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问题研究的背景1 《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历史宏篇。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等论著中 ,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精辟的阐述。要研究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必须认真攻读《资本论》。《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考察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写成的科学巨著。马克思原计划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总标题 ,分六册写作 :《资本》 ;《土地所有制》 ;《雇佣劳动》 ;《国家》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① 1 859年 6月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后 ,他又决定改变他的写作计划 ,着手写作《资本论》三卷本。 1 …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理论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资本论》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十分科学的、完备而严整的方法论体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资本论》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资本论》的庞大理论体系的方法论支柱。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这一方法,对于各门科学学科的建立、健全、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建立的唯物辩证法乃为《资本论》的逻辑。它阐明了《资本论》方法论原理的科学性、普适性,说明充分地利用《资本论》逻辑的真实用意,乃在于运用《资本论》方法论原理指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为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完全占有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4.
学界指认《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其依据是马克思在《1957-19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那段著名论述。其实,马克思说17世纪经济学家“是错误的”,并不是指“从实在和具体开始”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而是指“从实在和具体开始”的叙述方法是错误的;马克思说“后一种方法显然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指的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加上“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这“两条道路”共同构成的“后一种方法”才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17世纪经济学家的方法是半截子的方法,他们只经历了“第一条道路”的“蒸发”,却不知道还应当经历“第二条道路”的“再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一,悬置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辩证法不是唯物辩证法;第二,“从抽象到具体”并不是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第三,《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有着严格经验实证的科学方法;第四,《资本论》的实证与西方经济学的实证有着本质区别;第五,《资本论》的方法论与具体方法不能混为一谈;第六,唯物辩证法作为“方法”,是以“方法论”的角色出场的。第七,《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区分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必然发展,其代表作是《资本论》,它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基础上,《资本论》的创作与展开层层递进,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基本范畴的物质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二重性分析,不仅找到了叙事起点,也始终贯彻着“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研究逻辑;其次是中间过程研究为理论深化和现实批判提供了坚实保障;再次是制度变迁的原因,从内部规律和外部因素探索为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趋势提供论证;最后是政治经济学从狭义向广义体系转化.严谨而开放的体系使《资本论》对旧哲学思维、资本主义制度和空想社会主义给予了有说服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本论》的叙述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指出:对于理论体系的叙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无疑是科学正确的方法。纵观《资本论》三卷,马克思安排的商品——货币——资本——阶级的范畴次序正是这种方法的具体运用。因此.就《资本论》整个理论体系而言,无疑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叙述方法的成果。但是当我们考察《资本论》的具体叙述细节时就发现:逻辑的进程并不是处处符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自己曾经有些惋惜地说:“《资本论》应用的方法,不常为人理解”。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不久,人们对于《资本论》的方法,就有种种矛盾的解释。有人说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有人说是用批判的分析法,有人又说叙述的方法是辩证的。当马克思在第二版跋中清算了这样那样的说法,肯定地说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改良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又针对着他的辩证方法来进行曲解和攻击。由于辩证方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不仅是针对着他们一直信守不渝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而提出来的,并且用它来进行研究的结果:“在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它的否定的理解,它的必然的消灭的理解”。,也使得他们感到“烦恼与恐怖”。他们对  相似文献   

8.
<正>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第1卷第1篇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关于这两者的关系,他除了指出“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外,还指出“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内容,这里只略略提到。”正是后一提示,使我不时研读在《资本论》中只略为提到、或不曾提到,而在《批判》中不仅详细阐述、而且在我看来十分精辟的论点。现在提出来的就是马克思关于纸币流通规律是金币(包括银币,即以贵金属为材料的货币)流通规律的颠倒的论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针。恩格斯在谈到未来社会的问题时曾经指出:“没有人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加‘接近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了。他用了25年功夫来从各方面研究这些关系,而且他的批判工作的结果到处都包含有种种在现今一般可能实现的所谓解决办法的萌芽。”事实完全证明了恩格斯的论断,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得到启示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只能同资本主义经济作对比分析,科学地预见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等。马克思抱着严格的科学态度,始终拒绝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  相似文献   

11.
在柄谷行人的《资本论》解读中,马克思通过一种康德式的“跨越性批判”才得以发现古典政治经济学所忽视的价值形态。引人注目的是,他将价值形态凸显为理解《资本论》的根本立脚点,甚至断言《资本论》“所有的秘密都在于价值形态”。进而,柄谷行人借助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思想,试图以价值形态的“非对称性”为中心,“直接”论证剩余价值来源的秘密以及一种“跨越性的抵抗运动”得以可能的契机。但这种“直接”的论证方法,导致他重蹈马克思所批判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方法论的覆辙。与这种“直接”的形而上学方法截然不同,马克思强调一种“迂回”的价值形态辩证法,即价值形态必然经由一系列中介运动才能揭示诸具体环节秘密的辩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1868年国际工人协会布鲁塞尔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马克思《资本论》的决议案距今150多年了,但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资本论》始终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目前,马克思《资本论》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需深化和改进.尤其是应熟悉马克思推荐读《资本论》之前的两本入门书——《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应力戒当年恩格斯对高校经济学教学批评的现象;应重视列宁对研究马克思和阅读《资本论》的建议;应避免对马克思恩格斯贸易理论的方向有所误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交通运输这一产业部门是十分重视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及其续篇《资本论》的全卷及原打算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后由考茨基编成的《剩余价值学说史》中有相当多的篇幅论述交通运输问题;二是马克思甚至曾打算辟出一篇来专门讨论交通工具,这是因为交通工具是构成固定资产的一种形式,有自己的价值规律;三是马克思在实践中对交通问题有强烈的兴趣,如1850年7月初在瑞金特街参观电气火车;并且已开始注意到当时实际上已刚刚萌芽的运输经济学。比如,马克思曾研究了当时有关运输经济方面的专门…  相似文献   

14.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二重性与当代利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卓有成效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及利息率问题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分析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辩证统一的、博大精深的利息理论。对马克思利息理论要继承和坚持,这是我们所依循的根本原则。但是,面对现代市场经济实践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又不能按图索骥,而应结合实际,科学地认识和研究,对其加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有大量的内容丰富的脚注。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些脚注和《资本论》的正文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和研究的。本文打算把自己学习《资本论》脚注的初步体会写出来,借以作为对马克思百年忌辰的纪念。丰富多彩的《资本论》脚注目前我们使用的中文《全集》版的《资本论》,其中有三种脚注。一种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版编者在书中加的脚注(编者在书后还另写有注释);一种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译者加的脚注;再一种是马克思本人写的脚注和恩格斯补充的一部分脚注。前两种脚注  相似文献   

18.
对《资本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并举并用,但不能将《资本论》限制为历史事件本身或局限于诠释学的"显现"。"再现《资本论》"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但仍需注重工作内涵:正确的路径是立足"再现"的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既面向学科对象,又极富民族特征,从而提升到方法论建设的高度上来。在当代更加需要的不是"回到马克思",而是还原马克思的"工作本相",求取"今日的文本"与"马克思的文本"的精神实质的一致性。以此观之,《资本论》的辩证法是"实践态的",具有内在的三个认识维度:发生学工作逻辑、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劳动二重性的学说原理。全部的工作重心聚焦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它最终以学科方法的规定完成了对《资本论》副标题"身份"的锁定。马克思作为"平凡人"的非凡工作,为思维学科提供了一种丰富的素材,同时也是对思维辩证法的另一种意义的注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与他的批判有直接关系。他批判斯密双重观察法,发现其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批判李嘉图发展斯密外在观察法所犯强制抽象的错误;批判萨伊将斯密外在观察法庸俗化为表象法的错误。正是根据唯物辩证法,通过这种批判,他发现再现对象内在规定在社会表面上的颠倒表现,是再现资本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而科学地解决了内在研究与外化表现统一的难题,创立了全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及一些书信里虽然使用了交换价值一词,但在校订《资本论》法译本和准备出版《资本论》第三版时曾明确指出,这个说法是“通常的说法”,是“不对的”。马克思使用的交换价值的概念,只是价值形式,而不是价值本身。白文批评别人理解“不准确”以及所做的种种进一步推论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自然价格是配第、斯密曾经用过的概念,马克思在创建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时对这一含混的概念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把马克思弃置不用的这一概念摭拾来作为新的发现加以宣扬,这不是发展,而是倒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