁进行价格战、营销战、品牌战之后,今年的战略调整,很可能会使“冷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夏季的来临,冰淇淋又成了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不过,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从今年7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冷冻饮品包装必须贴有“QS”标志,否则将被禁止上市销售。因为,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28类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定,包括冰淇淋在内的冷冻饮品作为第二批实行市场准入的食品,于今年7月1日开始无证查处工作。新“门槛”的设立,将使部分质量不达标的小企业淘汰出局,并有效保障冷冻饮品市场的安全,使冷冻饮品市场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5.
月度公司     
《中国新时代》2005,(7):22-22
雀巢致歉13.5吨碘超标奶粉可换5月27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雀巢”金牌成长3 奶粉因碘超标而被列入不合格食品目录。在此事被沸沸扬扬地炒了10天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穆立才站出来向消费者道歉,他表示:这次检验中发现碘超标的  相似文献   

6.
先是雀巢,后是三元和八喜,一直沉默的冰淇淋另一巨头伊利似乎比较平静。而在日前伊利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在天津投资兴建的北方最大冷食生产基地已经开工,北京和华北市场将是伊利此次发动  相似文献   

7.
尚希 《经营者》2009,(19):32-33
“优质食品.美好生活”是全体雀巢人永久的心愿和使命,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雀巢也一直秉承着“选品质.选雀巢”的承诺。  相似文献   

8.
司航 《物流时代》2009,(11):46-48
在业界,常有人将雀巢与“苛刻”二字相连。抱怨雀巢苛刻的不仅有供应商,还有物流商。就是长期给雀巢供奶、早已熟知雀巢品质要求的奶农都会疑惑:雀巢是否有必要每次收奶都要“照章”做繁复的检查?而物流商也存有困惑:明明-20℃就可以满足冷冻产品的配送需求,雀巢何必一定要定下-25℃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大众标准化》2014,(8):25-25
正天气炎热,各大超市、商场、饮品店纷纷打起"冷食牌",抢占夏日市场。不少超市都把冰柜放在出口位置吸引顾客。超市饮料区和冷藏区的顾客也明显增多,许多顾客的购物车里都放有各种消暑食品。各类冷饮和冷食畅销,但寿命长短却非常悬殊。记者走访市场看到,不同品牌的雪糕保质期不同,像蒙牛、伊利等品牌的雪糕保质期为18个月,雀巢、和路雪的一些冰淇淋保质期为24个月。同一品牌不同品种的产品保质期也不尽相同,八喜冰淇淋保质期为24个月,但八喜甜筒的保质期为18个月。还有一些雪糕产品的保质期仅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排名前几位的“雀巢”、“卡夫”、“达能”、“联合利华”等乳品巨头已来到中国“报到”。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改烈的今天,中国乳业将如何发展?在近日举行的“2003年中国目际乳业发展高峰论坛”会上,专家指出,中国乳品企业必须要于拓农村市场,并争取与国际巨头合作,以早日融入国际化市场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百思买到芭比娃娃,从百事中国到达能、雀巢,数字跨国公司正在收缩中国阵线。部分跨国公司的撤离折射出中国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尽管有着诱人的机遇但已经不再是“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2.
雀巢公司在打入中国市场时要求7年内不挣钱,前期只有广告,1990年才进入商品。它的广告作得极为精细,调查极为周密。“雀巢味道好极了”一句广告词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镇企业》2003,(11):53-54
咖啡饮料市场前景尚不明朗。伴随星巴克咖啡馆在京、沪、穗等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消费者发现,在雀巢与麦斯威尔两大咖啡品牌之外,近来电视上咖啡产品的广告开始有所增加。世界上平均每分钟要喝掉3900杯咖啡,每小时要喝掉1400万杯咖啡,而中国平均每年每人的消费量还不到一杯。业内有关人士介绍,国内将有家食品业巨头将推出咖啡饮料,还有饮料公司也在做各种准备,找好时机会进入这一块市场。这些状况是不是意味着咖啡饮料已进入了市场教育辅导期?咖啡饮料会不会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流?雀巢中国“教育”雀巢大中华区高层表示不会公布对咖啡市…  相似文献   

14.
“苏丹红”事件注定了今年将是“老外们”不安分的一年。前车之鉴下,“出事”的洋品牌仍然接踵而至:卡夫食品、强生、联合利华、雀巢、宝洁、哈根达斯、麦当劳……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多年来闪耀在洋品牌顶上的夺目光环渐渐黯淡,而相对于事件本身,更让人担忧的是跨国公司应对“危机”的态度——是傲慢地狡辩,还是积极地认错:是避重就轻打擦边球,还是脚踏实地解决问题:是戴起双重标准的有色眼镜,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视同仁。国外知名品牌纷纷在中国“水土不服”,再次暴露国内消费市场的制度缺陷。相对于跨国公司所谓的文化自觉、道德自觉乃至市场自觉而言,还是制度约束来得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15.
过去几年,雀巢中国的业绩都在飞速增长,因为经营需要.雀巢中国近几年平均每年都会净增加1000名左右的员工。截止今年5月,雀巢中国的总人数达到了1300。人。此次雀巢中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并不大,在人力资源方面承受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陈杰 《上海企业》2005,(6):14-16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上海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冷饮的产销量已经超过9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4.8%;而同期上海冷饮的产销量超过9.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8%。另外依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2004年对上海代表性的4000家超市、卖场、便利店和食品大店的零售监测显示,2004年和路雪以46.1%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伊利、光明分列二、三位,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8.6%和12.3%,雀巢、蒙牛以11.0%和7.0%的市场占有率也紧迫不舍。2004年度冷饮销售额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近日,哈药六厂的名人名脸广告像垃圾堆满电视荧幕,重新引发一场对中国本土广告发展的深思,傻瓜式的广告投入能为企业带来数以亿计的收入,那么中国广告还需不需要创意?市场调查?回顾我们走过的路80年代以来世界著名的企业集团相继将产品导人中国本上大陆,雀巢、和路雪、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等。他们引导中国大陆消费意识,推介本企业产品。这些全球性企业集团一开始就要求为其提供全球广告代理服务的国际广告代理商。介入到中国大陆的广告推广中来。借助这些企业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奥美、智威·汤逊、盛世国际、电通等国际性跨国广告…  相似文献   

18.
刘亮 《中国新时代》2008,(12):54-56
雀巢对于2009年整体的销售业绩增长并不乐观。不过,雀巢认为2009年自己在新兴市场的销售仍然能够保持较快增长。有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雀巢在新兴市场的投资都已经进入了回报期  相似文献   

19.
雀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该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和我国的改革开放基本同步,今年整整三十年,雀巢在中国的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彻底的本土化。本文重点分析了雀巢的中国本土化策略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雀巢公司里,“质量必须优先”是一种思想,它可以浓缩成巴掌大的4页小册子,也可以“稀释”成几大本对不同产品的质量要求和对不同员工、不同工种的行为规范。在这一原则面前,任何人、任何事都没有商量的余地。雀巢的研究和质量控制是从农民生产开始的,即“从农场到餐桌”。雀巢本身没有农场,但通过它的农业服务部门与全世界的农民合作保证了原料质量,而且加工过程也是极其缜密的。如:雀巢从奶牛的饲养、卫生、鲜奶的采集、运输时间的有效控制和质量检测、加工,最后到成品,都经过严格标准的控制,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是优质安全的。雀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