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为探索拓宽罗甸县鲜食玉米上市时间的区域分布,达到周年种植周年收获供应市场的目的,开展了鲜食玉米不同播期试验.通过试验分析,结果表明:7-12月期间,除9月下旬-12月初期间不形成产量外,其余时间段均可种植,产量以12月中下旬较高.  相似文献   

2.
MAPGIS支持下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探讨了综合应用 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坡向5个评价因素,采用等差指数多因子综合分析与最低限制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ARCGIS9.0软件提取相关信息,对该区的农业耕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该区土地适宜性分为最适宜、中等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并对这一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根据晋安区气象站2019年气象数据与福州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年水果玉米试验数据,测量不同播期水果玉米各生育期与成熟期各项植物数据,进而分析温度、降水量、光照等气象因子对水果玉米产量的影响。依据气象要素预报水果玉米成熟期,寻找气象因子与水果玉米产量关联性,建立水果玉米生产产量气象预测及防治方法,旨在为提高水果玉米产量与品质和促进水果玉米产业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以主流GIS软件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LSES.该系统集数据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评价于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空间分析和辅助预测工具.实例研究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包括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研究文集和农业气候图集三部分。于1983年8月完成,1985年5月通过技术鉴定。 本项成果在基本摸清了全省农业气候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揭示了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分析鉴定了各种主要农业气候指标,论述各种熟制和经济果林的生态气候条件与种植界限,作出综合农业气候区划,提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保证。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有一个新的突破,力争粮食产量十年上两个新台阶。这是编制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气象作为国家和地方农业综合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应该、而且也能够为此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GIS支持下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陕南岚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地地区的特殊性,建立适用于山地城市用地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特殊因子和基本因子相结合的多因子分级加权指数和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ArcGIS软件下划分栅格评价单元,进行叠加分析计算,对岚皋县城规划区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价,为城镇建设规划和空间扩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从1982年下半年开始,1984年上半年完成。1984年12月25日通过技术鉴定。 该项成果一套共六分册: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农作物气候生态条件及其区划;果树林业气候区划;畜牧业气候及其区划;综合农业气候区划。每个分册除文字外,均有较多图表,内容丰富,资料系统,定量数据较多,与农业生产结合紧密。 该项成果的主要内容是: 1.基本摸清了新疆农业气候资源和灾害的分布规律 光资源方面:计算出新疆65个地点月、年的总辐射值及年光合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是以作物生长为基础,因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之间气候 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将直接导致我国主要农区水资源和热量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 壤肥力和作物品种资源及其抗逆性也会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气候变化直接导致局部地区农业气 候灾害和农业病虫害频度与强度加剧。在气候变化作用下,我国农业作物种植制度、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 布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 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国内 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开展了很多研究。综合进来,主要有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农区水热 土资源要素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对作物品种抗逆性、抗逆基因、品种改良的影响与适应,对作物种植制 度、生产结构与地区布局的影响与适应,对农业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尤其是农业旱涝灾害发生的影响, 以及对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 和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科学地把握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热资源条件、土壤肥力、品种 资源等变化规律,揭示农业病虫害流行暴发特征和气象灾害发生机理,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 农业、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因而也将是气 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江西余江县121个农户,根据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比性和动态性原则,构建出农户层次生态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求得各个农户可持续评价值。121个农户评价值居于0.141~0.689之间。参照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有113个农户处于初级生态农业阶段,占调查农户总数的93.38%,是农业的主流;7户处于二级农业可持续发展阶段,占调查总数的5.79%;处于三级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农户只有1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0.82%。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观为指导,从基础协调、产业协调、环境协调和结果协调等4方面界定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设置包括4个指标组、12个原始指标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4年间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从0.324下降到0.187,反映近10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在不断扩大。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完善农业区域政策、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建立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目标,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方法]在系统阐释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国际竞争力、农民收入、绿色发展等7个维度23个指标的农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6年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结果]除上海、山东以及天津等部分省市外,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上海的综合得分最高,山西综合得分最低;各省在产品质量、产业效益及国际竞争力维度的地区差距明显,而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农民收入、绿色发展水平维度差异不显著。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其次人力资本和农业投资的增加也会有效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农业资源禀赋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应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龙头效应,发挥地区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较适宜于新型能源化利用,即"三化一电";燃用级别为一般适宜级别;在饲料用途方面,玉米茎秆较适宜直接饲喂、适宜加工饲喂,玉米叶梢适宜直接饲喂与加工饲喂;在肥料用途方面,玉米秸秆属于3级有机肥级别;玉米秸秆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中较好的原料;玉米秸秆可用于工业加工原料,目前我国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板材、纸浆生产的工业化开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玉米秸秆资源具有多宜性,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应注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将其转化为各种优质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金沙江流域南亚热带地区自然资源特点,对农业发展潜力进行分析,提出特色农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5项促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8.
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6~2001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定量模拟分析了鲁西北地区农户种植业收入的各影响因素.由此得到以下结论与政策性启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大小是影响种植业收入的重要因素;种植业费用生产弹性系数较高,但边际效益逐年递减;农产品价格对于农民收入有重要影响,但前景不容乐观;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始终是决定农户经营行为的重要因素;劳动力边际报酬递减,农业劳动力生产率低的负效应凸显;耕地资源配置效益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分析和评价,以期全面把握长三角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方法]文章基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要求,创立一个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农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加权汇总和产业变异系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农业高质量及一体化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对长三角与京津冀等相关区域定量评价与对比分析发现,长三角农业具备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但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等方面质量不高,在市场开放、产业融合等方面一体化程度较低。[结论] 3省1市应按照问题导向,着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市场开放等方面加强协作,补齐短板,协同推进农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草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的作物,目前草果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市场前景极好。随着草果社会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草果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大,但至今对云南草果种植区域适宜性和生产情况还缺乏系统调查和科学评价。通过对云南草果主要种植区域气候适宜性的初步评价,为云南大力发展草果产业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云南草果主要种植区域的14个县45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气象资料的收集;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第三,根据草果的生长习性,设定理想的草果生长标准样本,进行加权综合评分;最后,根据得分最高的县、乡气候指标作为标准点进行灰关联度分析。[结果](1)云南草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22°71'11″~27°87'53″、东经97°90'86″~105°63'33″,海拔714~2 023m,郁闭度50%左右的旱冬瓜树和核桃树等阔叶林下。同时,极端低温会造成草果的大幅度减产。(2)划分出适宜云南草果种植的3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县和乡镇,最适宜区的县有马关、屏边、绿春和福贡,次适宜区的县有麻栗坡、金平、龙陵、贡山、腾冲和陇川,较适宜区的县有富宁、元阳、澜沧和泸水;最适宜区有富宁县的木央镇等8个乡镇、次最适宜区有马关县的古林菁乡等19个乡镇,较适宜区有腾冲县的猴桥镇等18个乡镇。[结论]云南草果种植区域广,以生态适宜性气候因素划分的云南草果种植乡镇的生态适宜性差异明显,研究结果对草果种植生产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