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社溪镇老圩村有村民小组11个,人口1563人,人均5亩山,5分田。这个村从1986年开始发展果业,到2000年,全村有果园950亩(主要种植脐橙和蜜柚),果业总产值达到26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2400元,其中来自果业的收入达到960元;村集体收入8万元,其中来自果业的收入4.7万元;全村果业为镇财政提供税收18.4万元。老圩村依靠果业开发,成为全县有名的果业专业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目前,全村有114户农户盖起了小康楼,130户农户买了摩托车和彩电,70户农户安装了电话。老圩村果业开…  相似文献   

2.
南岸村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的农业大村,全村有5个自然村410户1821人,有山地2.2万亩,水田4230亩,茶园4500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5376元,村财收入32.07万元.  相似文献   

3.
宁都果业开发的路子怎样走?宁都县人民银行计划股为了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宁都县在1988年就开始实施"乡镇建万亩林千亩果,村建千亩林百亩果"的战略决策,目前,宁都县果业开发势头较好:一是开发面积广、范围大。到1995年末,共兴办各种形式的果园30...  相似文献   

4.
杨军 《广西经济》2009,(12):53-53
下渌村位于武鸣县南部的双桥镇天井岭脚下,全村辖有6个自然屯,5个村民小组,210户810人,党员40名.村民代表30名;全村耕地面积1148亩.林果面积4410亩;全村农户经济收益主要以龙眼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村集体果园和山林发包为主,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5.
南丰县农业经济开发出现“三热”目前,江西省南丰县农业经济开发出现了"三热":一是果业开发热。该县是驰名中外的蜜桔之乡,目前,形成了县、乡、村、组、户五级开发,以国营开发为龙头,集体开发为骨干,个体开发为主体的全方位开发的新格局,全县新增果业面积4万亩...  相似文献   

6.
彭开云 《老区建设》2006,(11):44-45
寻乌县峰乡下辖17个村,总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1.5万亩。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峰乡立足山地资源优势穿口区位优势,实施了“兴果富民”战略,大力发展以蜜桔、脐橙为主果业。1997年,峰乡率先在全县实现了人平一亩果的目标;截止2005年,果业总面积65万亩,产值达1.2亿元,人均纯收入2177元,村民80%收入来自果业,果业已成为全乡经济份量最重、效益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大支柱产业;峰乡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柑橘专业乡”,其果业规模、产业化程度、果品品质位居全县之首。我们主要做会是:  相似文献   

7.
依托优势兴果富民叶少良近几年来,江西寻乌县依托山地资源优势,坚持扶贫开发致富,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到1995年止,全县共有果业面积16万亩,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65亩,已形成了以温村为龙头,以脐橙、蜜李、水蜜桃、甜袖、葡萄为系列品...  相似文献   

8.
孔田镇新塘村位于江西省安远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共589户2411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5亩,但却有山地面积2万余亩,是个典型的山多地少、边远贫穷落后的山区村,是“十五”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近年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00.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9.1万元,其他资金41.2万元)新建小学教学楼1000m。,硬化孔田至新塘公1.6公里,新开果业路15.4公里,建桥1座,新建村办公楼及阅览室1栋,新建猪马丘桥长60米,资助贫困户培养1名中专生。目前,该村不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均纯收入达1965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塘村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百字新闻     
百字新闻赣南老区大兴果业扶贫富民赣南老区大力发展以脐橙、甜柚优质水果为主的果业生产,到1993年底,全区已累计开发果园117.4万亩,其中老建扶贫资金扶持的48.9万亩,占41.6%,许多农民靠果业生产走上了致富之路,去年12月,省委书记毛致用充分肯...  相似文献   

10.
一、南部乡(镇)总体概况及农民收入现状 静宁县南部乡(镇)涉及9个乡(镇),112个村3.02万户13.3万人,果园面积53.4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32.6万亩,挂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6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吉水县西沙乡大力开展果业生产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老区扶贫社会效益 ,特别是1995年大面积推广脐橙、木奈梨、甜柚生产后 ,效益日益凸现 ,该乡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花果山”。全乡果业面积由1991年的250亩发展到1995年的600亩 ,今年超过2500亩。果业产量由1995年的10万斤到今年超过120万斤 ,经济效益由1995年的5万元到今年超过80万元 ,全乡农民仅此项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8元增长到今年的预计100多元。西沙乡的果业生产呈现了果业开发面积、果业收获产量连年上升 ,果业产值和农民…  相似文献   

12.
<正> 山地开发需要较高的投入,而且效益周期长,在当前资金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布局长远开发项目和近中期开发项目,以近中期效益来促进自身积累和发展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长远效益,只有形成这种既有近利又有远效的开发机制,才能使山地开发的热潮得以持久不衰。缺乏近中期效益使山地开发面临困境怀化地区自1985年以来实行较大规模的山地开发,几年时间里已开发山地面积400多万亩,其中造用材林350多万亩,以栽柑桔为主的经济林50多万亩,由于开发的林、果业具有投入大、见效慢的明显特征,使其总体效益目前仍处在投入远远高出产出的初始“输血”阶段。近两年来,国家抽紧银根,压缩信贷,开发资金来源逐渐濒于“断流”。这种单一追求长远效益的开发格局,面临资金匮乏的严峻挑战,致使整  相似文献   

13.
石花尖乡林业显高效宜丰县石花尖乡注重发展高效林业,重点开发创汇名品“黄檗”茶叶国800亩,培育稀有珍贵树种1万亩,并育好大叶含笑、白檀等珍贵树种苗20亩,柑桔、苹果及药村杜仲等果园毛00亩。还建立笋竹两用林1万亩。1993年全乡实现产值4000万元,...  相似文献   

14.
我们清泉村地处风景名胜瀛湖之畔,全村110户,429人,482亩耕地.过去,50%的农户靠吃返销粮度日.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抢抓机遇,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狠抓"一改三建"(改路、建园、建家、建窖)工程,安装程控电话80多部,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村全部退耕兴果,发展林果园1250亩,年收入16万元.有40户农户办起了"农家乐",年收入50万元.2001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近2500元,分别是1991年的4.3倍和10倍.  相似文献   

15.
兴国县长冈乡秀水村因地制宜发展烤烟,为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治穷致富的好门路。去年,这个村种烤烟850亩,总产85000公斤,烤烟收入20万元,人平106元。今年,这个村种烤烟1056亩,户平3.03亩,人平0.55亩。预计今年烤烟总产94600公斤,总收入22.7万元,户平650元,人平119元。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浏阳市山地资源优势明显,全市土地总面积751万亩,森林覆盖率68.3%。其中山地面积5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为将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浏阳市经实地调查,确定拟开发山地26.08万亩,并配套出台开发山地资源的优惠政策。今年6月,浏阳市首批23个优质山地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向全国招商,有8个项目当场签约,投资总额达63.15亿元。  相似文献   

17.
铅山县篁碧畲族村地处偏远山区,离县城82公里之遥。全村有水田1696亩,山林6万亩,农户465户,1970人,其中畲族516人。10年前,该村还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年集体经济收入不到一万元,到199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3.47万元,有固定资产52万元,  相似文献   

18.
谢浪涛 《老区建设》2008,(17):45-47
江西省寻乌县行40万亩枯橙果园,果业已成为当地富民兴县的主导产业,2007年年产值达8亿元,果业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如何在现有果业产业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做足经济文章呢?中共寻乌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本县果业优势,大胆提出“做大做强养鸡产业,在果园里再造一个寻乌”发展理念,为寻乌果业产业经济再次腾飞又一次做出了敢为人先的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张睿 《发展》2014,(1):64-64
正一、案例村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灵芝乡尹岔村共有6社242户1 053人,耕地总面积3 814亩,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 28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084亩,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2012年农民平均总收入7 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560元。甘沟乡张湾村共有9社218户975人,耕地总面积5 194亩,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果园。2012年农民平均总收入8 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50元。(二)劳动力现状及外出务工情况。两村共有460户2 028人,共有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冯镇 《宁波经济》2006,(12):50-51
大堰镇柏坑村位于奉化市西南山区,横山水库上游,全村658户人家,1800人口,有耕田1582亩,山林8900亩,其中集体开发农业基地465亩。近几年来,该村以建设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做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生态旅游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生态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到2005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00万元,人均收入5300元,村可用资金16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奉化市文明村,宁波市文明村、生态村、园林式村庄,并获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