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叙述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风险的表现,分析了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生态风险的成因,探析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风险治理对策:建立科学的生态风险管理机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风险化解补偿机制和分配制度;树立正确风险价值观,进行全民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2.
苗壮 《辽宁经济》2007,(8):75-7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组织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复杂化,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风险也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控制和规避审计风险,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不仅是审计事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且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白屯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62-65
生态经济在关注人与自然、追求环境友好、提倡可持续发展和否定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等方面与传统经济划清了界限,但生态经济同时面对着生态风险。生态风险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处于威胁和伤害的可能性之中,它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复杂生态系统流变等新的变数以及如何有效地规避和防范生态风险等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政治、文化乃至国际关系等领域中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性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首先对社会结构及社会结构风险概念进行辨析,其次探讨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结构性三大风险,最后提出应对风险的社会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和审计环境的的关系日趋复杂,而经济审计在诸多地方的推行实施过程中发现,审计风险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审计环境的健康发展,正确的认识审计风险,对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有着相当大的作用。本文就在经济环境下容易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过程,这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对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化解不力,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将进一步增多,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中央政府和区域政府的关系、企业家风险和企业风险、发展风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企业发展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增强识别、防范和化解企业发展的风险,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过程中,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内部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下,经济活动的进行不可避免地与风险相伴随,风险性是一种常态,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性因素也在不断增加。而作为经  相似文献   

9.
郑红霞 《中国经贸》2014,(12):137-13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资金渠道日益多元化,财政资金大量投入,国有资产迅速累加,并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无疑增加了财政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虽然其也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但由于现行体制和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事业单位将面临财务状况运行的总体失衡风险,突出表现在:道德风险、筹资风险、债务风险、投资风险、支付风险等。  相似文献   

10.
顾海松 《中国经贸》2012,(12):92-93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及其政策体系的基础之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和国家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防范创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正在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日益突出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每一次科技革命在带来生产力飞跃的同时,也以创造性破坏的方式对既有经济社会结构带来巨大冲击,如果不加以治理,会产生包括国民贫富分化、经济社会安全受损在内的严重隐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而建立的。拥抱科技革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天然属性,有效治理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社会挑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和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无论是为了充分响应生产力进步对生产关系优化调整的需求,还是有效治理科技革命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必须不断地自我发展完善。文章提出了科技革命治理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逻辑,包括鼓励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的效率逻辑、防止贫富分化的公平逻辑、维护国家社会安全的安全逻辑三个方面。围绕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技术赶超以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治理挑战,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自我完善,形成"科技革命中国之治"制度优势的理论逻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与完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佳怡 《改革与战略》2008,24(3):117-120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司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公司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传统公司理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我国,《公司法》对公司社会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社会背景下,公司社会责任这一新事物,不论在理论界、法律界,还是实际工作中,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讨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赵云姣 《改革与开放》2011,(14):124-126
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市场社会主义的思潮.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二者也有本质的区别,认真探讨与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建立之初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基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最终形成的思想基础。我们应认识这些思想基础,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经济的一种方法、手段,它不能脱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个大命题。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人的发展是个庞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综合系统工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足、协调、融洽、文明、和谐的社会来设定。(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必须是坚持社会主义,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和手段来发展经济。(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为人的自由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要完全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做好两个结合。一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是方向,是内涵,是基本前提,是根本。二是经济发展要与人的发展结合。经济发展是表象、是要求、是目标之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是根本、是立足点、是归宿。  相似文献   

16.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序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系统总结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发展完善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文章从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的视阈首先阐述了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渊源关系,通过经典理论视角解读了当前社会主义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进一步升级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村经济取得全面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根据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思想,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农村合作经济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选择市场经济,是因为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可以富其国裕其民的。然而,我们所要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不仅要富裕,而且必须是共同富裕的市场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经济进行改造,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市场经济,这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该文遵循实事求是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从市场经济旨在提高效率、社会主义则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公正、路径依赖和历史沿革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等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伟大选择。这样的选择使得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19.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界还存在很多争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提出,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以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新阶段,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内涵。文章梳理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论战,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新内涵;依据生产劳动新内涵重新表述与之吻合的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新论,以987—2007年中国政治经济学国民收入账户计算结果及收入分配状况为例,研究以人为本的来源和新内涵。文章认为,应以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生产观,从民生生产观、民本分配观、民权交换观和民计消费观来构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