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处置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牛鼻子"。选取了"山东海龙"的破产重整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为僵尸企业的原因,以及破产重整的过程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企业"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破产重整是处置僵尸企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也存在重整企业长期绩效不足等问题,该制度的合理利用对于我国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之首,而"去产能"的核心就是"僵尸企业"的退出。僵尸企业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阻碍,有必要进行清退,而僵尸企业的情况较为复杂,应该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采取不同的清退措施,对于因企业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自身原因造成困境的僵尸企业,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其进行兼并重组,使其重新焕发市场活力;对于行业产能过剩、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的僵尸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市场规律的作用,让其依法进行重整、和解或破产,政府应该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其快速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许多行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导致大量"僵尸企业"的出现。"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有着巨大的危害,不断恶化产能过剩的状况,浪费社会经济资源,导致银行不良贷款飙升,企业违约风险提高,在生产、经营、债务、就业等各个方面产生连锁不良反应,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精确鉴别"僵尸企业",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僵尸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立足我国现实情况,同时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僵尸企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僵尸企业"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劣淘汰"的必然。"僵尸企业"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企业,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企业"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具有绑架勒索的特征。"僵尸企业"吞噬了经济活力,消耗了原本可以投入新兴企业和部门的税款、资本和劳动力,其存在会引发各种纠纷。对"僵尸企业"进行处理,需进行"专家会诊",区别对待,既不盲目救助,也不一味清除,这其中的"度"较难把握。文章从"僵尸企业"的定义、特性入手,旨在拓宽其处理对策,激活"僵尸企业"资源,积极引导经济的转型升级,减少过剩产能,让"僵尸"入土为安,腾出宝贵的实物资源、信贷资源和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雪 《商场现代化》2020,(7):104-105
在国家纵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僵尸企业"的存在造成了资源浪费、加剧产能过剩、影响市场出清效率.如若拖延处置"僵尸企业"问题,可能阻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然而"僵尸企业"的债务处置工作是处置"僵尸企业"的关键.因此,在供给侧背景下,本文将分析"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的四种主要方式及其适用情况,并探讨了"僵尸企业"债务处置中面临的难题和障碍,最后提出一些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同类企业提出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处在全面深化改革期,企业发展从高速增长逐渐变为深度调整,有些行业出现了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的现象,涌现出一大批"僵尸企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大幅下降。"僵尸企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新动力培育的一个巨大障碍。笔者所在的天津市亦存在上述问题,近年来天津经济增速渐缓、发展质量不高,与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大量涌出有关,如何为天津市推进"僵尸企业"退出提出对策建议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历史窗口期。然而,"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不仅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不下决心出清"僵尸企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无法化解,结构性改革就难以完成。因此,坚定不移地出清"僵尸企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僵尸企业"指那些长期亏损,利用信贷资源生存的企业,去除"僵尸企业"是去产能的重要一环。本文按照"在最优惠条件下仍然无法偿付利息"的标准对2011~2015年钢铁业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进行了探究,利用面板数据及其相关模型,从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企业性质和企业规模四个方向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工业创新能力不足、经济政策刺激、银行信贷偏爱等原因导致"僵尸企业"大量存在,占用了社会资源,妨害了市场秩序,加剧了产能过剩,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应对"僵尸企业"的治理从银行端、政府端以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以便"僵尸企业"合理有序地退出市场,推进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0.
<正>煤炭行业是国家去产能的重点行业,山西是煤炭生产大省,由于去产能政策而形成的"僵尸企业"债务堆积、债务处置及遇到的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快推进地方国有企业集团涉"僵尸企业"债务重组的政策建议。一、煤炭行业债务总体情况山西拥有七大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集团,分别是焦煤集团、同煤集团、阳煤集团、潞安集团、晋能集  相似文献   

11.
从"攻坚之年"到"深化之年",去产能工作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僵尸企业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产业资源,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展,迟滞了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在首先定义僵尸企业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外部因素分析僵尸企业产生的真正原因,结合其衍生问题的出现并提出合理出清的必要性,最后参考国外处置经验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处置方案,这对于企业和政府来说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存在着产能过剩与产能短缺并存的特殊情况,所以进口竞争能否抑制僵尸企业形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1998—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研究了进口竞争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进口竞争的增强有利于抑制僵尸企业形成,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进口竞争更有利于抑制国有控股混改企业和无主导资本混改企业的僵尸化;进口竞争会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缩短技术距离的渠道,在增加行业平均收益的同时,为当前较差但有潜力的企业保留生存发展空间,从而抑制僵尸企业形成;僵尸企业的传染效应和城市级别会阻碍进口竞争的积极作用,但数字投入可以扩大进口竞争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对于更好地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钢铁行业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支柱性行业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减弱的情况下,钢铁企业也渐渐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经济也进入新常态,因此,可能会出现"中国式"产能过剩的独特现象。国家在部署去年的工作时,专门为了"中国式"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中国钢铁企业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财务风险,其中由政策导致的僵尸企业过多、负债过高以及产品库存积压过多等问题都是现存的棘手问题,这些对国内钢铁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对钢铁行业财务风险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偿债风险等有效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主要是"三去一降一补",我讲一下如何落实。第一,情况要摸清。我们对现实状况有一定了解,但还不是十分精确,比如说钢铁产能到底有多少,其中僵尸企业有多少,占多大的产能。处置这些僵尸企业带来多少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涉及到多少职工。这些职工的再就业,保证基本生活需要多少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僵尸企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僵尸企业"的存在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却不产生经济效益,对其进行处置,能够减轻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处置"僵尸企业"能够为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突破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处置"僵尸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剩余任务仍然艰巨。文章为解决"僵尸企业"处置进程因利益冲突而一再受阻的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站在国家、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有兼并意愿的企业、"僵尸企业"及其员工等不同立场上分析各方的态度和利益诉求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协调各方利益提供依据、加快去"僵尸企业"进程。  相似文献   

17.
"僵尸企业"的概念在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标准。国内学者描述"僵尸企业"的三个特征是盈利能力低下、陷入财务困境和持续依靠外界救助。通过从这三个特征出发,对"僵尸企业"进行更明确的判定分析,"僵尸企业"的定义应同时体现盈利能力低下、陷入财务困境和持续依靠外界救助等三方面特征,而且这三个特征均以更为严格的方式出现,单独关注任何一方面的特征,均不足以准确、全面的刻画"僵尸企业"的本质特征。因此得出"僵尸企业"是指企业由于丧失了盈利能力而陷入财务困境,处于破产的边缘,必须依靠各种非市场因素而持续地吸血才能生存的企业。  相似文献   

18.
<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激增,产能大幅扩张。但自2008年爆发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产能过剩的情况开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基于上述原因,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政策将从促进增长的"需求侧改革"转向"供给侧改革",并且将"去产能"的经济任务作为2016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维持市场稳定的同时消除过剩的产能,避免企业"僵尸化"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破产重整这一通过债务重组来保护公司继续营业,实现债务调整和企业  相似文献   

19.
诸竹君  黄先海  王煌 《财贸经济》2019,40(6):131-146
本文通过扩展的MO模型,首次理论分析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揭示了“成本增加效应”和“创新挤出效应”这两个重要的影响渠道。在此基础上,基于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运用修正的CHK法对僵尸企业进行了识别,检验了僵尸企业对非僵尸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1)僵尸企业比例每提升100%(翻一番),总体会引致非僵尸企业加成率显著降低3.43%;(2)对影响渠道检验发现,僵尸企业的存在会降低非僵尸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创新投入和产出,进而导致加成率恶化;(3)分样本回归发现,僵尸企业的负向加成率效应在西部地区、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最高。本文深化了对僵尸企业负向影响的经济学解释,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僵尸企业的存否问题关乎中小企业、银行、政府等各方利益,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国内外僵尸企业发展现状,构建企业、政府、银行三方融资与还贷的子博弈模型,由模型得出政府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银行的决策,造成更多的企业选择违约,因此政府应该硬化僵尸企业的预算约束,加快其破产重组。而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对武汉、厦门、泉州等多地银行以及僵尸企业的走访调研,更为深刻地剖析了僵尸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银行政府决策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立足市场化大背景下为政府、银行、企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