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的不断发展,其对我国政府的作用、国家科技体制和科研环境、国家科学研究、产业研发、国家安全、知识产权建设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应该积极调整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创新;形成有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体系;积极调整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国家的安全建设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中长期科技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俄总统普京亲自签署了三份重要内部政策文件:《俄联邦2010年前和未来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政策》(简称《基本政策》);《俄联邦科学、工艺和技术优先发展方向》;《俄联邦关键技术清单》。这是2002年俄联邦政府出台的关于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对俄今后国家科技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基本政策》的出发点《基本政策》的宗旨是确保俄联邦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增长,发展基础科学、教育、文化,保障国防和国家安全。《基本政策》的目标和任务俄国家科技政策的目标是使国家的发…  相似文献   

3.
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复杂的国际局势、严苛的技术限制以及当代科技面临的颠覆性发展趋势已引发一系列关涉科技安全的重大问题,给我国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从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视角出发,依循“变量识别—数据评估—安全预警—预案调用”的预警思路,运用专家访谈、扎根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科技安全风险评估框架,并提出科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逻辑。其中,科技安全风险评估框架主要包括要素性、自反性、自主性、保障性风险4类关键指标;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在风险评估框架基础上,主要包含警情评估、警情报告、管理决策、应急预案4个子系统。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我国科技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科技治理及保障科技安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资源现状及国内外形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为:节能优先,以煤为主,保障安全,多元发展。能源科技发展思路为:要坚决贯彻节能优先的方针;加强煤炭的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研究;加强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实施多元化科技发展战略。鉴于此,在能源科技方面的重点研究方向为: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科技竞争力与科技原创力的关系,并就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原创力与中国科技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科技竞争力与科技原创力的关系,并就科技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九五”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科技进步和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全国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达到8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正在提高,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64.5亿美元,对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创新极化度指数的构造及区域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向荣  周密  李伟 《财经研究》2007,33(6):67-76
文章在设计科技综合发展指数的基础上,依据Esteban-Ray指数的原理构造了科技创新极化度指数,对我国科技创新极化演变趋势进行了考察。分析发现,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向某些极核集聚的过程已经开始;经济极化与科技极化之间并没有形成双向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科技创新极化度进行比较后发现,三大区域已形成了不同的科技发展战略;科技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距大于区域内差距。  相似文献   

9.
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基本诉求,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如何确保国家资源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科技是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保证,科技进步是资源安全最根本的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必须以强有力的科技保障体系作为支撑。从技术研究与开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资源安全科技保障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科技服务业的内涵,阐述了科技服务业的特征;针对我国科技服务业发展特征,从技术、知识、互动、来源、联合等维度提出了科技服务业的分类;探讨了科技服务业的创新机理.最后,对湖北省科技服务业与科技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双碳”目标约束和金融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金融科技的碳减排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我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的减排作用与绿色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且呈显著的地域异质性,该结论在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金融科技通过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助力城市减排;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政策的试点与环境目标的约束均对金融科技的减排作用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为如何利用金融科技与政策工具服务“双碳”目标、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张姗姗 《时代经贸》2007,5(10Z):110-111
本文以1953-2002年间经济增长和科技投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表明科技投入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7.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邀请的102位科技专家就《中国科技发展现状及对策》的问卷调查分析,针对事关发展全局的三大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对策性建议,即:如何确定符合我国国情和知识经济潮流的科技发展战略;如何协调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两者间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资本的功能,使其成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引擎.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的科技决策和管理体制是一个联邦政府起主导作用的多层次的体制。联邦政府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发展计划,资助政府科研机构、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各州和地区政府管理和资助本地的农业、卫生、环境和能源领域的科技工作。联邦教育、科学和培训部是澳大利亚政府主管科技工作的主要部门,负责制定国家研究和创新政策;管理国家研究机构;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制定基础研究政策,制定与大学基础研究有关的科技计划;负责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科技计划目前,澳教育、科学和培训部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包括:创新参与…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科技目标而设定的基本行动准则。文章首先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规划为主线,结合相关的国家文件,把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分成"奠定基础"、"消弱"、"恢复建设"、"改革创新"四个阶段,通过对这四个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政策演化的梳理,接着研究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农业科技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占据显著地位;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政府就始终强调农业科技工作要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上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我国就开始探索农业科技工作和农业生产结合的工作机制与体制,即持续的农业科技机制体制探索。论文最后分析指出我国农业科技政策三大特征是相互相承的,未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继续保持这三大特征外,将更加突出政府在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科技投入与产出看我国科技发展的绩效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的现状分析与国际比较,剖析了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提高我国科技发展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科技合作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政策工具视阈下,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构建分析框架、定义分析单元和频度,从基本政策工具和目标评价两个维度,对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十二五”专项规划》进行了分析,深入剖析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技实力分析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科技实力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科技实力的分析与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科技实力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科技投入绩效水平与强度(R&D/GDP)问题已被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如何提高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水平?如何确定未来科技投入强度?在对有关文献综述及我国政府科技投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政府科技投入规模与强度进行了国际比较,构建动态模型、运用协整方法,对政府科技投入绩效与目标强度进行了检验,最后就如何提高科技投入绩效水平、实现目标强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从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引进技术的路径依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项目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与投资方目标不一致。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