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因子分析的国家高新区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园区通过对资源集聚、企业孵化、技术渗透、示范带动、外围辐射等功能,极大地促进了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区域产业机构的优化,达到了工业园区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文章以我国(截止到2008年)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工业园发展做一个总体评价和排序,旨在对开发区将来的发展和国家对中、东、西地区的宏观调控以及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按照生命周期阶段对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进行纵向分析,探讨不同阶段高新区的功能定位.运用PAEI模型和隶属度函数分析表明,在初创阶段政府的功能相对较强,在成长期企业的功能较强,在成熟期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需共同发挥功能,在衰退期,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功能更需加强.最后提出主体功能转换的路径对策,即从资源型优势向功能型优势转变,从空间聚集向交互型集聚转变,从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模型,结合高新区特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探索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淮安市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新区自主创新系统模型,结合高新区特点,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探索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江苏省淮安市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8.
9.
目前对产业集群创新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面向结果的综合能力评价方面,这种评价视集群创新能力为“黑箱”,忽视了集群创新内生发生的依据与条件。从高新区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内生功能与外显能力评价体系建设出发,采用SPSS17.0对二者提炼主因子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多数高新区系统功能与产出能力偏低,且功能与能力之间不匹配问题严重,不同高新区之间在功能与能力方面差距很大。通过主因子解析各高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建议,对提升高新区集群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了企业集团的融资约束,提升了投资效率,但也增加了公司治理的难度。在缺乏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的功能部分地被异化为经理人寻租或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渠道。本文讨论了内部资本市场功能异化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分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部分功能异化的原因,提出了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认为:高科技园区不仅是新的产业区,而且是新的创新区和新的科技文化社区,并且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三重螺旋的空间构造。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给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新阶段必须构建新型园区形态,而这种新型园区形态的重要形式就是建设科技新城。 相似文献
12.
13.
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是提高创新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与创新效率的相关关系及地区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新区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高新区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正向时滞效应;国家高新区对外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对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新时代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创新效率,应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路径,注重开放贸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15.
16.
立足于探讨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属地省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实际驱动效应。首先,从理论层面揭示了高新区设立驱动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的3个作用机理,即集聚驱动、结构驱动和规模约束驱动;其次,构建了衡量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和核密度估计,对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基本格局及区域差异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核密度估计结果也显示中国绿色创新水平省域差异日益扩大,马太效应日趋明显;最后,以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例,采用面板Tobit模型验证高新区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驱动效应,但高新区发挥实际作用还依赖于经济基础,进一步分析表明,高新区设立对东部省市绿色创新水平的驱动效果显著,而对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最后据此提出相应启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苏州高新区精细化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产业生态学的角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剖析了苏州高新区精细化工业的问题,继而分别从企业、行业、社会这三个层面重点提出了苏州高新区精细化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为其按循环经济的规律运行作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其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园区经济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扩张。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园区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通过对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方法的研究,提出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全国54个高新区进行评价,并在因子评价过程中将影响因子归纳为经济发展总量因子、经济发展速度因子、经济发展效益因子、经济贡献因子和产业结构因子5个方面。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自身发展差异性、区域不平衡性和发展基础条件差异性3个方面对高新区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过程包括认知层面和实践层面,通过对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调研,发现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治理水平总体偏低;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的因素包括认知不全面、认知渠道不畅通、数据平台缺乏、数据功能不明显、组织创新滞后等。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据治理水平,需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走向数据化治理;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认知程度;加快平台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现实支撑;加快组织创新,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数据安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数据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规模、效益和速度3个方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评价和区际差异分析,进而提炼和归纳出各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东中西部不均衡态势明显,其中,发展规模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发展效益和发展速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尤其较慢;区域内部差异最大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最后是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