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96~1998年是“九五”计划的主要年份,是黑龙江垦区管理体制改革、经营方式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比较大的几年,这几年科技进步的作用如何尤其引人注目。为此,我们对垦区1996-1998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其结果是全口径(总体)为62%,大农业为67%,种植业为69%,畜牧业为33%,工业为75%;平均比“八五”期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1.对总体的测算①测算的基本思路:是用各分局的时间一截面数据和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将产出弹性归一化处理后代入增长速度方程。产出弹性归一的方法是规定弹性系数(α、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辽宁省统计局发布的2008-2012年度统计数据为基础,应用增长速度方程法测算辽宁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中选取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和农林牧渔劳动力等数据指标,换算可比价格进行数据处理运算,计算得出辽宁省2008-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2%。辽宁省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显示,辽宁省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但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作用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茂名市渔业科技进步的经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收集10年间茂名市渔业生产的有关生产数据,应用增长速度方程法测算科技进步经济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茂名市渔业技术进步逐年提高,10年间科技进步对茂名市渔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99%。同时还评析了10年间科技进步对茂名市渔业生产增长的作用,并提出今后要重点解决影响渔业生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黄秋斌在《光明日报》1996年3月18日撰文,介绍了他走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黎诣远,对科技进步贡献率如何测算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黎教授说,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率的比值,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他说,有关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公式不胜枚举,但当今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还是由生产函数法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方程,又称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它具体的表达方式是: 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率=科技进步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资本增长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9  
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1月23日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测得我国“九五”期间(1995-200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45%,种植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2%。  相似文献   

6.
论“八五”期间我国渔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篇研究“八五”期间我国渔业科技进步经济评价的综合报告。在阐述评价理论与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八五”期间我国渔业科技进步对渔业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46%、物质费用贡献率为44%、劳动力贡献率为6%,养殖面积贡献率为4%。  相似文献   

7.
为综合衡量并定量计算出科技进步对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份额(即农业总收入增长速度)指标,可采用国家科委《县(市)科技达标验收实施细则》中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函数分析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份额。1.计算贡献份额的基本公式:a=Y-aK-βL(1)E...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定量评价地质科技进步的方法,在一般评价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增长速度方程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了科技进步对矿产地质工作的贡献,提出了有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七五”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的测算结果我们依据目前可收集并能利用的数据资料,应用C-D生产函数、增长速度方程,综合要素生产率指数和总因子生产率指数四种方法,测算了“七五”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结果如下:1.“七五”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三、预测分析法(1)平均增产速度(递增率)法它是根据和运用历史数据求出平均增长速度(递增率),再以平均增长速度测算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一种方法,其数学模型为:Xt+n=(1+r)式中:X;+n——在1+n时间的预测值;X;_现有值;人——初始期(即基准期)的实有值;——平均增长到现期的周期数;t——从基准期到现期的周期数;n——在现期以后的预测周期数。(2)平滑预测法它是定量预测中时间序列分析的一种方法。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把过去的历史数据排列起来的一组数值序列。有移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等。(3)最终用途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耕地资源估价试验──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耕地资源估价的技术路线并应用于福建省政策性基准地价试验估算,定量评价了福建省耕地资源质量及其政策性基准地价的区域分异,提供了耕地基准地价测算的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科技进步对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我们对黑龙江垦区“九五”期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感到垦区在以科技为先导,加速实现现代化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垦区科技进步贡献率“九五”与“八五”相比总水平提高了4个百分点。我们分别对垦区的总体、大农业、种植业、畜牧业、工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是:总体为60%,大农业为62%,种植业为66%,畜牧业为41%,工业为54%,与“八五”期间相比提高或降低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1%、10%。1.测算对象及模型的选择我们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关系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表明,水利行业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确定水利产出效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的前提下,建立索洛余值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行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江苏省2000—2010年度水利科技资金投入贡献份额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劳动力的贡献份额先递增后趋于平稳,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较为平稳且从2004年开始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外贸企业集团初探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实业公司周斌一、建立外贸企业集团的必要性。(一)建立外贸企业集团是上海“九五”规划的要求。根据上海“九五”规划要求,“九五”期间上海货物出口年增长率为14%,高于上海GNP的增长速度。到2000年全市货物出日额要达...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努力实现“九五”计划和 2 0 1 0年远景目标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中心。 1 995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 ,提出了“到本世纪末 ,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 5 0 %”的目标。因此 ,大力推动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兵团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是反映兵团经济发展状况、反映科技进步水平和潜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索罗 (SOLOW )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 (C W COBB)———道格拉斯 (P H Dougla…  相似文献   

16.
渔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渔业科技带来的推动作用,为分析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对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法构建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模型。利用上海市渔业相关生产数据,对1991?2012年上海市渔业各要素增长率及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对不同时期的平均贡献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渔业经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长和科技进步来带动,不同时期科技进步贡献率差异明显,波幅较大,1991?2012年平均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仅为30.79%。针对上海市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且不稳定的现状,提出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渔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渔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建立上海市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矿业科技进步的概念和三个偏向,探讨矿业科技进步的表现及作用,论述矿业科技进步管理的任务。文末介绍矿业科技进步的测算方法,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科学地衡量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两个方面进行了考虑。鉴于绿色GDP能够反映不包括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影响的国民经济净收入。基于对黄河流域九省传统GDP与绿色GDP双线分析,探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流域绿色GDP与森林面积为DEA模型的产出指标测算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结果表明,(1)在2010年至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例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平均为73%,其中自然资源损失值和环境退化损失值呈持续下降状态,其中自然资源损失值对绿色GDP有显著影响。(2)黄河流域绿色GDP增长速度已经开始超越同期传统GDP增长速度。(3)绿色发展效率在整个研究期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说明流域绿色发展效率正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 文章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 (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s=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年、1998—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5年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 (1)1979—2015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即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和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在实践中我们对经济增长问题十分重视,考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速度,根据增长速度再测算出GDP的总量,然后根据这个总量确定三次产业的比例,并将三次产业的结构落实到各个产业,再根据产业寻找产品,最后从产品落实到项目,项目出来以后投资就可以算出来了。因此,GDP-旦确定以后,往往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