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适用房其房屋建筑造价和销售价格低于一般商品住宅,适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使用。该指标能够反映中低收入家庭商品住宅的供求平衡情况。文章运用住宅与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差、价格增长率、经济适用房价格与90平米以下住房价格关系、住房支出费用、不同住户类型居住支出比例、住户全年住房支付费用与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差值等价格指标对经济适用房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适用房与高房价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2005—2010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房价增长速度与经济适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长期和短期关系以及作用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经济适用房对全国房价增速起正向推动作用,但推动力先增强后衰减,影响较小且会在10个月后消失;在长期,经济适用房与全国房价增速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周莹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04-105
根据房价收入比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对合肥市近几年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合肥的房价收入比处于全国平均水平,房价收入比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均住宅面积和人均收入的增长,房价的增长幅度相对不大。同时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以及不同住宅类型的房价收入比构成分析,得出居民对经济适用房的承受力最广,中等收入户以上收入组对任何市场可供面积的经济适用房都具有有效的购买力,低收入组对90平方米以下中小面积经济适用房也具有有效的购买力,只有最低收入户对其仍没有购买力。  相似文献   

4.
发展廉租房解决低收入人群基本住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是政府的职责.多年来,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建设经济适用房等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经济适用房政策中存在明显的政府失灵.一方面,地方政府对提供经济适用房越来越不积极,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诸多弊端,有的地方经济适用房无人问津导致空置,有的地方排队抢购落入"富人"腰包.我们将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在调控房价和对居住者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效果是一样的,但在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和确保低收入人群受益等方面,廉租房明显优越于经济适用房.因此,我们主张用廉租房取代经济适用房.在廉租房制度建设中,应建立严格、规范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确保真正的低收入阶层住进廉租房.现廉租房准入制度中存在二元结构思维,廉租房退出制度中存在规定不全面、处罚不力等情况.在廉租房的发展中要注意明确地方政府建设廉租房的责任,不能随意扩大廉租房的适用范围,必须是小户型,而且要适当地分散建造等.目前我国廉租房供给缺口较大,需大力发展,但是目前的融资渠道单一,很难满足需要,建议创设廉租房投资信托基金,开辟融资新途径,加快廉租房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关注民生、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政策,经济适用房政策自提出、发展、改革至今大约二十年光景。其在推进制度改革,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平抑房价,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等备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存在着政策漏洞、执行漏洞、监管漏洞等问题,经济适用房在推行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缺陷和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李金红  邰先弟  王凯 《经济师》2007,(10):43-44
越来越多的批评指向经济适用房政策,同时,房价的不断高涨,吞噬着购房者的可支配收入,很多人买不起房,居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受到了高房价的阻碍。经济适用房制度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然而一项制度的实施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制度来实现制度制定者的目标。众多的批评不应成为取消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借口,而应该是完善该政策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选取29个省市为样本对象,以房价收入比作为住房支付能力的计算方法,运用泰尔指数对其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测度。随后,计算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的泰尔指数,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不同空间尺度上的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与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和供给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的总体差异变化趋势较为平稳,住房支付能力的总体差异主要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经济适用房对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经济适用房价格区域差异造成的。最后,文章从关注东部地区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合理确定经济适用房价格和不断加大经济适用房供给量三个方面给出了缩小我国住房支付能力区域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汉新 《经济师》2007,(3):203-203
文章主要分析了城镇住房新情况,探讨解决城镇住房的新途径,针对低收入家庭要求降低经济适用房的房价、界于富裕层和低收入家庭之间的“夹心层”群体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突出的三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搞好成本控制,抓好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以降低房价;建设“限价房”,破解“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创新城镇住房制度;实行房籍制度“松绑”,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完善城镇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9.
“不买”成上策 今年2月份,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对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广州五城市居民进行了一次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在1958份有效样本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访问者都知道经济适用住房,但参加房展和询问房价的人多,真正掏钱购买和成交的人少。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房价高、位置偏、面积大和中低收入者的界定不清楚等。 经济适用房不经济 五城市的调查结果为:有60%左右的人认为经济适用房价格太高 认为能够承受其价格的仅占24.65%。 造成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过高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发轫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1.
Policy-makers often impose some cooling measures on the housing market when housing prices rise fast. Such policies yield limited success if housing prices are driven up by fundamentals. Estimating a fundamental price trend from observed price data is a challenge. We present an empirical methodology to separate housing price trends into fundamental and affordable components. Deviating from the common practice, we replace current income by a long-run income measure constructed from household incomes at different quantiles. This income measure provides a more suitable basis for constructing affordable house price levels. It also serves as a better fundamental variable, especially for segmented housing markets like that of Singapore. These price trends provide policy-makers with useful information to intervene into property markets to achieve desirable outcomes. Analysing Singapore data using this methodology shows the magnitudes of the price gaps between actual and fundamental prices and how housing affordability fluctuates over price cycles.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VAR模型分析了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投资额与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在初期起到了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作用,但随后对商品房价格的上涨却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住房供需关系入手,以适宜房价收入比为约束,运用利润空间拟合供需函数,模拟房屋交易最优供给与价格,分析了北京市住房供应现状,并且核算了保障性住房受益群体的平均家庭总收入范围。以2013年的北京市保障房供应量,2011年的居住人口计算,若单依靠政府供应保障性住房,仅解决户籍内人口的住房问题就需要至少10年,若考虑暂住人口要全面解决住房问题需要时间至少翻一番,所以政府增加房屋的有效供给成为当下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本文的建议是:北京市应大量供应保障性住房,暂时实施只租不售的住房政策,快速解决住房需求;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为缓解资金压力,可逐步出售廉租房,出售价格可基于利润空间模型模拟,这样能有效防止出现大量"夹心层"。住房总供给量越高,廉租房的交易价格与商品房的交易价格差距越小,当二者相等时,政府无需再提供保障房,住房市场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Nannan Yuan 《Applied economics》2013,45(35):4318-4333
Using panel data on housing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rowding-out effects of affordable and unaffordable housing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10. Applying a dynamic panel model allows us to examin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ffordable and un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s when controlling for region-specific fixed and time-specific effects. We analyse whether affordable (un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has changed in response to the past and contemporaneous construction of unaffordable (affordable) housing. Our empirical results reveal an asymmetric crowding-out pattern between affordable and unaffordable housing. We also observe that when urbanization rate is lower than 57.39%, un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crowds out affordable housing construction. Moreover, the crowding-out effect of unaffordable housing on affordable housing decreases with rising urbanization rates.  相似文献   

15.
依托江苏各城市房地产信息上报系统与统计局的公开数据,对江苏住宅价格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多种计量经济研究手段,从住宅价格与经济的协调性、住宅价格结构合理性及住宅价格增幅合理性三方面,论证了2005年江苏住宅价格的合理性,对当前江苏住宅价格认识中存在的部分误区进行了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择合适的住房保障模式是制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如制度内部分割形成“夹心层”、保障水平与收入水平倒置、加大地方政府管理难度等.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现实的分析结果显示公共租赁房成为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核心是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飞涨,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一环,尤其是2009年住建部《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出台后,廉租房重新受到“热捧”,各地纷纷出台廉租房建设规划方案。学术界的讨论也愈加热烈,针对廉租房制度的缺陷、如何完善以及政府责任的探讨也屡见不鲜。但具体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如何在廉租房建设中承担各自责任,以及如何保证廉租房制度的各级财政支持的研究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试图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权责统一和外部性效应等方法,解释目前廉租房建设中财政资金不足的原因,理清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廉租房制度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在财政资金上保证廉租房制度的顺利推行。  相似文献   

18.
何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4,(11):146-147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资金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保障房建设的重大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我国保障房融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济适用房的性质及其制度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适用房的特征决定了政府管制的必要性,而通过设计分层的房地产市场机制来进行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分配以及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管制的成本和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还有利于提高经济适用房的分配效率,提高住房消费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