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旅大市在十八户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了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的经济改革试点,今年又增加了十七户试点单位。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试点情况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顺应了我国经济改革和加速实现四化的需要,它以生动的事实提醒人们,在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非走改革之路不可,改革势在必行。扩大企业自主权使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显现出新的生机,其表现; (一)企业有了内在经济动力,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过去,全民所有制企业,计划由国家定,原材料、燃料、动力由国家调配,产品由国家计划分配统购包销,盈利全部交国家,亏损国家给补贴,企业经营好坏同企业、职工的经济利益无直接关系。扩大企业  相似文献   

2.
董新保  杨雅民 《经济师》1992,(11):24-25
<正> 股份制在我国的试点,从时间上来说还是很短暂的,经验也还不多,各种实际操作方法也不成熟。就目前来说,真正规范化和严格意义的股份制企业还不多,但股份制的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则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现在已经可以明确的提出,应该适当扩大股份制的试点,进一步取得经验,以便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目前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股份经济在我国试点与推行,是一个新事物,人们由于对它缺乏了解,因而产生一些误解,引起一些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核算是个客观的经济范畴,也是个管理经济的方法我们一提到经济核算,就往往会想到它的内容和具体核算的方法,因此在认识上也就很自然地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管理经济的方法。但是如果再作进一步的观察,就会发现,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经济管理中,都存在着这个共同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承认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着的东西。经济核算表现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用货币金额、实物数量、劳动时间等指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进行计算和核算。而一切经济部门进行经济核算的目的,不外乎是最经济合理地管理企业,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赢利,扩大积累。对于人们的这种活动,不能简单地视为只  相似文献   

4.
巨荣良 《经济问题》1993,(10):12-13
一 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是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它的目标有三:筹集资金,解决资金短缺问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解决国有企业活力不足问题;协调各经济主体利益关系,解决结构失衡和优化组合问题。第一个目标只是浅层次的,后两个目标才是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的真正目的。然而,一些地区和企业在进行股份制试点过程中,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偏差,致使股份制改革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往往把股份制当做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特别是把股息和红利作为剥削象征的剩余价值而加以排斥,也有人担心社会主义企业实行股份化,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对此,我们不妨根据股份制企业试点中出现的几种股份制形式以及股息、红利的性质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工作着重点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完善经济核算制入手,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工作正在全国进行试点。为了配合这项工作的推行和促进增产节约运动的开展,整顿和改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问题也已经提上工作日程。目前,一些企业实行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就是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厉行增产节约的一项重要措施。认真总结这一工作的经验,使它的作法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别国的现成经验可以照搬,因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为了避免引起社会经济的大的波动,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经过试点.这些年,改革的成功往往得益于试点,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很多改革失误也往往可以从试点中找到原因.“一试点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并非个别现象.试点成功,改革失败,原因还是在试点上,很多改革在试点阶段就埋下了失败的祸根.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主要是扩大企业的财权,将统收统支改为利润留成,相应地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按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来分享经济利益,促进企业提高劳动生产力。两年来,上海市扩大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试点的实践证明:虽然这仅仅是局部扩大企业的权利,因为它抓住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必须与其作出的贡献相互结合这个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 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何在?为什么必须强调进一步完善企业承包制,而对股份制和税利分流进行试点?这是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一、当前企业的处境和改革方向的选择周冠五同志认为:当前全民大中型企业的处境是建国以来最困难的。最近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简政放权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没有解决企业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即使有了自主权,什么事情也办不成。改革前全国预算内工业企业上交利税占实现利润的比重为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佐牧同志所著、改革出版社出版的《论我国所有制和企业制度的改革》一书,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所有制和企业制度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不少值得重视的理论观点和切合实际的改革建议,不失为近年来有关所有制和企业制度改革的一本比较系统和深入的著作。归纳起来,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特别提出: (一)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从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现实出发,作者认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多元化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具体讲,它包括四种经济成份和与此相适应的八种所有制形式。四种经济成份为:社会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劳  相似文献   

11.
<正> 这几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创建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网络,成为社会主义生产集中的一种形式。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传统的再生产理论一向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个别再生产,也不承认社会主义个别再生产中的生产集中。而现在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中不仅存在生产集中,而且它还促进生产力迅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产生的一种“中国式”的新型企业管理制度,它适应我国国情,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实质就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使经济责任、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关系的企业管理制度。它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企业对国家的经营承包制,二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目前,我国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已基本上完成了一级承包,即企业对国家的经营承包。它解决了国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革与经理人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经济论坛》2000,(12):13-14
一、国企改革与经理人市场化的关系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20余年来,我国围绕国企问题做了深入而持久的改革,大致可概括为几个阶段:1978-1982年,以放权让利为中心,扩大企业自主权;1983-1985年,进行了两次利改税,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硬化企业预算约束;1985-1990年,实行承包制,适当兼顾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矛盾;90年代,进行股份制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性质和重要地位,其改革过程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是天然…  相似文献   

14.
李媛 《经济师》2000,(6):35-36
改革的浪潮 ,席卷了中华大地 ,荡涤着旧体制的陈规积弊 ,冲击着束缚人们头脑的旧思想观念 ,正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是增强企业活力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企业制度 ,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离不开股份制。从股份制的概念看 ,股份制是股份制经济的简称 ,它既是一种企业制度、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产权形式 ,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式。股份制经济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 ,凡是…  相似文献   

15.
在调整国民经济、总结三十年经济建设经验、制定长远规划的今天,重新提出经济效果问题,非常必要和及时。经济效果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是人类经济生活的基础,也是经济管理的基础,是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定要讲求经济效果,为此,就必须重视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因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规律、经济效果和经济活动分析有着内在  相似文献   

16.
搞好现代化企业制度试点,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等,需要大胆创新和努力探索。 搞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资本主义整个是私有制,但也有国有成份,是政府所有,是政府财产,不是全民的。中国搞社会主义,否定了私有制、私人占有,资产属于国有。只有国家一个法人,财产关系不明晰,计划无所不包,没有明确的法人。要把国家一个法人,变成无数个法人,解决国有资产负责制,把国有资产交给厂长、经理经营,使它能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中,天津市财政贸易委员会从1980年9月开始,先后在副食、百货、糖果糕点等行业的24个零售商店进行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试点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好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方式问题,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改变“吃大锅饭”的现象,使企业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品经营单位,把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企业的经营成果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改进经营管理,搞活流通,提高经济效果,更好地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从财务体制划分,试点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改上缴利润为国家征税,自负盈亏,共10个单位;一种是利润留成,共6个单位;一种是试行上缴利润包干,有4个单位。另有4个集体所有制单位试行划小核算单位,改进经营管理方式,以便发挥集体所有制固有特点。从试点情况看,各单位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资企业”的工资收入及人力资源配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中国的“三资企业”是1979年以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它指的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企业的三种类型,即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三资企业”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经济根源,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它是一种特殊的非国有经济。产生于市场经济中的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后,其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必然会与我国的传统经济的管理体制产生诸多矛盾,在就业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方面的矛盾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正> 企业承包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结合点,也是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结合点。只有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制,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首钢,二汽等一批企业实行承包制算起,已经过了10个年头。从1987年5月全国普遍实行承包制算起,也已经有两年多。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根据实践对人们的担心和顾虑提出明确的答案,并进一步阐明企业承包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搞清资金流向和流量的必要性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应该按照它的本来性质来组织它、管理它。要使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是要有动力,二是要有调节该动力的机制。所以我们首先要增强企业的活力,搞活微观,加强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宏观控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必要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信息手段,把企业的发展纳入计划的轨道,使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协调起来。这两方面的工作都要求我们搞清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具体来说,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