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社会各界面临的极富挑战性和开创性工作。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选取23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00—2015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助力文化消费以及防范市场风险等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袁丹  王玲玲 《科技和产业》2021,21(5):225-230
从广义科技创新环境的定义出发,构建涵盖基础设施环境、创新资源环境、经济市场环境、政策法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5个方面共25个指标的科技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 H P)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09—2018年湖北省科技创新环境进行纵向分析,并对2018年中部六省的科技创新环境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制约湖北省科技创新环境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构建贵州省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贵州省旅游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2020年,2009—2019年,贵州省旅游业的资源载体条件、产业支撑条件、旅游市场需求、产业效益均不断提高,但也存在市场拓展相对较弱、入境旅游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都市圈作为辐射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门户,定量评价其科技创新能力对推动都市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较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各项指标得分相对较低,但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基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较多,如果决策失误的话,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损失。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运用熵值法对房地产企业投资进行决策,并结合实例说明此方法可行有效,使房地产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王乐  潘朝  谈群 《科技和产业》2022,22(6):176-182
从基础设施、交易规模和发展潜力3个维度,选取中国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及其3个维度指数,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综合指数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通过区域异质性分析,东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就其3个维度来看,电子商务发展潜力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值法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一种较为直观的客观赋权评价方法——熵值法,对我国银行体系1980—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样本期间各年份的脆弱性进行排序,消除了其他主观评价法带来的偏差,从而为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监管决策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是制定农业现代化发展有效策略的重要依据。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从农业生产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四个维度,运用熵值法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2011年67县、市(市辖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67个县域分为农村社会高度发展、要素高度集约以及特色资源集聚三类农业现代化发展地区类型,深入分析各类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征以及农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碳主导产业的内涵,结合广州工业产业发展特点,提出了产业效率、产业关联、产业潜力、比较优势、低碳5项选择低碳工业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基准,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广州低碳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并运用熵值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汽车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广州市低碳工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0.
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因此在明确信息基础设施内涵的基础上,从通信基础、网络基础、用户基础、公共服务基础、科研基础五个方面构建信息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利用2005年至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在全国和区域间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且区域间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差异性,表现在东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效应不明显。政府应继续缩小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信息设施建设差距,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经济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灵 《科技和产业》2023,23(8):61-65
高校科研评价不应仅注重科研成果产出量,更应将其作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然而当前高校科研评价存在评价主体“行政化”、评价内容“同质化”、评价手段“单一化”、科学成果“货币化”、科研创新“停滞化”等问题。为此,运用系统性思维探讨新时代高校科技评价的创新机制,分析高校科研评价的深刻内涵、困境,提出科研评价的“四新”要求,探索新时代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乐 《科技和产业》2022,22(11):89-94
基于实地调研、书面调研和文献情报分析,从平台建设、学科基础、人才队伍、财政投入等维度梳理广东协同攻关创新的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广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存在科研协同攻关创新要素不够完善、投入渠道较为单一、创新机制亟待加强等短板。据此,从加强科研协同攻关创新统筹规划、完善重点领域科研载体与平台布局、多措并举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与团队建设、优化科研协同攻关创新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系统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地区养老地产开发适宜度不同的问题,根据影响养老地产开发各项指标因素,构建包含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卫生环境的养老地产适宜度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云南省16个地级市的养老地产开发适宜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养老地产适宜开发城市分类表,并归纳分类为养老地产适宜开发城市、较适宜开发城市和潜在适宜开发城市。该研究对云南省内养老地产的开发适宜城市进行了合理、规范的分析归纳,研究结果具有良好的参考性,能够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阶段下,科技创新趋势和高质量发展需求要求科研管理及时进行变革。分析当前科研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提出科研管理变革需要实现管理理念、体制机制、管理体系和创新活力等四项关键路径的改变。最后,针对科研院所实现科研管理变革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科研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但由于缺乏经验或准备不足,青年教师对科研活动常感到力不从心,科研经费分配、评价机制等外部环境的制约更使他们经常处于劣势地位。如何为青年教师提供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邓旭  张焱 《科技和产业》2021,21(9):124-128
从东盟国家缅甸的高等教育水平现状出发,利用SPSS软件,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对2014、2015、2016年缅甸各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及其差异进行测评与比较.结果发现,缅甸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性很大,仰光省和曼德勒省的相对接近度最高,内比都市和克伦邦是排名倒数的两个地区,它们与排名第一、第二的仰光省和曼德勒省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因此,缅甸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并利用政策合理调控,以减小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省域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估计和检验我国科研投入的空间创新效应。实证结果说明科研投入对地区创新具有明显促进,但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北京、四川为代表的地区,科研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西部地区则表现不佳。我国应当继续深化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诞生 ,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其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文章在介绍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国外的高等教育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模式及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之后 ,着重阐述了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国家、地区、企业和高校发展的第一竞争力。高职院校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培育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应当深入研究高职科技开发创新工作的现状,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体的创新体系。高职学报作为综合性学术刊物,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也就形成了高职学报明确的功能定位。在高职院校科技开发创新中,学报理应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