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构建2007-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投入整体上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在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从低向高变化的过程中,创新投入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呈显著递增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分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总体呈递增趋势,且中部地区的不如西部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的博弈交叉效率模型,测算了201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博弈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先降后升的“V”型走势。中国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区域差异明显,区域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总体上看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居中”的梯度走势。从各年份来看,东部呈现出持续下降然后强势复苏的走势,中部地区呈现忽高忽低的波浪形走势,西部地区则是持续下降然后缓慢复苏。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差异趋于收敛。各省区工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区域利用模式可划分为6类。各省区需依据其模式特点采取不同策略提升工业企业创新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3.
王紫荆 《科技和产业》2023,23(10):63-69
合理配置科技领域知识供应链的投入产出规模,可以推动国家经济与科技实力的进一步发展。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5—2020年高技术产业知识供应链运行效率及变动态势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知识供应链整体运行效率良好,处于上升趋势,区域间影响因素略有不同,东部地区运行效率良好,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对运行效率影响最大,技术水平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在土地、资源、劳动力、口岸等方面有优势,考虑到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土地空间受限制越来越严重,但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要鼓励东部地区产业园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到西部地区设立“区中园”、“园中园”,或联合在西部地区开发设立新的产业园区。西部地区的政府以优惠价格提供土地,东部地区开发区提供资金和管理人才,按照东部地区开发区的体制进行管理,按生产要素投入比侧分享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Metafrontier生产函数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利用托宾模型分析了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40%左右的改进空间,且东、中、西地区的电力产业技术效率呈收敛趋势。相比而言,东部和西部地区电力产业技术效率高于中部。此外,工业比重、技术进步、开放程度等因素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经济规模对电力产业区域技术效率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FDI知识溢出效应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区域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以此作为技术进步的代表量,分析各个区域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当地能源强度的影响。得出的研究结论为:第一、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体现在纯技术效率上,中部地区体现在纯技术效率和技术变化上,西部地区体现在技术变化上。第二,东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对本地区能源强度的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提高了本地区的能源强度,西部地区FDI的知识溢出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东、中部地区应该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和能耗门槛,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吸引更多更好的FDI,并注重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沈丽  张影  李文君  刘媛 《南方经济》2019,38(9):1-18
文章基于我国2005至2016年的分省数据,采用SMR和基尼系数法刻画了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样化空间关联模式,运用空间偏微分方法,从经济四部门视角验证了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从我国区域金融风险的时空演化来看,在时间维度上,大部分省份仍存在较高的金融风险,在空间维度上,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金融风险地区内差异较大,中部较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风险的地区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小;区域内政府、企业和家庭部门是导致区域金融风险时空演化的主要原因,且区域间的风险外溢效应加大了对区域金融风险的冲击作用。因此,国家防控金融风险要切中要害,从区域金融风险的源头抓起,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空间关联,防止区域内外驱动机制对区域金融风险的放大作用,避免决策偏误。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1997-2012年30个省级地区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选用“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决算额”测算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水平,研究分析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空间差异及原因。结果显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时空差异,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的贡献度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时间上呈现出“由低到高,日趋平稳”的变化趋势。政府应明确自身职能责任,通过加大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财政支出力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等途径,整合全社会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11.
吕波  王辉  何悦  周仲鸿 《科技和产业》2021,21(10):252-259
探究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时空演变特征对黑龙江旅游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百度指数获取2011—2018年全国和分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逐日搜索指数数据.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时空集聚3个方面研究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11—2018年全国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月际变化呈"W"形;2011—2018年31个省区市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差异较大、季节性影响显著;东部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偏高,西部地区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季节差异最明显;东部地区内的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差异性最小,西部地区内差异性最大;黑龙江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正空间自相关,部分东部、中部地区表现为高高集聚,多数西部地区表现为低低集聚.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29个省区市2014-2018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省市生产效率进行测算,进而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对各省市综合生产率指数进行计算和分解.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总体水平较高,但是超过一半的省市区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而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大于1,很多省份存在规模效率不高的问题,导致创新效率呈现N型的回调震动形态,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需要注意保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尤其要注重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提供的企业数据,构造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生产的地区面板数据,运用Battese和Coelli[1]的随机前沿模型,对2005-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三大区域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中部>东部>西部;30个省份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创新模式;在2006-2008年间,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先升后降趋势,各地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动主要是由企业规模、产权结构及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变动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自建的产业链纵向协同创新理论框架,以人力资本作为切入视角,对珠三角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与集群发展时间有关,且空间链、信息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对产业链进行协同创新有较大影响。具体来看,佛山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处在产业链的"聚而合"阶段,人力资本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不高且波动较大。广州物联网产业集群的发展处在产业链的"合而优"阶段,人力资本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深圳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处在产业链的"优而衰"阶段,人力资本的纵向协同创新效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保持装备制造业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如何有效的提高行业效率,已成为制造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本文将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纳入一个完整的理论-实证分析框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进行了测算,并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并对影响因素采用面板模型进行GLS回归。研究结果发现,2000—2010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从分行业的角度来看,平均增长最快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对TFP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是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存量。TFP影响系数最显著的地区为沿海地区,其次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行业技术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开放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人力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最后,对提高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邹亚丽 《科技和产业》2019,19(11):80-84
为了研究在新的经济战略格局中,中部地区经济逐渐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呈"U"型的演变趋势;区域投资水平是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河南和山西两省应根据自身特点合理优化经济结构通过各种产业协作促进经济发展;湖北省的地方财政支出政策有待改进和优化;湖南省需要合理优化市场规模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江西省需要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经济产业和调整财政支出政策;安徽省应加强了财政收入对其区域经济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2005~2009年中国31省份服务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进行考察,并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整体仍表现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较落后,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及各区域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