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5年-2017年湖南省70个县级政府的面板数据,从政府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提出9个研究假设。研究发现,经费保障水平、信息公开配套建设、财政自给率、人均税收和城镇化水平对湖南省县级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影响最显著的为人均税收;城乡收入差距对湖南省县级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有显著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预算信息公开经费保障,完善预算信息公开相关配套建设,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强化纳税人意识,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提高县级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水平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从无到有、从经验践行到体系的探索历程,虽然取得了极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参与评价的主体集中在主要领导部门和部门主要领导手中,绩效评价的主体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评价依据不合理,推动绩效评价的制度供给不足等主要问题。针对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必须构建主体多元化参与的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的制度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沟通渠道,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完善激励机制,建构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相统一的绩效目标体系,以促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绩效评价标准的设计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政府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开通。网址:http://zfxxgk.ndrc.gov.cn  相似文献   

5.
绩效信息是指绩效评价活动产生的、有关绩效指标与评价结果等信息的统称.绩效信息有利于组织“知己”,也可服务于组织的决策、管理、监督以及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的交流与沟通.政府绩效评价以绩效信息需求为起点,对绩效信息的需求动机包括决策动机、管理动机、监督动机和研究动机.绩效评价因政府的内外部压力而产生,受到评价技术、权利制衡、政党竞争、信息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对绩效信息的需求和供给互动是推动绩效评价活动发生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来自需求一方构成第一推动力.在动态条件下,这两股作用力在持续不断的矛盾互动中螺旋般相互促进和加强,成为政府绩效评价持久不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弱化是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境。公权力滥用、政府角色错位、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政府信息公开度不够是政府公信力弱化的主要表现,应着重从制度机制、政府和公众三个层面逐步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应用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安徽省地方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2004年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地方政府需要在经济水平、公共服务、资产管理、人力资源、行政状况方面改进工作,以提高政府绩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实践中如何界定某一信息是否为政府信息以及如何判断是否应当公开该政府信息成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一环。笔者认为界定政府信息的前提是准确判别政府信息的公布主体,界定政府信息的关键是真正厘清政府信息的形成方式,界定政府信息的重点是正确认定政府信息的存在形式。同时,公开政府信息的难点是要处理好政府信息公开与不公开之间的关系。如此方契合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民众环境知情权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于2008年5月开始施行的《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撑。但是,该法施行数年来,也暴露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层级较低、环境信息公开内容与范围界限不够明确、救济缺乏可行性等。应当尽快确立环境知情权的基本权利地位,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相关立法的层级;明确环境信息公开内容范围,细化信息安全界限;拓宽环境信息公布方式;优化环境信息公开的救济程序;完善整体配套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后,地方政府债券尤其是专项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力军。作为有偿使用资金,发债资金的“借、用、管、还”全过程管理既要注重合规性,更要注重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2018年财政部发文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后,以山东、安徽为代表的部分省份已开展专项债券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探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绩效管理已具备一定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但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意识仍待加强,科学的债务预算机制与有效的债务绩效评价机制亟需建立,与绩效评价结果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必须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