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金融业是近十年来新加坡增长最显著的行业,1989年占国民生产总值9.7%,2000年为29%,其中银行业占12%.金融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10.9%,预计2003年新加坡将发展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新加坡目前共有商业银行132家,其中本地银行8家、外国银行分支行124家;金融公司10家;商业银行56家和银行代表处58家;保险公司150家,其中直保公司54家、自保公司50家和再保公司44家,可以看出新加坡的金融机构相当齐全.  相似文献   

2.
宫著铭 《新金融》1990,(8):14-15
证券业是金融业中的一大行业。金融业可以划分成银行业、证券业,也可以划分成间接金融、直接金融。银行(商业银行)主要从事间接金融,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商人银行、经纪行等)主要从事直接金融。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全世界范围内,直接金融的发展快于间接金融,证券业的发展快于商业银行业。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银行监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十分发达。新加坡在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银行监管制度。在我国银行业加速走向开放的今天,研究新加坡的银行监管经验无疑可为我国目前的银行监管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电脑公司组团赴新加坡学习银行电子化业务。新加坡国家的银行业是由中央财政部领导下的金融管理局和货币发行局统管。新加坡有140家银行。其中108家银行在金融管理局(中央银行)开立帐户(其他未立户的银行委托代理行办理),办理金融业务往来。新加坡自动结算所是由新加坡银行业电脑服务私人有限公司经营。该公司是由新加坡华侨银行与香港汇丰银行合资组成。新加坡华侨银行是当地一间代表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业监管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国家,一般是根据金融机械业务性质的不同分别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机关,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分别由不同的机构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如美国,在联邦一级对银行实行监管的机关有货币监理局、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对证券业实施监管的主要由各州保险事业管理委员会监管。实行综合化业务制度的国家,往往设立相对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关,实行统一监管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欧国家、德国、新加坡等,新加坡执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是金融管理局,该局专司监管职能的部门:一是银行及金融机构司,负责监督管理银行业,证券业、金融公司及金融期货业,二是保险司,监督管理保险公司。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综合业务制度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这就促使各国相继放弃了维持多年的分业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持续高速增长,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排头兵。金融是经济的中心。特别是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以后,银行业的安全和发展巳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研究银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十分必要。国有四大银行工、农、中、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银行,其中工、中、建已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且成功上市,而农业银行也已步入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进程。 目前在我国A股方场上矿的银行共有13家(其中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为区域性商业银行)。本文主要通过摘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11家商业银行最新公布的2007年年报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方法,对盈利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制约其增盈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指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7.
史其禄 《金融论坛》2001,6(9):57-61
本文从新加坡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宏观环境开始入手分析,着重分析了亚洲银行业整合的动力和趋势特点.然后,对比发展银行在购并前后劣势和优势转变,并结合分析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竞争特点,说明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原因.本文不着重分析购并的详细条款,而是重点对比购并前后发展银行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在新加坡银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来综合说明购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引申了银行在购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亚洲地区银行如何通过收购和兼并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一切对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加坡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宏观环境开始入手分析,着重分析了亚洲银行业整合的动力和趋势特点。然后,对比发展银行在购并前后劣势和优势转变,并结合分析新加坡金融服务业的竞争特点,说明发展银行购并储蓄银行的原因。本文不着重分析购并的详细条款,而是重点对比购并前后发展银行业务规模、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变化,以及在新加坡银行业中地位的提升,来综合说明购并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引申了银行在购并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亚洲地区银行如何通过收购和兼并建立核心竞争力,这一切对我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香港金融业是以汇丰集团、中银集团及外资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投资、保险公司、股票、黄金、外汇、期货、国际租赁市场等银行和金融业中介机构组成。目前,共有205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货币,香港实行货币管理局制度,金融管理局是其监管机构,香港是名副其实的亚洲金融中心。香港银行业在长达150多年发展进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银行业发展的环境 (一)银行业 美国的金融业正在演变中。10年前,全国的金融业是一混杂体:其中有联邦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银行、州政府批准设立的银行、投资银行、储蓄放款协会、信贷联合,以及金融公司。金融业由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的各类管理机构独立管理,松紧程度不同。这些情况现在都发生了变化。银行同业竞争以及政府统一管理机构的建议推动了一项进程:对金融业整体施行相似的管理权力和管理标准。这一进程具有高度政府性,起源于国会和联邦储备银行对储蓄放款协会危机作出的反应。“协会”危机是由于房地产市场濒临崩溃,  相似文献   

11.
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我国银行中大量的不良资产的存在,使得金融业中所蕴藏的风险可能危及金融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通过对我国金融脆弱性的分析,一方面化解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减少金融泡沫;另一方面,则通过重组银企关系,加强银行内控、外部约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金融创新和建立市场信用体系,来实现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金融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核心。大型商业银行的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将对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提升百姓福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伴随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存贷汇”为支撑的传统银行零售业务不断被互联网金融蚕食。零售银行  相似文献   

13.
<正>《负责任银行原则》(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以下简称“PRB”)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以下简称“UNEP FI”)牵头,由中国工商银行、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30家银行组成的核心工作小组参与制定。PRB为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提供了一致的框架,鼓励银行在最重要、最具实质性的领域设定目标,自身融入可持续发展元素,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权威性的银行业可持续金融发展标准。  相似文献   

14.
章晟 《财政监督》2002,(8):37-38
自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于1995年10月18日开业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纷纷"克隆",国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网络银行风潮。这一金融创新使已走向衰落的银行业又重新焕发出生机。不可否认,和其他金融创新一样,网络银行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因此,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的同时,如何维护金融业的稳定自然成为当今世界性的课题。一、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速度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采用最新科技成就,建立以最新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改造我国落后的银行作业方式,实现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一直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998年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也不断扩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当前,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们要继续坚持金融对外开放的方针,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更好地迎接“入世”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  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概况  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是从1979年开始的。1979年,日本输出入银行首先在北京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1981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首先获准在深圳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在这之后,经过20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87家外资金融机构和企业…  相似文献   

16.
<正>PRB从多个维度提出的六项原则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中外银行业具有普适性,使之成为中外银行业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牵头、多家银行参与制定,于2019年正式发布。PRB从发展战略、影响目标、利益相关方沟通、公司治理、企业文化、信息披露维度提出的六项原则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中外银行业具有普适性,使之成为中外银行业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现状、前景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文昕 《上海金融》2001,(10):24-26
我国金融籽量先对外开放的领域是银行业,至今仍是我国金融业开放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的20年来,我国银行业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对外开放过程。从1979年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以来,到2000年年中外资银行在数量上已经突破了191家;而且这些外资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分析银行追求规模扩张的动因入手,比较上市和并购这两条银行规模快速扩张路径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和效果,认为外资廉价入股我国银行原始股权而过多地分享了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果实。基于兼顾民族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国际化趋势,本文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宜先内部发展、并购、上市,再以上市银行的角色吸引外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段尧 《云南金融》2012,(6X):144-144
我国银行垄断带来的暴利及金融短缺十分明显。为顺应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垄断势在必行,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推动利率市场化也将是必然的选择。打破银行垄断已被提到我国当前金融改革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然而,打破垄断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必将在短期内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就长期来说,对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0.
段尧 《时代金融》2012,(18):144
我国银行垄断带来的暴利及金融短缺十分明显。为顺应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打破垄断势在必行,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推动利率市场化也将是必然的选择。打破银行垄断已被提到我国当前金融改革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然而,打破垄断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必将在短期内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一定冲击。但就长期来说,对我国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