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沿线地区凭借长江水运"占地省、运量大、能耗低、成本少、污染小"等方面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下游沿岸港口城市迅速崛起,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高地之一。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功能的发挥,如何解决长江"黄金水道"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和制约问题,进一步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发展建设,对于发挥长江航运的最大效能,对于推进落实国家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加强区域合作 重振西江“黄金水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江航运干线作为我国水运主通道的"一横",是我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振西江"黄金水道"是我国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西江流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进多经济区域融合互动发展和促进西江沿岸城市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的重要推动器。重振西江"黄金水道"需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沿江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三峡工程蓄水通航成功,长江航运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再次凸显出“黄金水道”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重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重庆建立长江上游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一)战略地位特殊重庆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它坐拥长江黄金水道,是长江上游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唯一拥有"水陆空"整体联运优势的大城市,有利于金融业集群发展,辐射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在经济区位上,重庆市是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肩负着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重担。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重庆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必将对长江上游地区甚至是西部地区带来金融资源聚集效应,辐射区域经济。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配合国家整体经济战略布局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琼 《市场周刊》2005,(49):17-17
为配合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交通部计划投资120亿元治理流域航道。加快流域经济发展。但产业同质、区域不平衡、沿江省市区域协调难等“利空”观点认为,这条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大河。其优势难掩窘境。  相似文献   

6.
长江是我国勾通东西交通的大动脉。长江枝江段,地处全国中西部结合地带,是国家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长江沿线)与二级轴线(焦枝铁路沿线)的交汇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黄金地段。在以沿海地区“黄金海岸”和长江干流“黄金水道”所构成的“T”型经济发展格局中,起着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重要作用,合理搞好长江岸线、港口资源的配置和开发,振兴长江航运事业,利用长江直达外洋的便利,可以开拓海外市场,引进资  相似文献   

7.
廖忠善 《市场论坛》2009,(12):23-24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其已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区域;2008年10月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西江流域经济区”势必将成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个经济高地。梧州地处“亿吨黄金水道”中段,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潜力巨大的水资源条件以及丰富的农作物、矿产、旅游文化资源,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优化升级以及水路航运能力的提升,梧州经济将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业在梧州发展中的作用也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国家提出的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在介绍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实施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可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拓展物流业务范围、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引领和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等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每年年底至次年春季是长江桔水期。这一时期,船舶“超吃水”航行,使长江航道不堪重负,水上安全也受到极大威胁。而2004年至2005年长江桔水期货运量大增。专家称,长江航运更需要各相关部门联合“治超”,以保障“黄金水道”畅通。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在上海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我国航运保险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再保险业的发展状况为切入口,借鉴伦敦劳合社保险市场的运作模式探析我国再保险业的发展,以此提高我国航运企业和保险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促进金融中心的软环境建设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玟 《市场周刊》2006,(12):13-13
运价低、运量大、污染小,水运具备发展物流业的天然优势。守着长江黄金水道,如何发展现代物流?近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29个中心城市签署协议,共同打造长江黄金水道,以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近年来,随着港口码头建设的加快,长江已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除了沪、宁、汉、渝四大航运中心外,长江上游有宜宾、泸州、万州港,中游有宜昌、枝城、荆州、岳阳、黄石和九江港。下游有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池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和宁波—舟山等港口。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十多年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日臻完善的现代化新区,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其发展的研究,探寻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孙冰 《商业研究》2003,(14):4-6
西部开发是我国政府为推进全面经济建设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区域发展战略直接关系到开发的成败。我国要在总结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对我国西部开发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行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以期为我国西部开发的成功进行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事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愈发突出。从现行国内大多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看,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区域内的交通运输发展程度,而在这些交通运输内容中,航运交通的作用极为明显,对带动区域各行业领域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对内河航航运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区域经济发展中内河航运的特征与优势以及内河航运建设的主要战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这严重影响了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发挥,以及建设绿色生态廊道目标的实现。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测度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化,并借助响应模型,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对城镇化水平的响应机制,并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宫超 《商业科技》2013,(26):152-15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进程。区域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只有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不断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本文着重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便供广大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并结合黄河科技学院办学思路与实践,初步探讨了进一步顺利有效推动民办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 《华商》2014,(11):6-10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推进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对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周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实现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不断完善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发展要求下,我国要不断推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借鉴德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或新型农民的培育经验,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农村新型农民培育的问题出发,探究适合我国培育新型农民的策略,推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明确为“三大支撑带”。报告提出,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结合起来,加强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
  国家为何要打破原来的以省为单位的区域发展战略进而打造三大支撑带,此举意义何在?在区域地理环境、自然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前提下,支撑带战略该如何发挥最大功效?各地又应如何抓住这一新机遇,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更多地与国家区域战略融合?本专题聚焦各界对这些重要话题的看法、倾听专家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