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5)
本文基于薪酬辩护的视角探究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影响作用,利用2007~2014报纸媒体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新闻报道研究发现:被媒体报道的企业高管会通过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为自身薪酬进行辩护;媒体报道后,企业高管会利用盈余管理达到薪酬辩护的目的,并且相较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被媒体报道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应计制盈余管理方式进行薪酬辩护。本文的研究厘清了外部条件制约下(媒体监督)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互动机理,同时为我国企业设计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7年的两税合并为背景,研究上市公司出于税收筹划的目的如何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研究发现,税率下降公司由于税率下降幅度较大,税收筹划收益较高,因此进行了显著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而没有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方式;而税率上升公司则由于存在5年的过渡期,税收筹划收益较低,因此既没有进行显著的应计盈余管理,也没有进行显著的真实盈余管理。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会综合权衡各种避税方式的成本收益,进而选择最合适的避税方式。政府部门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预先考虑企业可能的税收筹划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4.
执行董事既在管理层承担战略实施的重任,同时参与董事会决策、履行法律赋予的董事职责和义务.董事身份的职责共性和管理层内部动机异质性,使得认识执行董事的双重身份及治理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实证检验执行董事双重身份对公司研发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执行董事占管理层的比例越高,越能抑制损害公司长期价值的研发活动盈余管理.其作用机制在于:执行董事出于对董事身份及职责的认同,非CEO执行董事出于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考虑,会更加注重公司长期价值,有效抑制CEO主导的短视机会主义行为.这一结论对重新认识执行董事的职能履行和董事会构成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以2007—2018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并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与企业投资过度显著正相关;应计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正相关,而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不足正相关却不显著。此外,应计盈余管理更有可能导致企业投资不足,而真实盈余管理往往导致企业投资过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盈余管理影响更大。文章研究结论深化了人们关于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影响的认识,也丰富了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相关的文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不同度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比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其主要差异体现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总额和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高强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则无明显差异;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替代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减少政府干预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在2018年正式修订并发布新租赁准则CAS21。基于此,将零售行业龙头B公司作为切入口,研究新租赁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租赁准则从外部压缩了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空间,对公司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高成本也从内部抑制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澄清新租赁准则的影响,在实践中可以为会计政策修订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6):110-115,122
盈余管理的实证计量方法包括总体应计利润法、具体应计利润法、真实盈余管理计量以及盈余分布法,但是完美的计量方法并不存在。本文通过对各种计量方法的研究现状与优缺点的综合梳理,提出修正总体应计利润法的模型、扩大具体应计利润法的运用、夯实盈余分布法的基础、审慎线下项目的计量、拓展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以及创新盈余管理的研究主题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以200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200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作为估计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变量的基础,研究发现:可疑公司运营年度会表现出较低的经营现金流量和较低的可操控性费用,并有调高利润的趋势;公司规模过大容易引发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国家股、法人股、高管持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正相关;流通股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负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成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董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实证领域,本文将通过梳理几十年以来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与以往的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股权融资中的资本市场动机不同,文章通过研究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中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在2007-2011年间进行债务融资时,无论是通过公开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还是通过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新债的产生都诱发了企业向上调整盈利水平,并且由于公开债券市场的监督效率低于银行的监督效率,发行债券的直接融资方式对企业盈利操控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7-2013年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视角检验盈余管理行为对企业债务期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债务期限产生正向影响,即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企业的债务期限越长.进一步按产权性质分类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现象更明显,盈余管理对企业债务期限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盈余管理行为增加了债权人的借贷风险,因此,债权人在制定长期贷款决策时要加大对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力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可以反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指标建立套利组合模型检验了我国2001-2003年A股上市公司可以获得超额持有报酬率,从而证明了市场不能识破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假说。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当前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从会计判断与盈余管理的概念和本质出发,分别对两种行为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会计判断和盈余管理在现行会计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及二者相互关系。同时文章着重讨论了新会计准则与之前的制度相比在涉及到两种行为上的有关规定的变化,并就在今后经济发展中怎样才能更为合理地引导和规范这两种行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是投资者保护程度在现实经济中的具体体现。然而,已有文献在盈余管理频率或者幅度方面所提供的证据还远远不足以揭示客观事实。本文运用所有研究样本的报告盈余信息,通过假设报告盈余服从混合正态分布,运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对阈值处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进行推断。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从1995年至2003年间都存在为避免报告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1996年、1997年以及2001年至2003年的盈余管理频率和幅度较高,并且2001年至2003年逐年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2003年平均有64·4%的亏损公司在阈值0点上进行盈余管理并达到避免报告亏损的目的,平均盈余管理幅度为提高ROA数据0·065。研究还发现2001年至2003年期间的盈余管理更加具有隐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