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影子成本模型,从要素、时间和地区三个维度考察了中国要素市场扭曲的状态,并分析了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率的时变趋势与地区差异。结果发现:(1)劳动力、能源两种要素与资本之间存在相对价格扭曲和配置扭曲,且在研究期间均经历了方向上的逆转,劳动力和能源相对资本的价格由偏高转为偏低,投入由过剩转为不足。(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要素市场扭曲具有明显差异,表明要素市场存在严重的地区分割。(3)要素的价格扭曲和非效率配置,增加了经济运行成本,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改进。改善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率,必须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要素市场扭曲,这就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制造成的扭曲,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和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从理论上能反映企业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是碳交易模型中的均衡成交价格,但以往研究影子价格测算结果均与实际交易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采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产出函数,进一步对考虑能源结构和产业因素下的二氧化碳省域影子价格进行测算,以求更符合实际,并将结果与实际交易价格比对。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不同地区、不同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均存在较大差异;第二,交易试点影子价格与交易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价格之差主要源于行业覆盖、碳配额发放制度和交易政策引导差异。为有效控制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未来应加快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鼓励碳交易,并在建设推进中充分考虑地方性产业及能源差异。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跨期DEA和当期DEA两种方法,从不同视角分析了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演变趋势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在统一边界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了"先下降、再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而当期能源效率却出现了"先上升,再下降"的拱形变化趋势,两者出现了背离现象,究其原因,应与技术落差比例在分析期间的变动趋势密切相关。从收敛性特征来看,对于不同的边界构建方法,各区域的能源效率收敛特性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创新要素配置潜能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在构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与熵权法,共同测度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并进一步从区域内视角出发分析各省份变化态势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四大区域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之势;四大区域内各省份之间创新要素配置水平的相对位次差异显著,且呈现不同变化态势。因此,应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模式、健全创新资源配置结构、增强存量配置合理性方式,加速推进中国创新要素配置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整体能源发展水平的提高。本文以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为基本依据,通过对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并展开经验分析,探讨了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内在规律和现实可能性。本文还结合中国非可再生能源区域优化配置的要求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长期存在要素配置扭曲,具体表现为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劳动要素配置扭曲和能源要素配置扭曲。这对劳动力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资本要素向国有企业集中导致国有部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土地要素向非农产业集中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更加严峻;三是劳动要素向低薪酬领域集中导致民工荒问题时隐时现;四是能源要素向重化工业集中导致能源替代劳动的强度增大。对此,我国必须理顺资本使用价格、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使用价格,使经济增长模式真正由资本驱动和资源驱动转变到技术驱动和劳动力驱动上来。  相似文献   

7.
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会影响制造业各分行业成本的变动,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水平、能源消费量及要素市场价格的改变。采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GDP水平、碳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等数据,以每吨60元碳价水平为基准测算碳价冲击对制造业总体及各分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碳价冲击有助于提高制造业整体的增长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要素的需求,并可能改变要素市场上各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进一步研究制造业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将27个目标行业划分为高碳行业和低碳行业,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行业组在受到气候政策规制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显示:无论是低碳行业还是高碳行业,碳减排政策都有助于提升产出水平,但对这两类行业能源消耗的影响不同,其中高碳行业在受到碳价冲击时会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水平,以替代原有的能源要素需求;而低碳行业并没有显著减少对能源要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内,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年均约为0.503,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0.580)、中部(0.497)和西部(0.422)。FDI、出口、市场化进程、人力资本、能源消费结构对省际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资和政府干预则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分阶段考察显示,8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又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政策才是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掌握不同环境规制类型与能源要素价格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的影响。本文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聚焦讨论能源要素价格与不同环境规制类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抑制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不支持“波特假说”;自愿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验证了“波特假说”。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在能源要素价格的不同区间下环境规制带来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环境规制下的能源要素价格指标函数均不一致,但存在交叉区间,而在主要环境规制类型下能源要素价格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控制变量的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地积极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而社会购买力在一定程度削减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角度、差异化实施环境规制行为,共同发挥社会团体对绿色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Shift-Share方法对近年来中国能源生产率变动状况在地区和产业层次上进行要素分解分析,研究表明,不管是在地区能源配置还是在部门能源配置中,效率因素始终是总体能效变动的决定性因素,结构因素作用较小。研究还发现,中国能源效率的变动受需求因素影响较大,这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中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因此,针对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努力降低各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强度,提高各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耗小的新型产业,提高经济运行整体质量,立足长远目标,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