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由于能够更准确地计量企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息和摊余成本,得到了广泛运用。对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计算以及利息调整摊销等问题的经济实质进行了探讨,并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利率法的经济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实际利率法由于能够更准确地计量企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利息和摊余成本,得到了广泛运用。对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的计算以及利息调整摊销等问题的经济实质进行了探讨,并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以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际利率法的经济内涵。  相似文献   

3.
张焕敬 《商业时代》2012,(18):76-77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债权工具时,要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投资收益,因此又涉及到摊余成本的确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企业取得的债权工具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其核算中涉及到的初始入账价值、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公允价值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等相关内容的解析,以期更好地把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相似文献   

4.
金融资产的分类系新金融工具的实施难点之一。本文先通过对新金融工具准则梳理出如何理解金融资产分类中合同现金流量测试的理论逻辑,即金融资产是否满足“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要求”的条件,关键在于判断合同中的对价是否是基于基本借贷关系形成的。如果对价系基于基本借贷关系形成就属于符合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金融资产,就能够通过现金流量测试。如果是以持有到期为目的且不行使以公允价值核算的选择权的,则就应该按摊余成本来计量。本文根据上述合同现金流量测试的理论逻辑,并结合实务中的具体难点展开进一步地解析。  相似文献   

5.
不同利息方式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面值与初始投资成本之差即利息调整,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盘缝塑『日],按照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准则的规定.应当逐期摊销.以调整投资收益,使投资收益体现为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的结果.本文拟对定期付息终了还本、单利计息终了还本付息以及复利计息终了还本付息三种方式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期负债资本成本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资本成本=资金使用费/(筹资总额-筹资费用)公式计算长期债务资本成本,无法体现负债期限长短,债券溢,折价,利息事先扣除,贷款回存等,这些负债的特征对资金成本的影响,应对长期负债筹资,按现金流量分析,以资本成本为折现率,计算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7.
冷琳 《商业会计》2012,(4):28-30
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摊余成本的计算,又结合了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相对比较复杂,在教学与实务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疑惑。本文针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中的三个疑难问题结合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列报存在划分到流动负债的情况,当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情况下,其金额的确定直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如何确定金额才能更准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本文举例说明现行的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端及以实际利率法折现到资产负债表日的摊余成本来划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日列报存在划分到流动负债的情况,当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情况下,其金额的确定直接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如何确定金额才能更准确反映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本文举例说明现行的计算方法存在的弊端及以实际利率法折现到资产负债表日的摊余成本来划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业会计》2008,(8):60-62
第四章会计科目及主要账务处理1501持有至到期投资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二、本科目应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将带有融资性质的长期应收款运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摊余成本与运用账面价值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孰低法计算计提的坏账准备相结合,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准则的理解,总结出一套在非金融企业长期应收款发生减值并且在对未来现金流量预计不准确的情况下,计算坏账准备和融资利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莺 《商业会计》2012,(11):25-26
摊余成本是新会计准则账务处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其计算过程对于一般的初学者而言很难理解。在企业实务中如果一味的套用公式,很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问题。本文结合现金流量图进行分析,能较好地解决各期摊余成本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刘慧娟 《北方经贸》2010,(10):98-99
结合教学实践,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进行解释,提出了实务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教学实践,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进行解释,提出了实务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对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T型账户克服了实际账户形式复杂、难以搬上讲台的缺点,能全面、直观、系统反映经济业务的连续性,在财务会计教学,特别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摊销等重难点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和账面价值的概念,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按照实际利率法的核算模型,结合T型账户,可以简化实际利率法的核算工作,也使得会计课堂易学易懂.  相似文献   

16.
和艳美 《中国市场》2010,(23):120-121
本文在抽象出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核算原理的基础上,巧用Excel建立其简单、易操作的通用计算模型,使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能够轻松完成。  相似文献   

17.
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两者在核算上具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差异,文章对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账务处理流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让广大会计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二者的核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杜丹 《北方经贸》2014,(8):157-158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中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两类。本文简要分析了IFRS9中新的金融资产两分类法相较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IAS39)的改进,其应对措施是:分析我国实际情况,适度采用两分类法;加强对金融资产分类的监管;建立全面的公允价值理论框架;加快发展金融市场,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金融资产教学的难点从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的处理、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四个方面如何教学发表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就金融资产教学的难点从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现金股利和债券利息的处理、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四个方面如何教学发表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