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假设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保险公司的盈余和风险资产价格过程都是列维过程.保险公司的目标是当最终财富超过他的期望水平时,期望效用最大.本文主要通过鞅方法,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求出最优投资策略和最终财富的确切表达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权责一致原则是否应该赋予个人在资产型养老金市场化投资中的选择权,是理论和实践层面亟待明确的重大论题。本文以黄金、股票、国债分别代表避险资产、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资产,并据此构建投资组合;以活期存款利率为基准,将资产配置全过程划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盘整期三个阶段;基于线性损失厌恶效用函数实证研究损失厌恶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行为,计算不同情形下大类资产的最优配置权重和收益率,并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对不同大类资产的最优投资权重,随市场趋势及投资主体风险态度的差异而出现分化。这为资产型养老金制度下个人投资选择权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宏观层面试述商家在具有规划性质的市级或区级商业市场中的投资行为简要分析房价高涨导致商业市场的店铺租金虚高,商业市场设置缺乏专业规划及公权监督造成的密度过高和规模过大并引申出商家在过度商业化的市场中投资项目选择、经营策略和风险规避。  相似文献   

4.
Faber战术资产配置是根据简单均线思想进行择时,并在大类资产间进行均衡配置的模型,在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采用我国资本市场2010—2017年的股票、债券、期货等大类资产的周数据,在构造适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Faber战术资产配置策略的基础上,利用T-M模型和H-M模型详细检验了策略的择时效果,结果发现:无论是单独对股市进行分析,还是对大类资产进行组合构建,Faber战术资产配置模型均可以显著扩大投资收益并降低投资风险,T-M模型和H-M模型的检验结果也表明该模型的择时效果极其显著,充分验证了择时加资产配置对于提高投资组合的收益风险比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受试者的性别对损失厌恶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是性格、决策方式、受试者的工作年限与年龄。(2)对"框架效应",被试认知需求的影响最大,认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试不容易出现框架效应,此外被试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决策方式等对其也有影响。(3)对"心理账户"效应,受试者所在银行的所有制性质对心理账户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国有银行的受试者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账户"效应的倾向,其他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受试者的职务、性格特点、工作年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假定市场存在两种风险资产,一种是大盘股,一种是小盘股,散户投资者对小盘股的预期收益存在模糊性(Ambiguity),然后本文基于模糊期望效用理论,构建了一般经济均衡,分析了投资者对小盘股期望收益的模糊性和两种资产之间的相关性对资产均衡定价的影响,发现简单投资者对小盘股未来收益的模糊性会使得简单投资者在小盘股的持有头寸上相对保守,同时这种模糊性还会通过相关系数影响投资者对大盘股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文展开了对资本市场市场管制措施的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实行“谁得利谁付费”的政策,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或者通过增强信息披露,提高市场透明度,都会降低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者中所占比例,从而提高小盘股的股权溢价,不利于市场效率的提升,但这两种政策都会通过增进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因此,在存在模糊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监管当局在指定监管措施时,政策效果与预期可能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7.
有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研究表明,基于多阶段带简单补偿的资产负债随机模型适合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本文建立了三大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简化资产负债管理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运算求解。模型结果能反映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基本变化趋势;贷款配置比例始终大于债券投资比例,表明银行仍然立足于传统信贷业务;三大商业银行的最优资产配置略有差异。考虑到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以及存款负债流的不确定性,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实际管理决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对我国银行小微贷款决策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就"损失厌恶"效应而言,受试者的性别对损失厌恶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其次的影响因素是性格、决策方式、受试者的工作年限与年龄。(2)对"框架效应",被试认知需求的影响最大,认知需求得分高的被试不容易出现框架效应,此外被试的性别、受教育程度、决策方式等对其也有影响。(3)对"心理账户"效应,受试者所在银行的所有制性质对心理账户效应出现概率的影响最大,国有银行的受试者表现出更高的"心理账户"效应的倾向,其他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受试者的职务、性格特点、工作年限。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资产配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对资产类代表的研究并不清楚。大部分研究都是采用常用的和被普遍认可的指数来代表某类资产,但是同一个资产类有很多类似的指数,选取哪个指数作为该类资产的代表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证分析。可以使得投资组合结果最优的指数是资产的最优代表,所以通过分析各类资产的常用指数所可能构成的投资组合的收益和夏普比率来确定代表每类资产的指数。在中国市场、美国市场和全球市场分别找到了权益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和大宗商品类资产的最优代表指数。对资产配置理论的资产类别分析有一定的贡献,也给投资者提供了资产配置中各类资产的追踪标的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史永东  李竹薇  陈炜 《金融研究》2009,(11):129-142
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投资者账户信息和交易信息,基于财富水平,将个人投资者分为小个人组、中个人组和大个人组三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分类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结果显示,小个人组的交易行为左右了个人总体的行为,而中个人组和大个人组的行为与机构极其相似;小个人组和个人总体在买入时,从短期来看采用反转策略,从长期来看采用动量策略,卖出时均采用反转策略;中个人组、大个人组和机构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在买入时都采用反转策略,卖出时都采用动量策略。同时我们发现,小个人组趋于非理性,是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具有损失厌恶心理,并且存在处置效应和周内效应;而中个人组、大个人组和机构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险市场上由于信息非对称性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然后根据保险合同定价的博弈与期权特征,构建了保险合同定价的期权博弈分析框架;最后利用该框架分析了非对称性信息条件下的初次保险的最优策略行为和再次分保的最优再保险策略行为。  相似文献   

12.
13.
资产证券化是经济金融学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学术界大多在制度,法律的层面对其市场可行性进行研究,在资产证券化市场操作方面的研究不多.具体到文化艺术品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更是甚少。本文从数理金融学的角度。通过与证券金融市场对比研究,利用数理分析,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如何进行文化资产证券化以及证券化产品定价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斯联结相依函数的单因子资产证券化定价模型由于其表达形式简洁、数值模拟简单,被业界广泛应用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但单因子模型对损失分布的刻画粗糙,无法充分估计尾部风险。使用基于损失分布特征函数的多因子模型对资产池的损失分布进行精细化的建模,在不增加参数要求的基础上提高了对损失分布构建的准确性。另外,对于目前我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单一标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给出了具有解析解的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投资中自上而下的分析方式是被广泛认可的,资产在行业间的配置问题,对整体投资效果的影响举足轻重。Black_Litterman模型改进于传统的Markowitz模型,自提出后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推广。本文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算法,使用网络爬虫抓取互联网中行业热点情绪,形成Black_Litterman模型的投资者观点矩阵、以及观点置信度,进而确定行业资产配置权重的PSM_Black_Litterman(public sentiment mining Black_Litterman)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申万行业作为行业分类标准,进行资产行业间配置,与流通市值行业配置、传统Markowitz模型资产配置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可有效提高资产配置的平均收益率与几何收益率,并减小方差。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和政府财政补偿机制,从巨灾风险的属性、金融功能观、市场失灵三个方面阐述政府和市场双方结合对风险进行补偿的必要性,然后从效率角度比较了两种补偿方式各自具有的特点,同时指出任何一种机制都不能单独承担巨灾损失的补偿责任。最后讨论政府参与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责任边界,并提出了基于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的整合性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波经济周期的战略资产配置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有资产配置理论框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指出了资产回报率的长周期性波动意味着战略资产配置虽然可以跨越短周期,但仍将受到长周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基于长波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并通过实证检验表明了其可以有效改善组合的回报率和夏普比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子的配置方法将资产配置的决策过程从资产层面转换为更为微观的因子层面,投资者能够通过对因子收益分布及相关性的预测更好地进行资产配置.选择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盈利因子在内的宏观和风格因子,以及股票、债券和商品在内的多种资产指数的月度数据,基于Post-LASSO模型和Greenberg等(2016)稳健性最优化算法检验了基于因子的大类资产配置方法在我国的可应用性.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因子权重映射的资产组合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各因子的初始权重,Post-LASSO方法能够取得显著优于传统OLS方法的映射效果;映射资产组合的收益走势可以对因子组合进行部分追踪,但是由于因子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两个组合的净值走势也存在着一定偏差.研究结论丰富了投资组合的相关理论,也为投资者从传统资产配置转向因子配置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运用非参数数方法对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的统计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在各种非参数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核估计收益率密度函数,得到的日收益率序列服从尖峰厚尾特征的有限方差、不对称分布.揭示出高频数据比低频数据非正态性特征明显,并指出中国沪深市的收益及风险无显著差异.所得结论有益于对价格波动性建模、资产定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永  王光明 《中国外资》2010,(4):116-116
运用非参数数方法对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的统计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在各种非参数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核估计收益率密度函数,得到的日收益率序列服从尖峰厚尾特征的有限方差、不对称分布。揭示出高频数据比低频数据非正态性特征明显,并指出中国沪深市的收益及风险无显著差异。所得结论有益于对价格波动性建模、资产定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