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窗理论心理学上所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  相似文献   

2.
破窗理论     
《财务与会计》2008,(1):32-32
破窗理论亦称“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公众的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3.
一、“破窗理论”的提出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摆在一个相对杂乱的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把顶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共同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外企业文化》2010,(3):62-65
有人提出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说明,团队管理需要一定的约束力,对于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一些不良风气就会滋生、蔓延且繁荣。团队需要的是整体的行动力,销售力,目标完成率等等,所以必须整合个体差异性,制定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团队公约,使员工做到自觉用团队纪律约束自己。这种团队公约能够充分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意志,从而有效开展团队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破窗现象是人事管理工作失序的萌芽 美国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试验,即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街道。把停在杂乱区的那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去;而停在中产区的 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于是他把车窗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过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一栋建筑上一块窗户玻璃,而又没有及时修复,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把这个理论运用到我们人事管理工作中,它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破窗理论 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这样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放在某市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停在杂乱的贫民街区。他把停在贫民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于是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在此项实验的基础上,美国预防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  相似文献   

7.
破窗理论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近两年来,吉林省白山市系列腐败案件呈现“谁不进来谁就是‘另类’”的“逆淘汰”现象。在这种“逆淘汰”的逆流中,一批坚持原则的干部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出局,一批作风不正的干部却因投机取巧而得到提升。由此,笔者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管理学理论———破窗理论:一栋楼房在第一扇窗户被打破后,如果没有人来管理和维护,很有可能会招致更多窗户的破损。因此,要想保护整栋楼房的窗户,及时修复第一扇窗户显得至关重要。其实,吉林白山市系列腐败案就是破窗理论的最好印证。4名副厅级以上干部就是最先被打破的几扇窗户,他们不愿意看到有与…  相似文献   

9.
赵若凡 《人力资源》2023,(17):82-83
<正>破窗效应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的一项实验。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在秩序井然和相对杂乱的街区。在杂乱的街区,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在秩序井然的街区,车停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根据这一实验结果,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一扇破窗玻璃不仅会让人感到这个区域环境肮脏,安全系数低,而且会让人对该社区的治安失去信任,从而促使罪犯更易产生犯罪行为。当第一扇窗子被人打碎以后,这种行为就会逐渐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模仿,其他人甚至会做出比之前还严重的坏事。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口弃,丝毫不觉羞愧.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也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在讲授经济理论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房屋上的一块玻璃被小孩打破了.这固然会造成损失;但是,为了修复窗户,房主必须去安装新的玻璃,这样就会导致对玻璃的需求增加.不仅使安装玻璃的人有工可做,还能使生产玻璃的工厂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并且拉动与此相关的其他产业.创造出新的GDP刺激经济.最终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化中贯以尊重人、重视社区和环境改良的理念和实践,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在经历了以逐利为惟一目标的早期发展之后,当代企业已过渡到“社会企业”时期。我国保险业得益于改革的大环境,以超常规的速度迅猛发展,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与我国社会健康风尚相悖,不符合国际企业发展潮流的不谐音。“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建筑物的一块窗户玻璃,若未及时予以维修,别人就可能受暗示性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玻璃。因此,保险经营中的不健康倾向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3.
绘丹 《西部财会》2009,(1):62-62
听说过“破窗定律”吗?美国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破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好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一点破损,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会精心地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看似荒唐,实则真切。  相似文献   

14.
破窗理论     
这里所说的"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  相似文献   

15.
1.中国的窗户基本都是向外推开的,而德国的窗户大都是向内拉开的.问德国人为什么,回答是:窗户向内拉开,擦玻璃时很方便.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将大半个身体探出窗外擦玻璃,确实不安全. 2.窗框的下沿,有两个排水孔,窗框与窗台之间还铺有一块向外倾斜的金属板.下雨时,雨水顺着玻璃流入窗框的排水孔,再通过金属板直接落到地面,这样就避免了雨水对窗台的浸透.  相似文献   

16.
“破窗效应”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B车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所谓"破窗效应",是关于环境对人们心理造成暗示性或诱导性影响的一种认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拿A、B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做过如下实验:将A车完好无损地停放在秩序井然的中产阶级社区,B车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街区,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A车一周后仍完好无损,而B车不到一天就被偷走.随后,他将A车敲碎一块玻璃,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也消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8.
每逢节日来临,不少人都为大扫除而烦恼。而住在高楼大厦中的您,是否为玻璃清洗而发愁呢?最近,美国俄亥饿州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玻璃窗户,装上这种玻璃窗,你将不再有上述烦恼了。这种玻璃拥有自我清洗能力,“清者自清”。  相似文献   

19.
财务管理中“破窗”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了这样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他把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车的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现象。  相似文献   

20.
破窗理论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这样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放在某市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停在杂乱的贫民街区。他把停在贫民街区的那辆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车在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