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任意排放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必须加以处理。而废水中氨、亚硝酸根、硝酸根的浓度、温度、溶解氧浓度和碱度等因素对脱氯效果都有很大影响。该文以垃圾渗滤液为对象,对脱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稀土冶炼氯氨废水氨氮去除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稀土冶炼氯氨废水中氨氮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选择化学沉淀法进行试验研究。当控制影响因素为pH=9,反应时间t=1h,Mg:N:P摩尔比为1.3:1:1.1时,经三次化学沉淀,废水中氨氮浓度由原来的13031mg/L降至220mg/L,化学沉淀去除率可达60%~85%,为进一步降低氨氮浓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简述A/O系统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试验过程与步骤,通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研究A/O系统处理工艺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混凝沉淀—IC工艺预处理高浓度OE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OE)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用混凝沉淀—IC反应器预处理高浓度OE生产废水,当进水CODCr为6 000~9 000 mg/L、SS为800~1 500 mg/L时,出水平均CODCr、SS分别为780 mg/L、200 mg/L,CODCr、SS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0%和85%,出水水质达到厂方的预处理要求,为后续主体工艺处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某大型化工集团园区废水处理厂采用A/O2工艺.因受进水中S2-、C2H2、As、Ca2+、CN-等抑制物质及大量无机颗粒的影响及冲击,导致出水氨氮高达56.6 mg/L(实际进水TKN 70.7 mg/L),远未达到氨氮≤20 mg/L的要求.在进行多种工艺比较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流去除抑制物质及SS的预处理措施,改变并优化现状处理工艺,形成以预处理-A/O2-混凝沉淀为主体的改造中试工艺路线.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Cr 1 000 mg/L、TKN 124 mg/L时,出水CODCr<80 mg/L、氨氮<15 mg/L,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以硫酸溶液为吸收液,考察了吸收液浓度对膜蒸馏过程中氨氮的传质和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为吸收液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吸收液浓度的增加对氨氮的传质过程和去除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可极大地促进水的传质,从而导致分离系数下降,易造成疏水膜的润湿。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了缺氧-好氧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A/O-MBR)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农药废水。经过120d左右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DO、pH和温度条件下,进水COD为230~523mg/L,氨氮进水容积负荷在1.5kgNH3-N/(m3·d)以下时,系统逐渐取得良好的出水效果,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平均分别为86%、91.58%、48%。而且MBR出水浊度0.2NTU、SS3mg/L,间歇抽吸、曝气冲刷以及填料的加入减缓了膜污染,保证系统可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8.
两级中和沉淀-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俊华  刘石虎  周健 《给水排水》2006,32(10):62-64
高浓度酸性氟磷废水回用处理中,一级处理后的低浓度含氟废水如采用传统活性氧化铝工艺存在操作管理复杂等问题.以某磷肥厂为例,提出了两级中和沉淀-混凝吸附工艺,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中和沉淀及混凝的药剂投加种类及投加量,同时考察了pH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除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中F-为178~190 mg/L、PO3-4为146~155 mg/L、pH为2~4.2时,一级和二级中和药剂采用CaO,投加量分别为2.5 g/L和1.2 g/L;出水可达到F-≤10 mg/L、P3-4≤0.6mg/L、SS≤70 mg/L,在聚氯化铝投加量为1.5 g/L及pH为7.5的条件下,经进一步混凝吸附后,出水可达到F-≤1 mg/L、P3-4≤0.6 mg/L、SS≤70 mg/L,满足了回用水的要求,并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管理简便及运行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的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对氨氮的吸附条件重要性依次为pH值、投加量、吸附时间、氨氮废水的浓度;当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6g(50mL氨氮废水),初始氨氮浓度为10mg/L,pH值为3,振荡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最好为94.53%。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运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和活性污泥法并采用SBR工艺对模拟大化肥厂氨氮废水进行硝化反硝化处理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序批式反应器(SBR)具有良好的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能力,进水碳氮比、不同溶解氧浓度对泥法SBR的CODCr去除、氨氮的硝化没有影响,但对总氮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C/N为578~203,DO为15mg/L~46mg/L),进水碳源越充足,溶解氧越低,总氮去除率越高。  (2)泥法SBR好氧阶段有明显的反硝化现象,即硝化反硝化一体化现象。(3)泥法S…  相似文献   

12.
ABR处理高浓度淀粉制品加工废水运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了ABR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特性的研究 ,对不同条件下ABR反应器的处理效能、反应器的相分离特征、混合特征及污染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ABR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的优化工艺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筛选出处理效果较佳的成型粉煤灰,同时研究了吸附时间、pH值、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比例为80:10:10,烧结温度为600C,保温时间为90 min,成型质量为1g时,所得粉煤灰的吸附效果最佳;对于处理100 mL浓度约30 mg·L-1氨氮废水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90 min,pH为9,投加量为10 g,去除率可达约40%.  相似文献   

14.
随着焦化废水在环境中的大量排放,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近年来,焦化废水的处理问题在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针对国内外焦化废水中去除氨氮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论述,主要从物化处理、生物处理、新型组合处理工艺等的研究概况、原理介绍以及应用前景几方面展开,指出了焦化废水除氨氮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鸟粪石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鸟粪石沉淀的形式去除废水中的氨氮,操作简便,反应速度快,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介绍了鸟粪石晶体的性质、反应机理,总结了鸟粪石法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用,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氨氮废水低溶解氧条件下亚硝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进水氨氮浓度为 85 6mg/L ,低溶解氧浓度下迅速启动并运行了亚硝化反应器 ,考察了反应器中氨氮的氧化和亚硝酸氮的积累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在其他工况不变的条件下长期运行 ,DO浓度对氨的氧化和亚硝酸积累具有显著影响。当DO在 0 2mg/L以上时 ,亚硝酸氮能够在反应器中完全稳定地积累 ;当DO小于 0 2mg/L时 ,氨氮的氧化作用显著下降 ;当DO增加到 1 5mg/L以上时 ,氨氮的氧化作用明显改善 ,反应器具有很好的抗DO变化的能力。反应器在高氨氮浓度和低DO条件下长期运行 ,可以完全抑制亚硝酸氧化菌 ,反应器中已经培养出较纯的氨氧化细菌  相似文献   

17.
化学絮凝法处理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产品加工中高浓度含磷废水(1 000 mg/L)会恶化生物除磷的问题,通过化学絮凝法对高磷废水进行处理,分析了几种单一与混合絮凝剂的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海泡石以质量比m_(聚合氯化铝)∶m_(海泡石)=10∶3制作的混合絮凝剂,在投加量为26 g/L,快速搅拌(160 r/min) 60 min,慢速搅拌(80 r/min) 30 min后,磷去除率最高,达到99. 68%。混合絮凝剂絮凝沉淀物的XRD分析表明,沉淀的主要成分为CaAl_3(PO_3OH)SiO_3,说明海泡石中含有的CaO和SiO_2成分对磷的去除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实验研究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沸石对氨氮的等温吸附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随着天然沸石粒径与投加量的减小,沸石对氨氮的吸附量显著增加;在pH值中性时,去除效果最好;温度升高有利于沸石对氨氮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环境保护中,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水为生命源头,质量监测标准较为严格.水质中氨氮含量对水污染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测定水质中的氨氮.以此,文章对水质氨氮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影响氨氮测定因素,使水质检测效率得到提高,对水体质量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碱回收后草浆中段水的混凝沉淀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试验研究,探索了该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了低投药量混凝沉淀试验的效果及活性污泥生物处理过程负荷变化对草浆中段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