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丘缓坡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农业发展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宝库.该文评价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基本思路.根据浙江省低丘缓坡资源分布和农业发展特定的格局,提出了全省4个基本低丘缓坡区域类型的集约利用路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土地资源稀缺已成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除了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推动其百万亩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势在必行.以浙江省永康市为例,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实际,对其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进行了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碳损失估算——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覆盖(LUCC)是导致全球碳循环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是一个低丘缓坡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的今天,低丘缓坡作为后备资源也成为了开发利用对象。然而,现实中对低丘缓坡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时,低丘缓坡垦造耕地还会对当地的碳循环产生影响。本文在对低丘缓坡垦造耕地造成碳损失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文献结果元分析法,结合义乌市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宜义乌市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碳密度体系,通过计算发现,低丘缓坡垦造耕地是一个碳损失过程,义乌市6122.64公顷的面积上碳损失达49568.37吨,但低丘缓坡垦造耕地所带来的碳库损失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得到部分弥补。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宏观层面建立用地选择评价基准模型和用地可建评价修正模型,确定低丘缓坡开发的用地评价分区;微观层面采用工程精算的方法,精确修正边界,控制时序容量,把握建设细节。研究结论:必须将用地选择评价和用地可建评价相结合,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基于生态安全、工程经济与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一、近年来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的概况 1983年以来,我们在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中,曾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就是杭州今后进一步综合开发农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突破口和主阵地在哪里?经对全市不同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战略地位的分析,看出全市可开发利用、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从山脚线向上到海拔250米,坡度在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地。全市共有山地1660.81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5.55%。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采用SWOT分析方法,在厘清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通过AHP方法对SWOT分析的各项因素进行权重测算,研究表明:(1)在综合开发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策略的侧重是有所区别的,初中期以SO策略为主导,中后期更应重视SO和WT策略,到了开发末期战略的侧重点应转向ST和WT策略;(2)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建设开发涉及生态问题、城镇布局问题、土地建设成本与供地率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制定差异化的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政策,避免低丘缓坡的盲目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为低丘缓坡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浙江是全国首批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试点省份之一,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份,落实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政策,必须搞好"补改结合"试点,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城乡建设则要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事实上,即使在近期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切实保证粮食生产,浙江省领导曾经明确指出,“七五”期间要稳定粮田面积。这就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即经济作物今后究竟向什么区域发展?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分布面积广泛的低丘缓坡是发展经济作物,特别是经济果木的主要场地。应该及时地把近几年经济作物发展的重点从大田转移到低丘缓坡上来。  相似文献   

11.
德清:巧借山水建“坡地村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浙江省德清县地处长三角腹地,低丘缓坡资源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适宜开发的山坡地资源占县域总面积的16%。为了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德清县巧借山水,采取"点状布局、垂直开发"的"坡地村镇"方式,打造了"洋家乐"、青年旅舍、有机精品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实现了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局面。保护生态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德清县的"坡地村镇"建设,基本上是旅游项目,这类项目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保护优质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但作为开发项目,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松滋市2012年度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定量反映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生态足迹为97 962.63hm2,占总生态足迹的98.12%,是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消耗的关键因素;机械、占地、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 082.7hm2、790.11hm2、3.00hm2。据此提出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等减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合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出路在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总体思路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实地测绘,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结合引进的企业项目性质选取开发利用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投入产出较高、占用耕地少的连片地块,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金华市低丘红壤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金衢盆地东半部,属中亚热带地区。下辖一区(婺城区)、三市(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五县(金华县、武义县、永康县、磐安县、浦江县),土地总面积1638.14万亩,其中低丘红壤291.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7.77%。连绵分布在盆地底部的低丘红壤资源,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利用上的多宜性,已成为浙江省发展农业的主要潜力所在。我们试图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价低丘红壤资源,提出其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高原山区省份,云南山区、半山区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坝区仅占6%,建设用地相当紧张。相对有利因素在于,云南坡度在8度到25度的低丘缓坡土地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2%,宜建山坡地空间很大。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便是一所山地校园。如何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利用山地空间,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探索有效方法。山地校园规划: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校园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部五省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 开发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中部低山丘陵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中部低丘缓坡区存在着开发利用方式简单、开发目标单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交通条件差、工程性缺水普遍、工程后期管护乏力的问题.因此,中部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应统筹规划、合理选择开发利用模式,在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蓄引水设施和对外通道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土壤,强化工程管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搞好区域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发挥地区经济优势,加速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区划部门今后的一项主要任务。 1985年杭州市政府决定,把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下称丘坡地),作为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突破口。 从我县实际情况看,丘坡地比较集中在沿富春江两岸和杭新公路两侧(下称“一江一路”),应该把这个区域作为本县的突破口,建设一批永久性的经济林、果、笋的商品基地、服务城市、致富农村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丝绸古道,因矿得名,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是甘肃重要的复合型能源基地及新型化工基地。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全市未利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以产草量低、草质差、草地退化严重的荒草地为主。全市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资源主要是坡度为6°~25°的贫瘠耕地、废弃园地、零星分布的林地、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积极稳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龙岩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其中低山面积占总面积的78.6%。近年来,为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龙岩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独辟蹊径,把解决发展用地的注意力放到科学合理开发低丘缓坡地上来,引工业上山,建梯田工厂。这  相似文献   

20.
立足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我县湖杭公路两侧的乡、村,是一个以低丘缓坡为主的地区。以往,我县农业生产的重点主要局限耕地的使用上,忽视了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