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研究地铁盾构区间侧穿高速铁路大桥对桥桩及周围地层的影响,以下穿郑西高铁大桥的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侧穿郑西高铁跨绕城高速大桥段区间隧道进行设计,并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对隧道下穿郑西高铁跨绕城高速大桥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分析,揭示了地铁盾构侧穿作业施工过程对高速铁路上跨绕城公路特大桥基础影响的规律;研究了同一承台处桩基变形趋势特征;分析了左右线盾构区间中间桥桩位移变形规律;总结了盾构区间顶部以上以及盾构区间洞内及底部以下2倍洞径范围内桥桩水平位移及竖向沉降特征;研究了土体应力平衡状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地铁的大力建设,施工中难免会面临下穿建筑物、桩基、管线、河流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对盾构施工的参数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逐渐增加。以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邢村站至唐冶南站区间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下穿河道高差过程中的不同开挖面支护力设定以及沉降位移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覆土理论下计算所得开挖面支护力对地表及河道的沉降控制效果最好;在不同支护力下,地层水平位移最大值均出现在隧道开挖面附近;隧道中心线上方的地层分层沉降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论在盾构下穿高差地层的工程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盾构法施工是地铁施工常见的施工方法,在城市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穿越建筑物。南昌轨道交通4号线桃苑站—绳金塔站区间盾构上软下硬地层近距离下穿建筑物群,周边地质环境复杂,周边环境复杂,盾构区域内存在着大量建筑物的浅基础,保证盾构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建筑物群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为了盾构施工顺利进行以及保证建筑物群安全,文章将控制推进速度控制在3~4 cm/min;对渣土进行改良实验,采用最优的泡沫配比;控制盾构姿态以及同步注浆等施工技术;监测显示建筑物最大沉降仅2.1 mm,沉降很小,对建筑物安全无影响。文章的初步性结论对以后南昌地区的地铁盾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福州地铁2号线洪湾站在不具备盾构施工的条件下,采取门洞支架体系替代了传统的满堂支架体系,成功解决了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与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空间交叉问题,不仅满足了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工期的要求,同时预留门洞也能满足区间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要求,实现了车站主体结构与盾构隧道同步施工,达到了缩短土建施工总体工期的目标,提高了施工工效,节省了施工成本,可以为类似地铁施工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地铁2号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胶济铁路为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胶济铁路路基的沉降规律和变形控制。首先针对工程存在破碎带的情况,分析盾构穿越破碎带对铁路路基沉降的影响。然后考虑青岛上软下硬地层的特点,分别采用上部土层注浆加固和下部岩层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方案,研究不同加固方案对盾构下穿既有铁路路基的变形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盾构穿越破碎带区段时铁路路基沉降偏大,施工存在安全风险,影响胶济铁路的安全运营;地层加固后路基的沉降相较于地层未进行加固有明显的降低,上部土层注浆加固使路基沉降值降低了约40%,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使路基沉降值降低了约65%,同时下部岩层加固相较于上部土层注浆加固对路基变形控制更加显著;地层加固后TBM下穿施工对铁路路基的影响减小,能够确保胶济铁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地铁隧道盾构开挖对穿越古城墙的影响,探究盾构施工下古城墙病害成因,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调研总结。首先,分析地铁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机制;其次,归纳盾构施工对邻近城墙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城墙自身存在的“空洞区”会导致施工过程中城墙局部松动,局部位置产生的拉应力导致裂缝的产生,对城墙的结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再次,阐述古城墙保护原则及安全控制标准,并分别从土体加固、墙体加固、盾构施工控制和路线合理规划4个方面总结已有的城墙保护措施;最后,就盾构施工引起的邻近城墙结构变形机制研究提出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地层损失和固结沉降等会引起地层产生移动和变形,随之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地铁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临近济南地铁3号线某深基坑工程,选取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系列 GTS NX作为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临近区间盾构隧道和风井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对区间隧道及风井进行影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对地铁保护区内作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熊逸凡 《科技和产业》2023,23(6):239-248
立足于城市地铁盾构施工掘进过程,旨在预防地下岩溶发育并存在断层破碎带的城市中地铁盾构施工面临的突水涌泥灾害风险。针对城市地铁建设过程中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问题,研究不同类型与直径的盾构机刀盘、不同厚度与水压的前方断层破碎带对临界安全距离的影响规律与响应敏感程度。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流固耦合方法模拟盾构推进过程与突水发生时刻。综合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利用SPSS Statistics软件中的多元回归功能得到盾构隧道前方断层破碎带临界安全距离公式。研究结果对于断层破碎带发育及地下水丰富的城市地铁盾构开挖工程具有一定的施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地下立交隧道结构在施工期间和后续运营过程中的受力变化,以重庆渝北金洲大道和星光大道延伸段节点改造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数值模拟软件对该项目某复杂断面主线隧道衬砌结构在施工不同阶段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坑底有一定量的隆起,随着施工的进行,隆起量逐渐减小,主线隧道拱脚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隧道的受力和变形主要受填土荷载的影响,上部匝道隧道施工对下部主线隧道的影响较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优化施工方案的建议,为类似明挖隧道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隧道"骨架",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外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盾构管片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被誉为水泥构件制品的最高端产品,因而市场准入门槛比较高。或许很多老百姓不知道,宁波地铁隧道所用的管片实际上由宁波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邻近规划码头施工期对盾构隧道影响,以武汉二七路过江通道为例,通过有限元的计算方法,研究在最不利工况条件下,规划港口岸线内码头锤击沉桩施工引起的隧道衬砌结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以及振动引起的峰值速度。结果表明:规划码头打桩施工引起的隧道处振动速度、结构位移等变化远小于安全限制值,邻近规划码头打桩施工不会对隧道结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济南某开发项目为例,开展影响程度判定,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7.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4.53 mm。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余国军 《科技和产业》2020,20(7):176-180
杭州第二水源输水通道工程是浙江省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双护盾TBM在华东地区的首次应用与实践。首先介绍了三种TBM类型的特点,又结合工程概况、地质条件以及岩体情况,分析了所采用的CREC696号双护盾TBM的地质适用性。为应对隧道穿越断层带以及下穿G320国道及杭富地铁存在的主要挑战,包括可能出现的塌方突水突泥以及卡机和地表沉降等事故,提出了相应对策:采用隧道超前预报体系,堵水注浆方法及监控量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赵麟 《科技和产业》2024,24(12):256-260
为研究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分布规律,做好预测预控工作,基于大数据分析思维,利用隧道先期掘进段沉降数据资料分析Peck公式的适用性,在适用性得到验证的前提下,建立带有不确定参数的Peck公式的三维空间分布模型,对模型进行不确定参数的函数转换,根据函数转换条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所求的解进行反转换得到确定性参数,代入Peck公式后即可得到完整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预测模型。以青岛地铁隧道施工的过程监测数据为例,运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沉降预测模型计算监测点的预测沉降值,运用灰色预测理论中的后验差检验方法对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的精度进行检验评定,评定结果显示该模型所得沉降值和实测数据拟合精度合格率为100%,说明该方法所求参数与模型合理可行,可有效预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值。  相似文献   

15.
彭佳湄 《科技和产业》2020,20(6):130-133
为研究超大直径深水盾构隧道内人员安全疏散方式,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工程(南段)为研究背景,提出了盾构段采用楼梯和滑梯相间布置的方式来疏散人群。通过分析人员安全疏散参数、疏散时间和模拟人员疏散工况,得到隧道内疏散设施的合理关键参数。结果表明,仅交替设置间距为60m的疏散滑梯和楼梯时,人员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最小为535 s,少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1 800 s,满足安全疏散的需要。研究可为同类型隧道的人员疏散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