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在此问题上可以说是仁见仁、智见智。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有充分的理由要求政府发挥重要的职能,从而保证市场机制的建立、培育和完善,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转轨经济增长中的金融约束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约束理论是斯蒂格利茨等经济学家总结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经验而提出的一种适应发展中国家采用的理论与政策体系。本文首先从理论的层面分析了金融约束政策,接下来主要针对中国转轨经济自身特点及金融体系的表现进行分析,检验我国在转轨经济增长时期是否推行了金融约束政策。最后也浅析了实施金融约束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金融约束政策在我国的可行性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转轨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选择的是一种较为稳妥、谨慎的转轨方式——渐进式改革。中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式改革,是 由我国客观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所决定的。这种独特的转轨方式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经济转轨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使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表现明显的特殊性。对这一特殊性的充分了解,有助于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正确认识和评价。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方式、思想、目标、路径以及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所具有特殊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政府收入形式极不规范,突出表现就是非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的膨胀.非预算内收入膨胀与经济转轨和财政分权改革密不可分,抑制其膨胀必须规范财政分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30余年,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改革要遵循怎样的顺序,即价格改革与企业改革何者先行,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引起学者的广泛争论.对总供求的分析以及对价格改革优先和企业改革优先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结果显示: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应是企业改革优先,价格改革在总体上应略微滞后于企业改革,甚至是作为企业改革的一个配套措施.这个观点得到中国改革实践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本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对于改革的成本进行分析。通过转轨成本的必然性和表现以及对两种典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成本的分析,最后落实在如何降低转轨的成本方面,提供了较为现实的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现阶段,由于政府实行金融抑制政策,造成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直接和间接条件下不合理的差别,而且由于歧视性政策 ,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存在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对改革的成本进行分析。通过转轨成本的必然性和表现以及对两种典型的制度变迁方式成本的分析,最后落实在如何降低转轨的成本方面,为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提供了较为现实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经济转轨中的中国城市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的数据和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论述了中国经济转轨中的城市化运动,指出这场 城市化运动根源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广大农民的进城运动。  相似文献   

11.
以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我国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角度出发,描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职能的转变。对许多学者所认为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逐渐减弱以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解决方案是增加财政中的支农支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一般理论相违背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名”逻辑,是我国古代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名”的理论,来规范思维和行动,以矫正“名实乖乱”社会现实的古典逻辑理论。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针对当前“名实淆乱”的社会经济现象,从经济逻辑的视角来对“正名”逻辑进行现实的解读,深入发掘本民族的逻辑思想,以捍卫社会理性,维护社会经济的公序良俗和公平、诚信。  相似文献   

13.
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化是自然界从无组织向有组织演化的缩影,通过这种演化规律的研究,我们能够全面地理解自组织经济与有组织经济各自的历史地位,从而澄清许多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司法裁判中,法官运用的逻辑分析工具范围已经扩展得很宽,所使用前提的选择和形成要立足于对事实的鉴别和对法律规则的解释。这种鉴别和解释首先就立足于某种价值判断。它涉及社会、道德、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从市场经济的逻辑视角出发,效率、效益必然成为法律追逐的主要目标,对于司法裁判的结果会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进入后危机时代以来,伴随着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不相匹配等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合理有效地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应成为确保中国制造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发展也与世界紧密相关。一方面,中国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经济发展的场景,当然世界作用于中国经济不只是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有着共同的律动,又有自己特色,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经济体由一个增长的实现路径向另一个经济实现路径转移的动态化过程.这个过程常常是复杂的、多维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外延和内涵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常常伴随多个经济发展性能的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设计是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一个全新的视角分析并对其转变程度进行衡量,可从消除贫困、经济增长、群体和谐、政府廉洁高效、生态环境宜人、科技和创新能力强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以加深理论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Melvin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一国经济结构对其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而整理我国1994年至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采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分析法等时间序列方法对我国经济结构、财政赤字、实际汇率及贸易收支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发现:经济结构是影响我国贸易收支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占比扩大可以改善我国贸易收支,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增加会引起更大规模的贸易失衡;而人民币升值后反而会扩大我国贸易顺差,印证了我国货币升值与贸易顺差增长共存的现状,同时也说明美国等国迫使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在实践中是不合理的。本文政策意义在于:对我国贸易失衡问题的调整主要应依靠经济结构的优化,而非单一运用汇率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中国汽车产业逐渐融入国际汽车市场和产业发展潮流之时,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任务迫在眉睫。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分析框架,考察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我国汽车工业的市场结构属于行政管制条件下的寡头垄断;市场行为的竞争性不强,但在入世后呈加剧趋势;市场绩效表现为较高的利润率和缓慢的技术进步。为此,我国相关的产业组织政策应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