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引言:“世界城市化”与城市管理——世纪之交的思考 (一)20世纪:世界加速“城市化”的世纪 城市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城”——聚居的人类,特定空间的定位:“市”——交换的场所,流动的交往空间。 何谓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量的表征;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的扩散——质的规定。 “世界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城市化率突破50%(1998):特大城市366个。 中国“城市化”正开始加速:城市668个,城镇人口30.4%。  相似文献   

2.
从民生问题透视城市治理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治理中的民生问题在数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中,人们不约而同地选择聚居城市,宁愿生活于喧闹繁华之中而放弃牧歌般的悠然淡泊,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相信城市是改善自身境遇的舞台,也是衡量生活意义的标尺。然而城市就像打开了的潘多拉盒子:城市创造了富裕,却将不平等持续放大;城市建立了快捷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经济活动和人口高度密集,面临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据统计,2004年中国共有建制城市661个,城市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1.7%。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快速增长期,城市化率从1993年的28%提高到了2004年的41.7%,11年提高了13.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5%、第二产业增加值的64%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6%都来自城市(1)。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难以应对的严峻挑战。城市管理与城市政府管理在中国,对城市管…  相似文献   

4.
城市外来人口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现代化,正在发生着多方面的特质演变,包括年龄、数量、教养、聚居区域与方式。他们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贡献力不断加大。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诸多压力和矛盾。  相似文献   

5.
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财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创造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核心,也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高碳排放并导致温室效应等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据联合国的统计,城市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低碳城市要求在城市实行低碳发展和运行模式,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设低碳城市,是节能减排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沈阳自公元前7000多年开始出现人类活动的足迹始,经过漫长的发展,出现过候城和沈州两个城市。近年来,学者们普遍认为沈阳的建城应始源于公元前300年的候城,为战国时燕国所建。但这一观点颇有不足,因为候城的湮没造成了城市发展史上的中断。辽代始建的沈州,地点详实、记载清楚、考古证据丰富,历经元、明、清代直至发展为今天的沈阳市,脉络清晰连续,符合沈阳城市纪元标准的要求,可视为沈阳城市之源头。以史籍所载的辽代沈州最早时间记录辽太祖神册六年(公元921年)算起,则沈阳城市历史已有11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以发展地方经济来解决贫困问题的常规扶贫方式往往在深度贫困片区不管用。深度贫困片区多不适合人类较大规模聚居生存发展,劳动力转移及与其伴生的人口迁移是该类地区扶贫的主要路径,应该创新扶贫思路,搞"外向型扶贫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具有公用设施的人口集中居住地,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中心,集聚着90%以上的人才和财富,对周围地区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和领导能力,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研究和认识城市演化的规律,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涉及的问题,其研究成果,不仅对当前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把握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一、城市的形成及其演化.我国自秦代开始实行郡县制,当时设有36个郡,郡以下设县.各级统治者的驻地称为城池,即城垣与护城河,或称为城郭,即内城外郭设有二道城墙,在军事上可以抵御外侵.城市的起因除了军事地位或政治需要以外,往往与地  相似文献   

9.
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6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将社会网络分析与连续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实证验证高铁开通以及高铁网络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路径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驱动效应在城市规模、区位、地理圈层和等级方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一效应在高铁开通后第2年开始显现,而在第4年开始减弱;随着城市在高铁网络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将不断增强;高铁开通间接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是驱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力量,且均存在时滞,而直接替代效应尚未显现;另外,高铁开通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高铁的经济环境效应评估,为理解高铁与城市发展质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优化高铁布局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16届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20世纪后期,"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模式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地,也是一个社会保持  相似文献   

11.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各国为了加快推进本国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为了恢复二战后城市经济的极度破坏,纷纷采取了激进的城市发展策略。然而随即衍生的诸如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交通堵塞、住房短缺等城市问题,却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特别是环境污染给城市带来的巨大生态灾难。因此城市环境的治理,本质上是将自然、将人类宜居的生态环境还给人类,让城市化的每个进程既证实工业的曾经辉煌、也获得视觉的规整优雅。  相似文献   

12.
当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给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形态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基本以聚居为主,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以及"城中村"之中,使得这些地区的社会问题相当严重。为研究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相关社会  相似文献   

13.
由于工业化生产方式的改进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居住地模式极大的改变,城市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城市化进程迅速蔓延。 中国,作为-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连年快速增长,也开始迈出了城市化的步伐。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变,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形成了城市新区和产业经济园区,城市居住  相似文献   

14.
张鸿雁在《城市问题》2006年11月号撰文指出,城市是文化的摇篮,是人类文化的容器,是社会财富的集中地,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创新地。古希腊罗马的城邦创造了人类文化的奇迹。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千百座城市演绎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历史画卷,创造出了华夏文明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城市的世界性和国际性是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我们必须提倡中国城市的世界性和国际性,但是,世界性和国际性不能等于城市形态的整体西方化。中国的城市既应该有世界性、国际性的一面,更应该有民族性和本土化的一面。越是具有本土化的民族优秀性,才会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且目前又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的数量已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136个,发展到目前的600多个。城市人口也由1949年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接近40%左右。如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城市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统一,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高度,建设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功能多元、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中心城市及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心城市的含义 中心城市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阶段性、区域性的历史产物.中心城市是在城市出现、建立、发展过程中被确立认定的.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发展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城市是人类对物质城市认识的又一次飞跃 ,它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一样 ,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一种描述。文中分析概括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涵义与产生的背景 ,探讨了数字城市的内容与框架、原则与功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数字城市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明朝在贵州境内掀起长达百余年的大开发,为僻处西南一隅多民族聚居的贵州带来了城镇兴建的契机。贵阳、安顺等黔中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其在全省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的中心地位。这两座城市的兴盛,又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省境内的城镇建设,推动了贵州尤其是黔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是城市空间与物质实体的外在表现,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结晶城市景观中的文化因素是将客观物质世界与人类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城市景观设计把注重人与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定为发展方向认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以及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对景观设计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