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久以来,美中联合体主导了全球经济。如今,德国正排挤美国并从中受益。 几乎每天,德国都在创造新的经济纪录,德国公司获得新订单的增速远高于预期。数据显示,德国第二季度工业产值创强劲增长……而美国经济还在跛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中存在着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从宏观总量的角度看,消费需求较投资需求具有更高的就业提高作用,且长期最终消费支出的就业弹性要高于资本形成总额,这种现象主要源于经济增长方式对投资需求的依赖.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缺陷在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需求,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却大于投资需求.正是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陷阱,导致经济需求无法持续提供就业需求,从而在长期形成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局面.为改变这种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增长方式,从政策层面来看,应该考虑的是采用更高工资水平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而形成新的就业需求.提高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在短期内可能形成对利润的挤出,但是从长期来看,必将形成收入分配差异的优化,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且形成持续的就业需求,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保持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商》2014,(34):9-9
愈演愈烈的乌克兰危机。拖累德国经济在二季度萎缩0.2%,并威胁着德国全年增长1.8%的预期。如果不能拆除这枚“乌克兰炸弹”,德国经济想要摆脱二季度的阴影并不容易。德国经济承压 的确,危机恶化对欧盟和德国的地缘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但默克尔会否因此而进一步行动仍存疑问。外界一直在观望,与莫斯科存在密切经贸关系和传统友谊的柏林能够挺多久。默克尔周一称。乌克兰危机导致德国经济受创。这个欧元区经济火车头在二季度意外萎缩了0.2%,远逊色于欧猪国家西班牙,致使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长停滞。对于德国二季度的惨淡增长,经济制裁反伤自身这一因素发挥的效力并不大。毕竟,美国和欧盟4—6月出台的对俄制裁措施尚停留在表层,对俄罗斯金融、能源、军工的大规模制裁都是7月以后才出台的。  相似文献   

4.
美英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结束,虽然消除了阻碍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不确定因素,但由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依然受刭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投资需求疲软、高失业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结构性问题的困扰,加上恐怖袭击活动沉渣再起和非典型肺炎疫情对东亚经济的冲击等不利因素,世界经济形势近期内难有明墨改观。  相似文献   

5.
常红生 《北方经贸》2000,(2):174-175
我国自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伟大的成就,但同时国内也存在着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如不加以认真对待和解决,将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根据宏观经济理论,消费需求以及投资需求的不足,必将直接导致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处在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因此,扩大消费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经济政策.本文试从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以及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6.
更加重视扩大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明显大于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弹性。消费需求的增加不仅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更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体制、机制转换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构成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不仅是真正的最终需求,而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1月底正式公布的德国政府对2003年经济发展的年度预测报告中,德国经济部长克莱门特将今年德国经济增长率由原先预计的1.5%下调为1%,显示出他对经济前景抱着谨慎和现实的态度。而德国六大经济研究所更加悲观,预计今年增幅只在0.7%左右。去年是自1993年以来德国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德国经济在1998年取得较快增长,达到2.8%,为今年经济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从今年初德国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经济增速开始回落。据德主要经济研究机构预测,今年德国经济增速将有所减缓,最保守的预测仅增长1.4%,政府乐观估计为2%。作为德国经济发展主动力的外贸呈下降趋势。②马克币值基本稳定,通胀率仅为0.2%,低于欧元国家0.9%的平均通胀率,德国DAX股指徘徊在5000点高位。③失业状况略有缓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使国民经济保持7%的增长速度,支撑我国未来二十年经济增长的各种主要因素,从需求角度看,主要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从产业角度看,第一产业作用虽大但贡献较小,服务业发展较快,第二产业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资本积累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劳动力、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巨大;从经济成份的贡献来看,非公有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强调企业外部因素导致需求增加,忽视了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导致供给方面活力提高,致使2002年中国经济预测出现偏差;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理性繁荣、良性增长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1.
陶冬 《新财富》2010,(5):39-39
今年欧洲最戏剧性的变局,不在希腊的债务危机,而在德国经济已悄悄进入强劲增长期。看空欧元的资金,小心德国GDP增长对欧元及欧洲利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窦丽蓉 《商业科技》2014,(18):122-123
本文从经济周期、三大需求、产业结构三个方面,对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山东省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山东省需要减少对投资的过度依赖,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山东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湖北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基本正常,但由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市场消费和外贸出口增幅明显回落,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使整个经济发展速度继续放慢,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出现买方市场。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而总需求又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调动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发展经济的支柱。税收政策调整,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信号,也是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吸引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拉动我国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9,(7):30-30
阅读:《上海证券报》不久前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吴庆的文章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复苏是U型的。即使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消费不会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特征还将继续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持续稳定增长的外部需求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基于同样的国际经济关系,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复苏或难早于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地的需求复苏。  相似文献   

16.
刘孝言 《中国市场》2011,(18):85-87
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因而是最终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宏观经济学的收入决定理论可知,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消费需求不足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发展消费经济,培育消费热点,转变社会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及其财税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运行的多年实践表明,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对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国正处于消费革命第二浪上升时期,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顺势调控潜力巨大,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如加大收入分配政策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消费税、改革对消费者的补贴方式等,是刺激消费需求、解决当前消费不足和经济增长乏力问题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投资的拉动,经济自身需求明显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直接关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失业率提高、低收入者增加成为影响国内最终需求扩大与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1995年世界经济已失去活力,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英国均已度过了周期性的经济增长高峰;另外,其它工业国家由于货币升值,经济增长也受到了限制。德国经济发展也将趋缓,其增长率将从1994年的2.9%降为1995年的2.7%,预计1996年将为2.3%。目前,德国建筑业疲软,政府重新征收统一互助税,导致德国经济发展微弱;另外,出口也达不到1994年下半年的强劲水平。预计1996年以前难以恢复高水平。国内需求发展前景难测,企业界也困难  相似文献   

20.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导向作用和拉动作用。但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旺,其根本原因在于最终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因此,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关键是提高最终消费率,提高居民收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发展、完善消费信贷。而要促进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除了通过前述途径在扩大消费需求上下功夫外,还要在经济增长本身相关的方面下功夫。具体讲,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培育消费热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的素质、提高消费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