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提前4年实现了“九五计划”到2000年的低线目标(4900-5000亿公斤)。但4900亿公斤的总产并不代表我国粮食生产已达到了这样的生产能力,也不标志我国粮食已走出了徘徊的阴影。要巩固和保持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必须调整发展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切实稳定耕地面积和粮田面积。稳定耕地面积和粮田面积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有关部门测算,我国要实现本世纪末及2010年粮食生产目标,耕地面积必须稳定在15亿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前期,我国粮食生产未能在较高起点上解决好徘徊不前的问题,年度间增减起伏较大。1990年至1994年的5年间,只有1年跨上4500亿公斤大关,次年又回落到4400多亿公斤。令人欣喜的是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大事。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长期受粮食短缺的困扰 ,粮食供不应求造成的切肤之痛至今令人难忘。 1 984年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第一次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此向世界宣告 ,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之后 ,我国粮食生产基本上稳步发展 ,先后迈上了 450 0亿公斤和 50 0 0亿公斤两个台阶 ,总体上保证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从供求关系来讲 ,新中国成立以来 ,粮食生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984年以前为第一个阶段 ,粮食长期供不应求 ,发展农业的根本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1 984年至 …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优化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结构和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地位及可持续发展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我国中部地区以占全国37.7%的耕地产出占全国42.6%的粮食、41.2%的小麦、38.9%的玉米和47.9%的稻谷,该区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有其重要的贡献。文中应用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拟合优度k-s检验法等方法分别研制了该区粮食总产、人均粮食等要素的拟合模型。分析资料表明:2020年前该区粮食总产年均增长可达1.5%,人均粮食年均增长可达0.7%。文中还对该区优势粮食作物的区域布局与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粮食问题的判断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个判断,我国现在的粮食安全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换句话说,说得极端一点,短期无虑,长期堪忧。短期为什么没有虑呢?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之内,经过今年这样一些比较重大的政策出台之后应当问题不大。一个是按照FAO粮食安全标准,结转库存是17%~18%,其中国家后备库存是5%~6%。我们的库存以任何标准都远远超过了水平,即使是中央直属库的水平也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相似文献   

8.
9.
我国粮食生产警情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完整的经济预警系统是由警情、警兆和预警方法组成的。警情,是指预警的对象,是指警的不同状态。警兆,是指对警情具有征兆作用的情报信息。预警方法就是用警兆来预测警情。一个经济预警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当确定警情,其次是分析警兆,最后是选择预警方法。粮食生产预警系统也一样,下面本文就粮食生产预警系统中关于警情的确定作些探讨。 警情的确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警情的含义,对警情作出定性描述;二是确定各种警限,对警情作出定量刻划。  相似文献   

10.
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不惜代价确保粮食生产曾经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温饱问题而不得不采取的做法,在人口增长快、耕地质量差、粮食单产增长缓慢、增长的粮食被增加的人口所抵消、人地矛盾突出、自然资源日渐匮乏、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的今天,解决吃饭问题仍是我国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一、我国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1.人口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两个刚性因素我国从1998到2003,五年间人口累计增加4466万,相当于德国、法国这些国家的人口数。据预测,由于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后每年粮食需求将以50亿公斤左右的速度刚性…  相似文献   

11.
The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of China's regional grain production during the reform period. Impacts of regional trends on China's interregional grain transfer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re tackled. It lind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variations between regions in terms of magnitudes and patterns of growth. Northern regions experienced a faster growth than southern region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shift grain production centres towards north, leading to a modification of crop composition in total national output, a reversal of the prevailing direction of interregional transfers and a change in contents of grain flows. The study argues that this shift is an inevitable resulf of the uneven progress of reform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nsequently, the varying opportunity cost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for China as a whole, further growth of grain output has been impeded by the lack ot new technologies and increasingly high opportunity costs of grain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where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maize output is relatively high, production has been constrained by the shortage of transport and storage facilities as well as policy obstacl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a necessity for China to decentralize its gra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oing so, the imports of grain in the south will increase, and so will the exports of maize in the north.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China has achieved its potential in grain production fully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 stochastic varying coefficients frontier approach is applied on recent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1000 grain farmers covering the periods 1993–95.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n average, the actual grain outputs are about 15–35% lower than the potential output. The analysis has identified households' human capital stock, land size and market-oriented reform as important factors contributing positively to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可持续发展观出发,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特点。阐明了土地利用的持续性是土地利用适宜性在时间上的扩展。并根据中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湖南近50多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对影响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各项因子作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单产是影响湖南省粮食总产量的首要因子,它的制约作用呈上升趋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重要影响;自然因素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断下降;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不断上升,农业用电量和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对粮食总产量影响较小;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出湖南省2010年的粮食总产量达3023.48万t。  相似文献   

15.
海洋渔业政策是专门针对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加工等海洋渔业发展方面所制定的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及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海洋渔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我国海洋渔业政策的公平目标和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政府的管理成本过高,加之海洋渔民已经由以前农民群体中的优势群体逐渐沦落为弱势群体,海洋渔民的经济社会地位已经被逐渐的边缘化.因此,应该对海洋渔业政策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定位,即将扶持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作为海洋渔业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将海洋渔业政策由公共政策转向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16.
济南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济南市为对象,根据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两种数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其在一段时间内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变化华和内部各指标的协调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中国粮食产量连续数年下降,粮食由供大于求向产不足需转变.近两年粮食生产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根据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基本状况,分析研究中国粮食产需、流通及消费形势和发展趋势,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并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阐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战略及其发展目标。为林业的发燕尾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晏莹  龙方 《南方农村》2013,(10):24-28
本文通过对数模型将粮食产量和粮食生产成本之间的影响进行度量分析,用对数关系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运用Eviews软件对粮食产量和粮食收益进行回归分析,从弹性系数和净收益的角度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线性影响度,通过利润最大化原则预测了粮农的最优产量,最后对粮食成本、产量、收益三者进行统一分析计量,为促进粮食生产提供了一些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支柱产业。然而,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也愈加严峻。其问题的本质就在于如何使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自然、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